India’s refusal reflects a broader pattern of strategic assertiveness post-Galwan, where national security is prioritized over bloc consensus. 印度的拒绝反映了加勒万河谷事件之后更广泛的战略自信模式,即优先思量国家安全而非集团共识。 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闭门谈判中态度坚决,坚持任何声明都必须明确提及“跨境恐怖主义”,并提及近期发生在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帕哈尔甘姆打击事件,印度情报部门认为该事件是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虔诚军”所为。 印度的立场基于其长期以来对恐怖主义零容忍的主张,这与巴基斯坦的相关措辞产生了辩论。分歧导致了交际僵局,最终各方达成共识,放弃发表公报。 拉杰纳特·辛格在全体会议发言中直接指出,将恐怖主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做法——这是对伊斯兰堡的明确非难。他重申印度呼吁国际社会采取统一行动,打击保护、资助或美化恐怖主义的行为。 辛格还提及本月早些时间导致印度士兵死亡的帕哈尔甘打击事件,称其为巴基斯坦继续依赖代理人战争的一个例证。他说:“和平与繁荣无法与恐怖主义共存”,并敦促上合组织成员国采取零容忍态度,摒弃“双重标准”。 这标志着印度又一次在多边平台上抵制压力,拒绝接受损害其安全底线的共识。新德里在2023年于新德里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上,同样拒绝支持有关中国“一带一起”倡议的样本。在金砖国家中,印度也反对北京提出的与人民币挂钩的一篮子货币体系。青岛会议则进一步反映出印度在地区组织内持续的战略摩擦。 印度代表团的一位高级官员表示: “印度在反恐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且原则性的。我们不能参与一份淡化处理、未能指明和直面跨境恐怖主义现实的文件。” 这一发展反映出上合组织内部略显不安的微妙情绪,该组织旨在促进地区合作,但在根本的安全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辛格国防部长在访问期间还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举行了双边会谈。此次会面虽然主要是礼仪性的,但双方就改善两军沟通以及重启长期搁置的印中军事热线等机制进行了讨论。 这是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辩论导致20名印度士兵丧生以来,辛格首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那次辩论导致两国高层军事交流陷入停滞。此次双边会面表明在缓和局势方面取得了肯定进展,尽管印度重申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取决于边境地区的和平。 与此同时,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本周早些时间在上合组织安全理事会会议上发表讲话,进一步强化了印度在该组织中的强硬态度。多瓦尔呼应辛格的立场,呼吁上合组织所有成员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时摒弃双重标准。 他虽未点名巴基斯坦,但敦促成员国确保“那些支持和资助恐怖主义的人受到追究”。多瓦尔的言论与巴基斯坦在同一论坛上的立场形成了光显对比,巴基斯坦在会上淡化了跨境暴力联系,并声称自己是受害者。 上合组织部长级会议未能发表联合公报,这种情况实属稀有,凸显出该组织内部门歧日益加大。对印度而言,这不仅仅是语义上的问题,而是关乎根本——跨境恐怖主义仍是其国内安全面临的最紧迫威胁。 这并非印度首次试图打破上海合作组织关于恐怖主义的共识。2022年和2023年,印度曾就含糊不清的表述提出类似异议,并试图将恐怖打击的受害者等同于实施者。 印度的立场也强化了其更广泛的战略自主性,新德里在与俄罗斯保持防务关系的同时,还在印太对话中与美国合作,并在欧亚集团中反对中国的议程。 印度拒绝签订上合组织公报,再次表明其不会将集团团结置于核心国家安全要务之上。自加勒万河谷辩论以来,这种愈发强硬的态度表明,新德里愿意承受交际代价,以坚持绝不当协的反恐原则。 作者:里沙布·马达文德拉·普拉塔普(Rishabh Madhavendra Pratap),TN负责交际、国际和国防事务发展的首席记者。 20250626 | 编译:24时观象台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26A07ZM0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