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每年上市公司发半年报的时间点。电影行业的“带头年老”中国电影发布了“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紧张内容提示”一栏透露公司“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0万元-到12000万元:扣除非谋划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16000万元到-23000万元。” 中影参与的电影项目数量非常多,假如只是给出数字,不敷以证明上半年参与项目的盈亏情况。但陈诉背面又给了进一步说明。 “本期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这一项写的是: 2025年第一季度,由于公司主投电影票房不及预期,导致毛利减少,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4076.01万元。 背面还表示第二季度公司连续强化谋划,积极推进各项业务,上半年团体业绩较一季度亏损有所收窄。而《F1:狂飙飞车》《侏罗纪世界:重生》和《新·驯龙高手》等多部进口片票房表现超预期,有望对公司谋划带来积极影响。 先科普一下,陈诉中提到的三部进口电影,都是进口分账大片,不会产生购买版权的本钱,是以分账形式和出品方分票房收益。我国多年来严酷管控电影进口,不但一直限制36部进口分账电影的名额,对于所有形式的进口电影(分账、特种、批片),仅中国电影和中原电影两家公司有相干权限。 所以进口影片对中影来说稳赚不赔,票房决定了赚多赚少。 而陈诉届时的预亏原因,已经把范围缩小到仅有一部电影满足条件了。 上映时间细化到了“第一季度”,也就是1月到3月。 严谨一点,拉个片单。一月到三月,“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项目有以下11部(内地公司主控的国产电影): 《暖锅艺术家》《大红包2:龙凤呈祥》《莫莉的冒险》《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唐探1900》《熊出没·重启将来》《哪吒之魔童闹海》《真爱营业》《怒水西流》《我会好好的》。 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只是硬盘制作可以排除,本来可以把亏损算在剩下的10部电影头上,可陈诉中特别强调了“公司主投电影”,加上这个条件,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都不用详细比对资料,超过1亿的亏损,中小本钱电影不至于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大投资、大制作的电影,还剩下《封神2》《射雕英雄传》《唐探1900》三部。 其中《唐探1900》票房36.12亿,庆功宴都开完了,而且主投是陈思诚自己的壹同传奇和万达、猫眼,中影只排在第六位。 《封神2》肯定要亏,但三部曲的账要一起算,现在还有点早,而且主投是上海摩天、北京文化和导演乌尔善的永生天,中影只是参与了联合发行,还排在第五位。 结论,导致中影亏损高达1.2亿的电影,只剩下《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这一部满足条件。 看下资料,这部制作大、特效多的武侠片,只有4家出品方和7家联合出品方。出品方前两位是中影创意和中国电影,2025年第一季度所有中影参与的项目,只有这一部是实打实的主投主控。 这还不算,中影还出现在联合出品和发行名单当中,以及参与了电影“联合摄制”,意味着中影每一环都投了钱,肯定是亏损最多的一方。 于是不难倒推出《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制作本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正常来说,出品公司的投资比例和分账比例相当(再次买份额是另一回事),保守来说,其他出品方的投资都不算在内,《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累计票房6.89亿,片方分账票房2.4亿,中影面临巨亏,意味着分账票房没能覆盖制作本钱,加上1.2亿的亏损金额: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制作本钱3.6亿! 要知道,郭帆拍《流浪地球》的总制作本钱才500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3.5亿左右。 看过《射雕》,对电影的动作、制作和“龟波功”般的特效水平都心里有数,这么多钱到底花哪了呢? 有一个参考数据,电影《红毯先生》出品方欢喜传媒公开过制作明细表,2.6亿的总投资,刘德华拿走了6000万的片酬,宁浩的导演费也高达2400万。 已经75岁的徐克,导演费会比宁浩更高吗? 主演的片酬又拿走多少? 绝对是无心插柳,导演王晶最近发视频,刚好“补刀”了电影制作本钱,和中影的陈诉放一起看实在令人玩味。 王晶回答“拍一部电影,它的本钱到底需要多少”这个问题,他说: 看你拍什么电影。动作片,看你多大的动作片,谁演。你拍一部正常的演员,我不以为超过一个亿。正常一部动作片1亿3已经很好了。 接着他的补充耐人寻味“假如演员不贵的话。”文艺片跟喜剧,我以为七八万万已经很好了。从前我拍的大部分戏,都是早期是几百万,后来也就是一千多万,最贵的也就三万万。直到《澳门风云》2、3,《追龙》那些就稍微贵一点,也就不过两个亿。 背面提问“是贵在片酬吗?”王晶的回答是“大部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6A04970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