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伊朗反对派媒体爆料,总统佩泽什基安被指控试图对最高首脑哈梅内伊发动“政变”,并改变伊朗的交际门路。 这一指控由30多名议员提出,要求总统要么辞职,要么面临罢免。 这场政治风波不但反映了伊朗内部派系斗争的激化,也揭示了后哈梅内伊期间权力格局的深层焦急。 强硬派议员佐赫莱瓦迪是此次指控的核心推动者。他在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声称,佩泽什基安试图终结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遗产,这一说法直指伊朗现政权的正当性根基。 佐赫莱瓦迪还进一步指控总统筹划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并可能加入亚伯拉罕协议。 他质问道:“如果这不是政变,那还能是什么?”尽管这些指控缺乏具体证据,却反映了强硬派对当前局势的深刻担忧。 强硬派担心,一旦哈梅内伊卸任,佩泽什基安领导的改革派可能趁机推动与西方和解的交际政策,从而减弱强硬派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与此同时,伊朗的内斗也暴露了改革派与强硬派在交际政策上的根本分歧。 强硬派长期坚持反美、反以色列的立场,而改革派则认为,通过与西方改善关系,可以缓解经济制裁对国内的压力。 不过,这场风波在伊朗政界并非“一边倒”。哈梅内伊的亲信莫赫伯公开否认总统政变的可能性,称强硬派的指控缺乏依据。他谴责这些言论破坏了总统的正当性。 前政府发言人拉比埃也警告称:“分裂的声音比以色列导弹的爆炸声更响亮。”他号令各方保持团结,以应对外部压力。 这些表态表明,尽管强硬派试图掌控舆论,但改革派和中立派的声音依然存在,局势发展仍有不确定性。 从历史角度看,伊朗的政权结构本就存在内在矛盾。最高首脑拥有绝对权力,而总统负责具体行政事务,这种二元权力结构经常导致改革派与强硬派之间的摩擦。 近年来,伊朗的经济困境加剧了这一矛盾。受美国制裁和国内政策失误的双重影响,伊朗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失业率持续攀升。 改革派主张通过改善与西方关系来缓解经济压力,而强硬派则担心这种转向会减弱他们的政治控制力。 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内斗也保持高度关注。如果改革派在这场斗争中占上风,并推动与以色列和解,将对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沙特、阿联酋等国可能重新评估与伊朗的关系,而美国和欧盟也可能调整对伊朗的政策。 反之,如果强硬派通过罢免总统等本领掌控局势,伊朗的内外政策可能更趋强硬,加剧与以色列和美国的对抗。 伊朗的内斗已从幕后走向台前,强硬派与改革派的权力争夺愈演愈烈。 后哈梅内伊期间的权力格局充满不确定性,这场风波不但关乎伊朗国内的政治稳固,也将对中东地区乃至环球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9A064C9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