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观察者网消息称,伊朗媒体主动曝光了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的遇袭细节:以色列F-35I隐身战机潜入伊朗领空,向德黑兰郊外的总统地堡投下6枚炸弹,爆炸切断了电力系统,佩泽希齐扬在紧急撤离时腿部受伤。 这场堪比“斩首行动”的空袭,袒露出伊朗防空体系的致命短板——面对隐身战机,其自研的“巴瓦尔-373”防空系统形同虚设,而号称击落4架F-35I的战绩至今未见残骸照片,更像是一场舆论战。 讽刺的是,就在空袭细节曝光之际,伊朗议会以闪电速率通过了2025财年军费暴涨200%的法案,金额从157亿美元飙升至460亿美元。 这笔钱相当于伊朗GDP的10%,由石油收入和冻结的外国资产兜底,甚至要求结清往年军事欠账。 发起人阿里·赫兹里安的激进主张获得120名议员联署,核心逻辑简朴粗暴:用十年战争预算应对美以威胁。 但军费暴涨背后藏着更深层的焦急——伊朗高层清晰,若无法在短期内堵住防空漏洞,460亿美元可能只是“临终前的狂欢”。 的表态袒露了其矛盾心理。他一方面强调“90%武器自给率”和“士气占战斗力四分之三”,另一方面却在外购装备上仅点名俄罗斯苏-35战机。 这种矛盾表态暗示两点: 其一,伊朗仍幻想通过国产装备突破技术封锁,但“巴瓦尔-373”对抗F-35I的失败已证明此路不通; 其二,政治因素可能阻碍其转向中国武器。尽管歼-10CE在巴基斯坦表现亮眼,红旗-9BE反隐身能力经过实战检验,但伊朗至今未公开暴露采购意向,可能受内部政治博弈影响。 而地缘博弈的复杂性进一步限制了伊朗的选择。 俄罗斯S-400本是抱负选择,但俄乌战场消耗了莫斯科的防空库存,俄方更需防范北约隐身巡航导弹威胁,短期内不可能向伊朗提供先进装备。 西欧武器库对德黑兰彻底关闭,而以色列的F-35I机队已增至50架,配合美制GBU-39小直径炸弹,具备持续“点穴式”打击能力。 专家指出,以色列6月空袭刻意控制炸弹当量,未使用钻地弹头,更像是试探伊朗防空反应——下一次的打击烈度可能呈多少级增长。 那460亿美元军费到底该如何花?伊朗的“购物清单”袒露其战略迷茫。 主战坦克、无人机航母等项目看似雄心勃勃,实则避重就轻。 以色列基本上不会发动地面战,伊朗的装甲洪流毫无用武之地;而所谓的“41000吨无人机航母”在缺乏防空掩护下,不过是F-35I的活靶子。 相比之下,防空系统才是真正的“生存刚需”。 但现实残酷:伊朗2023年军费仅占GDP的2.8%,2025年飙升至10%注定不可持续,这笔钱必须用在刀刃上。外媒认为,组建以红旗-9BE为核心的反隐身防空网,或许是唯一选择。 巴基斯坦的实战案例为伊朗提供了模板。 红旗-9BE在巴铁拦截英制“斯卡普-EG”隐身巡航导弹时表现优秀,配合中国JY-27A反隐身雷达形建立体探测网。 若伊朗引进该组合,理论上可在200公里外发现F-35I,迫使以色列战机提升飞行高度规避雷达,从而大幅降低打击精度。 更关键的是,这种威慑将打破以军“单方面透明”的优势——当F-35I不再能随意穿透伊朗领空,德黑兰的弹道导弹和无人机群才能真正发挥“不对称打击”威力。 不过,政治阻力或许是最大变数。伊朗长期奉行“向东看”政策,但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对中俄的戒备心从未消除。 去年年初,伊朗革命卫队曾秘密接触中国军工企业,却因内部派系斗争搁置谈判。如今460亿美元军费背后,改革派与保守派正展开激烈博弈:前者主张务实合作,后者坚持“意识形态纯洁性”。 以色列摩萨德很可能趁机煽动伊朗内部分裂——究竟,若德黑兰错过这次军改窗口期,等待它的将是F-35I更频繁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未来半年将成为伊朗国运转折点。 若伊朗政府能顶住压力,将60%以上新增军费投入防空体系建设,并尽快与中国达成红旗-9BE采购协议,以色列的空中优势将遭遇实质性挑战。 反之,若内部扯皮导致资金分散到坦克、军舰等“面子工程”,伊朗恐重蹈伊拉克覆辙——1991年海湾战争前,萨达姆的百万雄师因防空失效被美军“降维打击”。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押着雷同的韵脚,这一次,伊朗的抉择将决定波斯湾未来的权力格局。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8A09BNQ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