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电影市场,呈现出“老将枯竭,新将雄起”的局面。 烧起院线第一把火的,是大鹏的《长安的荔枝》, 不算大爆,但超5亿的预测,照旧让凄凉的市场喘了一口气。 大片都来挤档期,一度吓得老艺术家陈佩斯“退避三舍”。 亲自到镜头前解释,没有怨气,平静担当,最亏欠的照旧观众。 三十年前,还能看到他骨子里的不肯屈就, 现在的陈佩斯,倒像老刀入鞘,格外谨慎,感觉很怕满腔孤勇,到头来落了个钝锈蒙尘,因此,只能妥协于资源的“游戏规则”。 都是种子选手,势必瓜分排片,不那么商业的《戏台》显然敌不住夹击。 陈佩斯是有计谋的,避开大片厮杀,再将点映战线拉长,待口碑发酵起来,就是弯腰拾穗的时候。 惋惜,照旧失算, 或许是脱离圈子太久,对市场显然误判,他忌惮的大鹏、姜文,没那么强势,尤其姜文,新电影《你行!你上!》上映就被踹出局,更被批“姜郎才尽”。 而选择的另一档期,倒有一匹来势猛的黑马,即申奥导演的《南京照相馆》。 他是宁浩培养的“部下”,电影圈的新锐,一部《孤注一掷》,就将完整的诈骗链条曝光,很有现实警醒意义。 这次,初生牛犊的申奥,就敢揭露历史本相,看完电影后,无一不感叹,真是后生可畏。 这类题材,早都被拍透, 他仍能翻出花来,没有庞大叙事,没有“取巧图便”的用血腥奇观激起爱国情绪。 从小视角切入,聚焦具体的人在那场大难下的经历, 把普通布衣身上如何“长出”家国情怀,激发血性的过程拍出来了,控制而平静的,一点一点掐紧心脏。 他挑演员的眼光很毒,都是炙手可热的熟脸演员, 一趟观影下来,刘昊然的呐喊,高叶的破碎,王传君的爆发…每个角色都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仅将演员阵容这么一比, 《戏台》的竞争力就弱下去,领衔的黄渤,很难再单扛票房,作配的姜武、尹正、余少群…虽著名,但也很难刺激观众的购票欲望。 最终,照旧靠着大众对陈佩斯的强大滤镜,在社媒上吆喝起来。 曾在小品领域一次次封神的初代喜剧之王, 时隔32年自导自演院线电影,一定是憋着一股劲的,强烈的隐喻,极致的喜剧,感觉是用上了一生的积累。 电影设定了一整天、一台戏,角儿被调包,军阀逼戏,台上台下真假难分, 探讨的就是艺术的坚守,讽刺在明面上的,就是强权倾轧艺术创作自由,戳破古今相通的社会病灶。 绝对一部华语片“细糠”,但要想通吃票房,在市场上讨到好,非常困难。 院线司理就认一理,传统喜剧拉不动年轻群体,乃至在创作阶段,资源都是不敢投的。 路演时就有如许真实一幕,观众问他为什么这么多年才又拍摄一部电影, 以为会煽情一番,诉一诉苦,倒到心里的堵,十年饮冰,热血未凉嘛,创作是必要时间的,没想到,陈佩斯的答案竟有一些“俗气”。 “有了投资方,有了money。” 为这片子押了七年心血, 71岁的人,在片场反复掉眼泪,拍戏真跪真摔,但市场很残酷,不讲情怀,看谁营销玩得溜,噱头搞得足。 能流通起来的,都是在拍一种情绪,像快餐,瞬间上味但嚼不出余韵,情绪一过,往往一地鸡毛。 七旬老者再战银幕,却成了当今中国电影创作者极少数的“良心孤岛”:为观众拍戏、为时代留影、为信仰发声。 如果说陈佩斯是英雄败给时势,那姜文终究是在“自视其高”的路上跌倒了。 最终预测,勉强过亿,在作品集里排倒数,15年来的最差成绩。 要说栽在哪? 题材就吃瘪,老熟人们凑一起讲朗朗的故事就让人没欲望。 其次躁、颠、神神叨叨,雄性荷尔蒙爆棚,无数张嘴从头至尾声嘶力竭,太满。 最精髓的“隐喻风格”,也有种姜文在模仿姜文,又没模仿好的感觉,荒诞有余,章法全无,只拍了个架子,里面啥也没有。 咋形容呢,就是一碟子醋,仅此而已,只能喝醋充饥,请问那能吃饱吗? 这一年的暑期档,是年轻导演们的接棒,前有大鹏,后有申奥。 大鹏在做导演上,进步神速,每一部电影都是一次蜕变,从一开始的模仿、试错、找风格,到现在已然具备成熟的大导气质。 辗转七城实景拍摄,一展巍巍盛世长安,异域岭南风情,视觉上是震撼的,是大片该有的样子。 这版荔枝,对原著“平稳落地”的一版改编, 从岭南到长安,古代“牛马”的绝地求生,没有横生枝节,就一条主线,一个不大概完成的运荔枝任务。 前半段轻喜,后半段悲惨, 没有隔靴搔痒,就用一条劳民伤财的运输线,隐喻大唐衰亡之必然,将批判矛头直指最高处的庙堂,一句“取之于民,用之于上”振聋发聩。 小辈们,强势后来者居上, 奇怪血液在沸腾,事实证明,中国电影要告别“老年导演”的时代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20A06Q97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