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从本年年初到5月中旬,乌克兰陆续从国外获得了42万枚炮弹,其中约16万枚自美国。 而乌克兰方面也在开始积极备战,据美联社消息,乌总统泽连斯基还下令加速乌克兰本国的武器生产,计划在六个月内,将武器自给率提升到50%。 种种迹象表明,俄乌战场很可能会迎来一场决定性的大决斗。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为可能的大战做准备。有消息指出,俄乌双方在苏梅方向集结了大规模兵力并爆发了激烈战斗。而在弹药储备方面,俄罗斯显得更为充足。 据相关报道,仅从朝鲜一处,俄军就已经陆续收获了约1200万发炮弹。 这场战争的烈度和规模,或将远超此前的任何阶段。 然而,战场上的较量并非唯一的焦点。国际社会的态度同样对战争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中国、印度、巴西三国对普京政府的态度令人关注。三个国家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出奇同等:不施压、不干涉。 北约秘书长吕特对此表示不满,再次强调了特朗普的威胁,称如果中国、印度、巴西不对俄罗斯施压并停止购买俄油,将面临美国的次级制裁。然而,这一威胁并未奏效。 中国和巴西早早表态,明确拒绝北约的要求,而印度的回应虽然稍晚,却同样强硬。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称,“印度以保障能源需求为首要任务,此事以市场供应和环球形势为主导”,他还警告吕特不要在能源问题上“搞双标”。 究竟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俄乌战争背后的另一场博弈。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本年5月,欧盟成员国从俄罗斯购买的石油交易额凌驾4.07亿欧元,达到了近三个月的最高点。 这种“自己能买,别人不能买”的双重标准,自然让许多国家难以接受。印度指出,其能源采购来源多达40个国家,俄油只是其中之一,完全符合其自身发展需求。 眼下,俄乌双方都在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而国际社会的态度也在暗潮涌动。战争的结局尚未可知,但无论如何,和平才是环球共同的心愿。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21A04OT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