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划下两条“通牒红线”,法媒公开反对雅鲁藏布江电站,中方回应够硬气。 近日,中欧关系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就在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即将访华之际,欧盟方面却频频对中国“放狠话”。不但划出两条红线试图施压中国,还对我国宣布的雅鲁藏布江水电项目提出猛烈品评。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国又会如何回应? 首先来看欧盟的两条红线。欧盟首席外交官卡娅·卡拉斯在访华前公开表示,中国的贸易政策和对俄乌战争的“关键支持”是欧中关系的主要障碍,并要求中国满足以下两点:一是调整贸易政策,包罗取消稀土出口管制以及办理“产能过剩”问题;二是停止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放弃对俄罗斯的支持。这番亮相显现了欧盟对华倔强的态度,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迫使中国在经济与地缘政治上做出让步。 然而,中国的立场同样鲜明。稀土出口管制是中国维护自身资源安全的重要举措,而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多是西方国家的经济保护主义借口。数据显示,中国稀土供应占全球市场的70%以上,是新能源产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对于欧盟的要求,中国显然不会妥协。此外,中俄贸易合作比年来持续增长,2022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9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以上。这不但是两国经济互补性的体现,也是中国在多边外交中的重要布局。欧盟试图通过俄乌战争问题干涉中俄关系,显然低估了中国的战略耐烦。 与此同时,雅鲁藏布江水电项目也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该项目位于中国境内,规划建设5级梯级水电站,通过隧道引流发电,避免对生态情况造成大规模影响。然而,《卫报》《时代》等外媒在21日发文指责该项目大概破坏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并影响下游国家的水资源安全。中国对此明确回应,项目设计严格遵循环保标准,不会对下游国家造成水灾或干涸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媒体对中国基础办法项目的品评每每夹杂着地缘政治动机。下游国家如印度比年来也在境内开发水电项目,但西方却鲜少对此提出质疑。这种双重标准反映了国际舆论对中国的不公平对待。 综上,中欧关系的紧张局势和雅鲁藏布江项目的争议,折射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复杂处境。一方面,中国需要在独立发展的同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另一方面,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力,中国也必须刚强维护自身核心利益。未来,中欧关系如何发展,雅鲁藏布江项目是否会继续引发争议,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22A08GUE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