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休战闭幕?特朗普忽然出牌:对中国买俄油开征100%关税。 8月1日,中美两国的“关税休战”即将到期,这场全球瞩目的会商迎来了新的变数。就在会商即将睁开之际,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7月21日忽然抛出一个新的条件,将焦点从关税转向地缘政治,要求中国调整对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采购。这一活动不仅让会商复杂化,也将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贝森特在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表示,中美会商“进展顺遂”,但特朗普政府并不急于达成协议。然而,他随后话锋一转,提出中国采购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题目,称这是美国制裁战略的重要部门,并希望将其纳入中美会商的议题。他强调,中国是受制裁的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大买家,美国希望通过经济手段施压中国调整能源合作。 这一亮相迅速引发关注。香港《南华早报》指出,美国正试图将地缘政治议题强行参加贸易会商,企图借助经济压力达成政治目标。事实上,这一策略是特朗普政府对俄伊制裁战略的延续。此前,特朗普曾威胁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并对购买俄石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即对这些国家的商品加征100%关税。贝森特的亮相进一步细化这一威胁,明确任何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都会面临严肃制裁。 然而,中国对这一策略的态度非常明确。我国外交部多次强调,中国坚决反对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并表示将根据国家利益采取能源保障措施。中国的石油供应来源多元化,俄罗斯石油占供应量的两成左右,具有明显的经济本钱上风。中国不仅不会容易改变能源政策,还可能采取反制措施,比如限制稀土出口。稀土是高科技产业的关键资源,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这一反制工具令美国十分忌惮。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在伊朗石油题目上的态度曾发生戏剧性反转。6月24日,特朗普曾公开表示不会阻止中国购买伊朗石油,并希望中国未来可以或许购买美国石油。然而,不到一个月后,美国的态度再次变化,试图将这一题目作为会商筹码。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袒露了特朗普政府的投机本质,同时也让会商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 对于美国而言,“二级制裁”策略看似可以打击俄罗斯石油收入,但实际效果可能有限。全球石油贸易格局复杂,欧洲盟友和印度等主要买家是否乐意配合美国的制裁政策仍存疑。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相对灵活,除了俄罗斯和伊朗,中国还从沙特、伊拉克等国家进口石油,供应来源较为多元化。 随着关税休战即将结束,中美贸易会商的复杂性进一步升级。美国试图通过地缘政治筹码施压中国,而中国则坚决捍卫自身核心利益。双方的博弈不仅影响两国关系,还可能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未来会商的走向将取决于双方在核心利益上的博弈效果。这场关税休战的结束,或将成为全球贸易史上的重要节点。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22A08EDA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