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凌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抵达北京,开启了备受关注的中欧高层会晤。然而,这场会晤并未如欧盟所等待的那样取得实质性成果。 与此同时,美国宣布对欧盟商品征收15%关税。这两件事险些同时发生,标志着中美欧三方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 冯德莱恩的访华行程显得迫切,但中方的态度却不如以往热情。 中欧关系近年来固然在气候合作领域有所进展,但在经贸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充满分歧。 冯德莱恩此次访华会晤的重点议题是双边关系及全球地缘政治挑衅。 此外,双方领导人还将讨论如何确保“更加平衡、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以及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绿色转型等双方共同关心的议题。 然而,双方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冯德莱恩访华前对其行程表述为“经双方商定”,这一细节显示出中方对欧盟的等待已经低落。 终极,中欧高层会晤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成果,双方仅在气候问题上达成有限合作。冯德莱恩的访华,更多是象征意义,而非现实进展。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成为欧美关系的另一大打击。 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称,美国和欧盟的关税谈判已经结束,特朗普决定对欧盟商品征收15%的关税。 这一政策覆盖欧盟主要出口商品,对欧洲经济造成直接打击。 特朗普的表态还透露出对欧美贸易谈判的失望,甚至不愿再与大多数国家进行关税谈判。 欧盟在中美之间的战略摇摆是导致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欧盟本应在中美博弈中饰演独立自主的角色。 然而,欧盟试图在两方之间反复横跳,既希望从美国获得更多政治支持,又希望从中国获取经济利益。这种摇摆策略让中美双方都对其产生不满。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以看作是对欧盟这种策略的直接回应,而中方对欧盟的三项要求也毫不妥协。 从更大的格局来看,中美欧三方的博弈正在加剧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俄乌战争的持续让欧盟的经济和外交压力进一步加大,而美国加征关税则让欧盟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支撑。 与此同时,欧洲工业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尤其是德国汽车供应链的迁移趋势更加显着。 这表明,欧盟的经济重心正在逐渐向东方倾斜,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大概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 对于欧盟而言,当前的困境更多是其战略失误的结果。欧盟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摆脱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的策略。 只有通过独立自主的外交和经济政策,欧盟才能在全球格局中争取更多主动权。冯德莱恩的访华固然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但中欧关系的将来仍有合作空间。 中国支持全球多边主义和多极化发展,认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欧洲符合全球利益。将来,中欧或许可以在气候合作、技术创新等领域寻找新的突破口。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25A03GEU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