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QQ音乐平台移除张碧晨版《年轮》“原唱”标签,仅标注“演唱者”,而汪苏泷版本保留“原唱”标识。 网红“旺仔小乔”直播称“原唱只有张碧晨”,并拒绝标注汪苏泷,引发双方粉丝争议。 7月25日,汪苏泷方收回《年轮》全部演唱授权,称争议源于博主不妥言论,并确认《梦幻诛仙》为双原唱。 同日,张碧晨工作室声明其为《年轮》“唯一原唱”,依据2015年6月15日首次公开发行时间及行业惯例,但认可《梦幻诛仙》为双版本。 一、张碧晨方坚持“唯一原唱”的核心动机1、维护市场认知与代表作地位张碧晨女声版因2015年《花千骨》剧集热播率先发行(6月15日),传播范围远超汪苏泷男声版(6月30日)。 QQ音乐数据显示,张碧晨版收藏量达1400万+,汪版仅470万+。 大众对“原唱”的认知常与“首次广泛传播的版本”绑定,张碧晨方试图固化这一市场印象,巩固其作为经典OST演唱者的地位。 《年轮》是张碧晨职业生涯的代表作之一,强调“唯一原唱”可提升其演出邀约、翻唱授权分成的议价能力。 2、合同与法律依据的争议张碧晨工作室声明中强调其版本“早于汪苏泷15天发行”,且是剧中唯一使用版本,符合《著作权法》中“首次公开发行”的原唱定义。 张碧晨方称签约时未被告知存在同期男声版,合同亦无“双原唱”约定。 他们认为汪苏泷版本属“创作者自唱版”,而非立项时规划的双版本之一。 3、应对网红言论引发的舆论危机网红“旺仔小乔”直播中宣称“原唱仅张碧晨”,并拒绝标注汪苏泷,引发粉丝对立。 张碧晨方声明可视为对舆论的危机公关,试图将“大众传播度优势”转化为“法律唯一性”,但《著作权法》中“原唱”无明确定义,实际需服从合同约定。 二、“唯一原唱”主张的反效果1、版权收回导致双输局面汪苏泷作为词曲版权方,于7月25日宣布收回《年轮》全部演唱授权,张碧晨将无法公开演唱该曲。 这一效果直接切断张碧晨通过该作品获利的渠道,是否与其初衷相悖。 2、行业关系与公众形象受损双方曾多次合作,此次争议导致十年关系终结。 汪苏泷方晒出十年前邮件,证明项目初始即规划双版本,反衬张碧晨方声明与究竟抵牾。 网友普遍质疑张碧晨方“过于倔强”,认为双原唱本可共赢。 部分观点指出:“张碧晨红歌被收回,得不偿失”。 三、张碧晨最优解:认可双原唱的共赢性1、 零成本化解危机汪苏泷已认可张碧晨原唱身份下,若张碧晨主动表态“双原唱+关系好”,既能平息争议,又可塑造“大度、重情谊”形象。 大众对张碧晨版认知度占绝对优势,认可双原唱不会削弱其商业代价,反能借汪苏泷创作才华提升作品厚度。 2、 规避版权收回风险汪苏泷作为版权方收回授权,直接导致张碧晨永久失去公开演唱权(商演、综艺翻唱均需版权方允许)。 张碧晨OST代表作中《年轮》热度断层第一,百度指数峰值女版《年轮》是《凉凉》的1.8倍,失去演唱权即是毁去经典代表曲。 结束语张碧晨团队将“唯一原唱”视为话语权符号,却忽略了音乐产业中版权方>演唱者的结构。 汪苏泷的“淡然”源于对版权核心资产的绝对掌控,而张碧晨的“执着”暴露了演唱者对代表作全部权的脆弱性。 真正的智慧在于用“关系牌”化解“规则之争”,何必非要如此不体面的开撕? 若张碧晨选择拥抱“双原唱”,既能延续作品生命,又能以“花千骨主题曲演唱者”身份持续收割剧集长尾红利。 毕竟大众只关心“谁唱红了这首歌”,而非法律意义上的“唯一性”,双赢的前提是有一方先放下虚名。 ==========分割线=========== 欢迎转发、收藏、点赞、留言! 您的肯定就是最好的支持! 若您有不同观点,我们一起讨论交换!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25A09JOL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