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在12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协议,否则将面临严厉制裁。这一举动引发国际关注,尤其是在俄乌辩论持续僵持的背景下,乌克兰的困境愈发明显。 此外,中国也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出警告,敦促其改正对中方个人和企业的制裁步伐。这些事件背后不但涉及俄乌战场的局面变革,更反映了中美俄三方博弈的复杂逻辑。 俄乌辩论已持续一年有余,乌克兰在战场上的压力逐渐加剧。只管美西方国家承诺提供军援,但由于欧洲多国武器库存告急,现实援助规模和速度远不及预期。 与此同时,乌克兰兵员问题也日益突出,长期的消耗战导致其后备军力严重不足。 当前,俄乌双方在苏梅地区展开激烈争夺,俄军的火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明显占优。若俄军成功霸占苏梅地区,乌克兰首都基辅将直接受到威胁,使乌克兰的处境更加艰难。 面对战场劣势,乌克兰尝试通过不对称战术,如无人机袭击俄军后方目标,试图弥补常规战力的不足。 然而,这种战术在俄罗斯加强防御后结果有限,未能扭转整体局面。 乌克兰不但在军事上陷入困境,其外交策略也面临挑战。 近日,泽连斯基批准了针对中国个人和企业的制裁步伐,试图通过挑衅中国来换取美西方的进一步支持。 对此,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中方一向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敦促乌方立即改正错误、消除负面影响,中方将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在这一背景下,特朗普的通牒引发多方解读。 表面上看,他是在推动俄乌辩论的解决,但现实上,这一举措更像是为自身政治利益服务。特朗普的通牒中提到对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这一步伐不但针对俄罗斯,也对中国、印度等入口俄石油的国家构成压力。 数据显示,中国从俄罗斯入口的石油约占其总入口量的17%以上。 若制裁生效,俄罗斯的外贸收入也将大幅下降。通过这种方式,特朗普试图分化中俄关系,并将其作为中美会商的筹码。 此外,特朗普的这一举动也与其访华计划密切相关。 虽然近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表示,中方此前的邀请已颠末期,必须再次发出邀请才大概去中国,否则他没兴趣。 但之前特朗普的态度可并非如此,分析认为,这前后的反差大概和中美会商的希望有关。 中方不急于会商的时候,美国内部的压力迫使特朗普不得不放低姿态,甚至软化其个人形象来换取会商机会。 如今中美第三轮会商顺遂推进,双方关税再次延期90天,那么他就又能重拾其倔强形象,来巩固国内选民的支持了。 而这一点并不止在中美博弈中发生过,美俄博弈中也常有见到,比如之前的50天突然缩减到12天期限。 当前,俄乌辩论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随着俄军在苏梅地区的推进,乌克兰若无法获得更多外部支持,大概被迫与俄罗斯达成妥协。 而泽连斯基对中方的制裁步伐不但未能获得美西方的支持,反而大概导致乌克兰陷入更大的外交孤立。 对于乌克兰来说,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找到出路,将是其未来最大的挑战。而对于中美俄三方而言,这场博弈的影响远未结束。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30A06FW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