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维持数十年的稳定格局被一场选举彻底颠覆。2025年7月20日,参议院选举效果揭晓,执政的自民党-公明党联盟仅获47个改选议席,加上非改选席位后总计122席,未能达到参议院248席的半数门槛。这是自民党1955年成立以来初次在执政时期同时失去国会众参两院控制权,标志着日本政治进入“朝小野大”的全新局面。 选举的最大赢家是极右翼的参政党——该党议席从1席暴增至15席,得票数达742万票,是上届的4倍多。与此同时崛起的还有中心偏右的国民民主党(22席),而传统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尽管得票增长,却退居在野阵营第三位。这一效果凸显日本选民对主流政党的强烈不满,据《读卖新闻》调查,不支持石破内阁的选民中,18%转向了参政党,16%选择了国民民主党。 从网络边缘到政治焦点的崛起轨迹参政党成立于2020年4月,创始人神谷宗币曾是一名超市司理兼自卫队预备役成员。该党诞生于新冠疫情高峰期,早期通过在YouTube散布疫苗阴谋论和反口罩言论吸引关注。其口号“既然没有想投的政党,那就从零开始创一个”直击民众对传统政治精英的厌倦情绪。 2024年6月成为该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一名参议员转投该党,使其国会议员达5人,跨过《公职选举法》的政党门槛。神谷因此获邀参加主流电视台的选举辩论,突破网络同温层,接触更广泛选民。在竞选活动中,神谷绝不掩饰对特朗普的崇拜:“我与特朗普有着相同的问题意识”,并多次援引欧洲极右政党如德国选择党(AfD)和法国国民联盟(RN)作为政治盟友。 “日本人优先”的民粹拼图:政策内核与动员策略参政党的政纲融合了本土主义、历史修正主义与反建制情绪,形成一套完备的民粹主义叙事: 教育文化范畴:主张摒弃“自虐史观”(即否认日本战争罪责),推动“以天皇为中央”的爱国教育,要求重构令国民“自豪”的历史叙事 经济环保范畴:反对可再生能源项目,鼓吹“零排放”火力发电;宣扬“不依靠药物与疫苗”的医疗体系,呼应全球反科学思潮 移民外资范畴:核心主张是“防止外国势力干预”,限定外资收购土地与水资源,反对接纳移民,声称要优先保障本国人就业 这一系列主张被包装成“日本人优先”的口号,直接复制了特朗普“美国优先”的修辞策略。神谷在陌头演说中宣称:“在全球主义下,跨国企业为自身利益改变日本政策。若不抵抗,日本将沦为殖民地!”尽管他事后辩称并非要“全面克制外国人”,但该党乐成将移民议题推上选战核心,迫使石破茂政府在选前紧急成立“外国人有秩序共生推进室”以应对舆论压力。 冰河世代的愤怒:参政党的社会基础参政党支持者呈现光显的人口学特征。《朝日新闻》调查显示,其选民中60%为男性,40-50多岁群体各占21%,恰与“就职冰河期世代”(1993-2004年进入职场群体)重叠。这一约1700-2000万人的群体面临结构性困境: 职场起点劣势:大学毕业均匀就业率仅69.7%,比1985-2020年均值低10个百分点,1999-2003年更跌至55% 终身收入差距:2019-2024年间,20-24岁群体薪资增长10.8%,而40-54岁群体增幅仅0.1%-2.1%,部分以致下降3% 双重养老压力:非正规雇佣者储蓄薄弱,却需同时负担子女教育与父母照护,在日元贬值下生存负担加剧 这一世代对体制的幻灭感最深。调查显示,参政党支持者对政府信任度仅2.1分(满分5分),73%依靠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当神谷宣称“精英背叛国民”时,这些被经济发展抛弃的选民找到了情绪出口。 被建构的“外国人问题”:数据与认知的断裂参政党乐成将民众经济焦急转嫁为排外情绪,尽管数据揭示另一番现实: 外国居民增长但基数仍低:2024年底在日外国人达380万(较前年增10.5%),但仅占总人口3% 犯罪率不升反降:涉及外国人的刑事犯罪长期呈下降趋势,非法居留者较前年淘汰4000余人 福利投入真相:厚生劳动大臣驳斥“政府过分厚待外国人”的说法,强调外籍人士社保缴费率现实高于部分日籍群体 然而,三类现象强化了排外叙事:
政治学者杰佛瑞·霍尔直指症结:“参政党散播有关外国人的错误资讯,声称其导致犯罪激增、威胁社会秩序,这种策略与欧洲右翼民粹剧本如出一辙。” 民粹病毒还是政治警钟?日本与西方的共振与差异参政党的崛起路径与西方右翼民粹高度相似: 反精英叙事:神谷频繁指控“深层政府”(政商媒体勾结)操控国家 福利沙文主义:主张福利资源应优先“真正的日本人”,呼应欧洲“福利沙文主义”模式 社交媒体动员:通过YouTube和X(原Twitter)传播煽动性内容,规避传统媒体事实核查 但日本土壤仍有特殊性: 城乡分化较弱:自民党长期稳固农村票仓,未出现欧美“铁锈地带”式的去工业化创伤 移民比例偏低:外国居民占比仅3%,远低于德国(20%)或美国(15%) 左翼长期弱势:日本共产党等左翼政党边缘化,使不满情绪主要流向右翼而非左翼民粹 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庄司克宏指出:“参政党的崛起复制了欧洲模式——在传统政党腐败、经济停滞、社会排外的背景下,用社交媒体点燃不满情绪。” 震荡延续:日本政治的“右转压力测试”参政党虽未达提案预算案所需的21席门槛,但已得到独立提交法案资格(需11席)。其崛起正引发多重连锁反应: 政策右倾化:自民党为挽回保守选民,加快推进修宪讨论,并强化对外国资本限定 社会撕裂显性化:选举期间,参政党集会吸引2万人参加,支持者与反对者爆发推挤辩论,这在日本选举史上稀有 国际关系隐忧:该党鼓吹“对华强硬”“尊严外交”,可能恶化与邻国关系。山口大学教授纐缬厚警告:“排外思想扩散将腐蚀亚洲信任。” 而对首相石破茂而言,危机尚未结束。自民党内保守派将败选归咎于“不够右”,未能继承安倍晋三的民族主义路线。尽管他暂保职位,但执政联盟在众参两院均失多数,施政难度空前,日本进入政策僵局风险升高。 当神谷宗币在当选夜高呼“目的是下届众议院夺50-60席”时,欧洲极右翼政党已证明:民粹势力无需执政即可重塑政治议程——德国选择党推动移民法收紧、法国国民联盟迫使马克龙右转均是先例。对日本而言,参政党的真正威胁不在于议席数量,而在于其乐成将经济困境转化为身份政治辩论,使“日本人优先”从极端口号变成主流议题。 日本社会面临的考验不仅是遏制排外思潮,更是可否为冰河世代提供真实的盼望——当一位参政党支持者在陌头说出:“他们至少乐意评论我的痛苦”,这大概才是民粹主义最该被倾听的警钟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30A06YYD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