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中,演员虽然只有寥寥几人,但他们代表的却是数以千计的先辈们。 从1931年到1945年,这场长达14年的蛮横战争,给国人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灾难。 现实只会比电影更加残酷。 在《南京照相馆》中,导演申奥为了尊重演员及历史上的受害者,特意将那些残暴镜头点到为止。 尤其是高叶饰演的林毓秀被侵犯的戏份,导演也做了处理。 然而,通过那些隐晦的表达,仍让观众感到细思极恐。 1、戏服里的血痕:没拍出来的,比拍出来的更刺骨
身为一名戏子,林毓秀的职业在谁人年代并不怎么受欢迎。 尤其是在战乱年代,生得貌美的她,更容易成为众人的眼中钉。 在那群狼豺虎豹般的日本人面前,林毓秀如许的女子,更是难以明朗净白地生存下去。 在她第一次给日本人唱戏时,如果不是王广海及时制止,她或许早已掉入虎口。 后来,为了生存,她在王广海的发起下,积极学习日语,试图借此和日军搞好关系。 但人面兽心的日本人,如何能放过林毓秀,如何能放过谁人时代的女性们呢? 历史是残酷的,更是无法被忽视的。 但在电影中,申奥并未将镜头对准受害者。 而是通过巧妙的方式,将林毓秀的遭遇体现了出来。 在林毓秀被叫去给日本人唱戏之前,她衣着整齐、妆容姣好。 但后来,她衣衫不整且嘴角带伤地回来了。 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不言而喻。 还有一开始,老金媳妇嫌林毓秀脏,不让她睡床。 但她偏不听,每天都睡在床上。 因为当时候的她,清者自清。 但在给日本人唱完戏之后,她便睡在了地上。 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也巧妙地向观众传达了林毓秀的遭遇。 这些镜头没说一个脏字,却比任何直白的暴力都让人攥紧拳头。 就像她那句“我唱穆桂英、梁红玉,我都懂”。 懂家国大义,更懂乱世里,美貌是原罪,反抗是奢望。 其实,在电影开拍之前,高叶已经做好了拍摄类似戏份的准备。 因为她在看第一稿剧本时,看到了有关林毓秀被凌虐的一些戏。 但当她看到第二稿剧本的时候,这些戏份已经没有了。 于是她问申奥导演是他主动要将这些戏份删掉的么? 申奥回答是。 高叶又问“为什么”,申奥刚强且没有半点迟疑地表示“没有为什么,就是不想”。 对申奥来说,他拍摄《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给观众展示所谓的血腥、暴力等行径,这些行径大家早已在历史讲义中相识过了。 所以,他绝不会将女性被侮辱的画面,当作电影宣传的噱头。 在掩护女演员和观众的同时,他也不肯让历史上的女性再次受到伤害。 这才是电影高明的地方,并非靠血腥的镜头,而是依赖情绪的共鸣。 而除了这方面的处理,申奥还对其他的血腥镜头做了处理。 2、佛头与哭嚎:镜头转开时,历史在尖叫南京这座城市,埋藏了太多的苦难。 从民国首都的威仪,到烽火岁月的疮痍,都成了城市血脉里无法消逝的记忆。 在《南京照相馆》中,申奥的镜头总在“躲”。 他考虑到观众的年龄、地域等因素,刻意将血腥镜头降到最低。 像婴儿被摔的片断,导演特意将声音和画面做了错位处理。 以防那些做了父母的观众受到无法承受的冲击。 还有在拍摄日军惨绝人寰的杀人游戏时,导演特意将一尊残破的佛头摆在画面里。 导演虽没有给佛头特写,却让观众在日军的狂欢与佛头的缄默沉静间感受到了令人发指的恶劣行径。 镜头可以美化,但历史不能。 真实的过去要比电影呈现的残酷许多。 历史的存在就是为了时刻警醒人们,勿忘国耻。 所以,申奥通过对镜头的含糊处理,进一步扩大了观影群体。 像8岁的小孩在看完电影后,并不会被吓到做噩梦。 反而能通过被特别处理过的镜头感受到历史的残酷。 虽说他们离那段过去很遥远,但看完电影后的孩子们,依然感受到了历史的沉痛。 一位母亲称,孩子在看电影时,虽然很缄默沉静,但她能感受到孩子的愤怒。 回到家之后,孩子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珍藏许久的日漫卡片全部撕毁。 这一刻,《南京照相馆》的价值便不再仅仅是一部电影。 它像一把锋利却温柔的刀,剖开了孩子对民族伤痕的敬畏。 这才是历史教育该有的样子。 不用恐吓,只用真相的碎片,拼出孩子能懂的痛感。 3、活着的金陵:两个姓氏里的城有人说申奥太“收敛”,但正是这种收敛,让角色的骨头更硬。 像林毓秀,她原本是充满梦想的演员。 她本可以拿着通行证离开南京。 被辱后,她把证件塞给老金妻女,自己留在了火海里。 她知道,活下去的不该是被玷污的自己,该是明净的盼望。 而王广海,是令无数民众痛恨的“谋利者”。 他为了生存屈服在日本人手下。 但爱人的被辱,让他逐渐清醒,明白了“苟活”有多窝囊。 还有老金这个角色。 从拍全家福的摄影师,到藏起同胞照片的反抗者。 面对对头的刺刀,他勇敢地举起了相机。 镜头能记录罪恶,也能成为反抗的武器。 整个主角团中,最终走出南京的只有林毓秀和老金儿子。 他们一个姓金、一个姓林。 正好对应了曾经的南京(金陵)。 这座城碎过,但总有人带着它的骨头,往前走。 结语大荧幕暗下的那一瞬,突然懂了申奥的“不想”。 他不想用暴力博眼球,是因为真正的苦难从不需要夸张。 就像林毓秀嘴角的血痂,老金镜头下的泪痕,佛头前的狞笑。 这些碎片拼起来的,擦鲱该被记着的南京。 它不是一部电影,是一面镜子。 照见过去的痛,更照见我们该带着什么,走向未来。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31A01N7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