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柬埔寨与泰国在马来西亚达成停火协议,试图缓解疆域紧张局势。然而,仅仅不到24小时,两边再度交火。 柬方指控泰军以“合影纪念”为名诱骗柬军士兵,突袭并俘虏20人,其中2人疑似被枪杀。 而泰方则反指柬军在停火后自动挑衅,使用轻武器和手榴弹对泰军展开攻击。 两边各执一词,停火协议形同虚设。这场冲突不仅使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也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与此同时,中国、柬埔寨、泰国三方非正式会晤在上海举行。 中方在会晤中提出和平办理争端的发起,并促使两边做出服从停火协议的答应。然而,这一答应能否真正落实,仍存疑问。 停火协议的破裂暴露了柬泰疆域冲突恒久以来的深层矛盾。 首先,协议缺乏有效监视机制。 只管两边在马来西亚达成停火共识,但协议未明确束缚措施,也未引入第三方监视机构,导致任何疆域举措都可能被对方解读为挑衅,从而引发冲突升级。 其次,跨国犯罪问题是矛盾的重要导火索。 近年来,跨国网络诈骗犯罪在东南亚地区猖獗,泰国、缅甸、老挝与中国共同创建了联合打击机制,在泰国清迈设立“清迈综合协调中心”,对犯罪集团展开大规模剿灭。 柬埔寨却未加入这一机制,坚持独立处理跨国犯罪问题。 泰国为泰党议员曾指责柬方对跨国犯罪的打击态度消极,甚至默许犯罪集团转移至柬埔寨,这一指控加剧了两国间的敌对情绪。 此外,政治博弈也为冲突埋下隐患。 柬埔寨洪森当局通过政治手段打压泰国原总理佩通坦,进一步激化两国矛盾。 再加上历史上因疆域争议多次爆发冲突(如2011年柏威夏寺争端),两国关系早已存在裂痕。 国际社会的介入成为缓和局势的重要契机。 13国集结疆域地区,表明东南亚局势的紧张已引发广泛关注。作为东南亚的重要邻国,中国在此次冲突中发挥了关键调解作用。 通过三方会晤,中方推动柬泰两边重申停火答应,并强调通过对话办理争端。然而,停火协议的落实仍需创建更完善的监视机制,确保两边举措透明可控。 柬泰冲突对东南亚区域稳定构成潜伏威胁,也对东盟的团结与合作形成压力。 为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两边需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采取更务实的措施。未来,完善停火监视机制、加强军事沟通、重启和平对话,将是缓解冲突的关键路径。 这场冲突的背后,既是东南亚复杂矛盾的缩影,也是对区域稳定与合作的严峻挑战。和平的实现,不仅需要答应,更需要机制保障与信任的创建。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31A06ZS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