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军15死103伤,柬方却无遗体可还?中方调停背后,洪玛奈难言之隐曝光! 这一幕让人不禁迷惑:在这场连续5天的猛烈冲突中,泰军承认有“15死103伤”,为何柬军却无法归还哪怕一具遗体?是战场上的作战方式导致,还是另有隐情? 答案隐藏在双方截然不同的作战方式中。柬军重要依赖BM-21火箭炮进行远程轰炸,这种作战方式虽然能对泰军造成伤亡,但由于远程打击的特性,柬军无法接触到泰军士兵的遗体。而泰军则装备良好,采用近距离正面作战,不仅能在战斗中压制柬军,还能在战斗竣事后清算战场,收集柬军士兵遗体。技术上的代差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对称局面。泰军装备了美制M1A2主战坦克和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而柬军的装备则相对落后,重要依赖苏制T-54坦克和火箭炮。这种差距使得泰军在战场上占据主动权,能够更好地掌控局势。 泰柬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法国殖民者撤出柬埔寨后遗留的边界争端,尤其是百威夏寺的归属问题。1962年,国际法院判定百威夏寺归属柬埔寨,但泰国对此判决不绝不满,双方的边境摩擦从未真正平息。2025年的这场冲突,正是长期积怨的又一次发作。 在停火谈判中,中国的介入成为关键。作为泰柬的近邻,中国不仅关注边境安全,更希望维护东南亚的稳定,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中国通过支持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的斡旋努力,同时与泰柬双方高层直接沟通,推动停火协议的达成。相比之下,美国的高调施压则显得效果有限。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泰柬两国如果反面谈将无法签署经贸协议,但在战争关乎生死生死的背景下,泰柬双方显然不会因为经贸威胁而轻易妥协。 值得注意的是,泰柬冲突对美国军器商而言却是一个商机。泰国是美国武器的重要买家之一,冲突的连续将促使泰国进一步增加军购订单,为美国军器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国在斡旋中表现得并不积极。 而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在此次停火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提升了马来西亚的国际形象,也为东盟机制的有效性增添了筹码。然而,东盟在应对成员国冲突时的局限性也暴露无遗。例如,东盟缺乏逼迫执行力,更多依赖成员国的自愿合作。 尽管停火协议达成,但泰柬两国的历史积怨和边界争端并未解决。未来,怎样修复关系、构建信任,将是两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同时,这场冲突的停火也凸显了中美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中国通过低调务实的斡旋方式赢得了区域国家的信任,而美国的高调施压则可能削弱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从战场上的遗体归还到停火谈判的多方博弈,泰柬冲突的背后是一场复杂的国际政治与地缘经济的角力。它不仅是一次外交的胜利,更是大国博弈与区域合作的深刻交错。大概,这场停火只是一个开始。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1A04JRT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