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上映6天狂揽7亿票房,预测冲37亿,直接碾压暑期档所有大片。 但更炸裂的是它的“副作用”:日本网友团体破防,疯狂刷屏“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甚至给导演申奥P遗照;国内也有人跳脚举报,骂它“太血腥”“煽动仇恨”,要求立即下架。一部电影,凭什么让这么多人急得跳墙?只因它用一沓老照片撕开了1937年南京的血色真相,15岁学徒冒死藏下16张日军暴行照,80年后成了大银幕上射向卖弄汗青的子弹。 当观众在影院合唱国歌、孩子攥着纸巾问“日本人为什么没人管”,某些人终于怕了:原来遗忘的阴谋,终究敌不过显影的底片。 南京贡院街的吉祥照相馆里,暗房红光像血一样渗出来。 刘昊然演的邮差阿昌抖着手,把显影液泼上相纸:砍头的遗体、焚烧的民居、被刺刀挑起的婴儿。全是日军随军记者拍下的“战利品”。 1938年真实汗青中,15岁的罗瑾就是这样在华东照相馆的暗房里,偷偷加印了30多张罪证照片。 他选出最耀眼的16张装订成册,封面用红墨水画了颗滴血的心,再狠狠写上“耻”字。 这本相册后来被吴旋塞进南京毗卢寺佛像底座,躲过日军6年搜捕,最终在1946年钉死了战犯谷寿夫。 导演申奥把罗瑾和吴旋的故事揉碎了撒进电影:高叶演的龙套演员林毓秀,被迫给日军当“亲善照”模特。 镜头前刺刀抵住她后腰,日本兵命令:“笑! 不笑就杀了你孩子! ” 瘆人的一幕发生在摆拍现场:怀里婴儿哭得撕心裂肺,军官突然抢过孩子往地上猛摔。 镜头没拍落地瞬间,只给林毓秀扭曲的脸特写,她连惨叫都发不出,嘴角还被刺刀逼着往上扯。 这种“温柔一刀”的克制贯穿全片。删了林毓秀原剧本里的侵犯戏,婴儿摔落也只留声音不见画面。 连王传君演的汉奸翻译都复杂得真实:帮日本人办事时点头哈腰,转头看见河里飘满同胞遗体,呕吐到站不直。 但某些人连这点真实都受不了。 豆瓣短评区一夜涌进1.2万条差评:“前半段像流水账”“阿昌突然变英雄太假”。 有人没看电影就开骂:“又拿南京炒作! ”“血腥画面会教坏小孩! ” 日本右翼的反弹更赤裸。推特热趋刷满“南京事件是宣传”,他们把屠杀降级成“事件”,咬死广岛长崎才是真受害。 日媒清一色用“反日电影”标签,还找来“亲华贩子”放话:“中国人该放下过去了”。 可他们越跳脚,越暴露心底的恐惧。电影里有个绝妙隐喻:日军摄影师伊藤喂野狗吃饭团,脚下踩过平民遗体眼皮都不抬。 现实中日本“不许可”红章还盖在当年罪证照片上,所有记录暴行的影像都被打上“禁止公开”。 申奥直接撕了这块遮羞布。他让阿昌对着日本军官吼出全片最炸的台词:“我们不是朋友! 永远都不是! ” 选角时更故意挑高个子演中国人、矮个子演日军,因为史料记载侵华日军平均身高不到1米6。 这记耳光抽得太响,有人坐不住了。 导演申奥的豆瓣影人主页被P上遗照,威胁要让他“付出代价”,两年前拍《孤注一掷》揭缅北诈骗,他就收过死亡威胁。 某些圈内人也阴阳怪气。“大导演们”早风俗了拍“日本人忏悔”“欧尤物救中国”,突然冒出个申奥让日本兵全员恶人,票房还碾压他们。 网友辣评:“破防的哪是日本人? 是精神跪久站不起来的某些人”。 南京场散场时,突然有人起头唱国歌,全场跟着吼到哽咽。 北京影院里六旬老人捂脸痛哭:“我娘逃难时见过的惨,电影拍得还不敷狠…” 带孩子看片的父母被问懵:“他们为什么摔小宝宝? ” 家长蹲下来指着片尾字幕:“你看‘铭记汗青,吾辈自强’,这就是答案”。 天津一家三口直接打车去纪念馆,孩子把电影票根贴烈士墙:“照片里的小哥哥,我帮你们看到今天了”。 最动人的彩蛋根本不在银幕上。当观众抹着泪走出影院,阛阓里孩子举冰淇淋疯跑,情侣在喷泉边拍照,煎饼摊热气腾上天,,有人突然想起阿昌那句词:“贡院街的春夏秋冬,本该就是这样啊”。 那些举报的人永远不会懂:我们记住1937年的血,不是为了恨今天的谁。 当日本右翼偷偷恢复八纮一塔上的军国刻字,当中小学讲义删改侵略史实,总得有人守住显影的底片。 就像当年罗瑾冒死藏相册时不知道:88年后会有个叫申奥的导演,把它变成射向遗忘的子弹。 更不知道子弹打穿的谎言废墟上,终于长出了他不敢想象的烟火人间。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3A06ESX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