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外多家媒体再次披露了印度阵风战机被击落的真实缘故原由,越来越多细节原形也随之被披露。此中8月3日,“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报道称,在5月7日这场漆黑夜色中发生的长达一小时的空战中,两边共有约110架飞机参与,印度空军阵风战机出动量更是高达32架之多,成为了近几十年来全球发生规模最大的空战。不久后,巴基斯坦官方接连宣布成功击落3架阵风战机,1架苏30MKI和1架米格29,自身无一损失,巴基斯坦方面披露称为歼10CE战机配备的霹雳15E所为。 此举可以说震动了全世界,也引发了人们对西方武器系统在面对未经实战查验的中国战机时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更让中国尖端武器在全球一战成名。此后,外界关于歼10CE为何能够在空战中能够一举击落3架阵风战机,各种分析不断。其分析结论大概有这么几种,一是阵风战机的性能远不如宣传那么先进,雷达系统、电子战能力和潜伏性都弱于歼10CE战机,成为击落的缘故原由之一。 二是巴基斯坦空军赢在体系化作战上,这种观点较为普遍,由于巴基斯坦装备有除了来自中国的歼10CE战机以外,还有从中国引进的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中巴联合研制的JF17“枭龙”战机,预警机,以及综合指挥作战系统,远程预警雷达系统等,同时还获得北斗导航系统的支持。由于这些装备全部来自中国,加上这些年中国在电子化和信息化领域的飞速发展,这些装备实现了通过数据链整合,形成一个完备的作战系统,各自发挥各自的长处,通过数据链共享战场态势信息。 如地面远程雷达系统可以更早更远的发现印度战机,并将印度空军的战机动向和方位等共享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根据研判和指令下达共享给歼10CE战机和预警机,预警机又依托更远的探测距离率先探测印度战机,发现印度战机后又通过数据链共享给歼10CE战机,并发射霹雳15E空空导弹向印度战机发起攻击,整个攻击过程交给预警机进行引导,歼10CE战机率先脱离战场。使得歼10CE战性能够始终确保自身的安全,并发射霹雳15E空空导弹。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射B导”,甚至是“A锁、B射、C导”作战模式。反观印度空军,体系较为复杂,同时装备又来自俄罗斯、法国和本土的战机,防空系统,预警机等也都来自不同的国家,难以形成体系,战机只能进行独立战斗,还处于单打独斗模式上,成为了空战失利的主要缘故原由。这种分析得到了巴基斯坦方面多名官员的证实,四名没有透露身份的巴基斯坦官员表示,巴基斯坦的上风在于其导弹更远的射程,以及将战机与地面和空中监视系统有效地结合起来的“组网”能力。 该网络也被称为“杀伤链”,是一种多域战系统,它通过数字战网络,将来自空中、地面和太空的卫星链接组网。该系统也被称之为“数据链 17”,将中国制造的歼10CE和霹雳15E导弹等装备与瑞典制造的预警机等其他系统连接起来。通过该系统,歼10CE无需开启自身雷达,只需接收远处预警机的雷达数据,从而使巴基斯坦战性能够静默飞行,不被印度雷达发现,成为了击落印度阵风战机的主要缘故原由。 然而,在“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的文章中,又再次披露了一种新的结论,那就是对霹雳15E空空导弹射程严重低估。印度官员承认,“阵风”战斗机飞行员认为他们已经超出了巴基斯坦空军歼10CE战机搭载的霹雳15E空空导弹的射程,由于他们认为出口巴基斯坦的霹雳15E空空导弹射程只有150公里,错误的情报让印度飞行员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安全感。 内容中还提到,巴基斯坦空军军官说“我们成功拦截了他们(印度战机)”,并补充说巴基斯坦还对印度的通信和雷达系统发动了电子战攻击,以疑惑其飞行员。伦敦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空战专家布朗克则公开表示:“印度没有想到会遭到袭击。”并补充道:“霹雳15 E显然在远距离攻击上非常有效。”另外,巴基斯坦官员还称,击中阵风战机的霹雳15E空空导弹是从约200公里处发射的,印度官员则称,这个距离可能更远,此次空战也创造了人类航空史上空战的最远距离。 在此之前,外界普遍认为出口巴基斯坦的霹雳15E最远射程约莫在150公里左右,与印度引进的“流星”空空导弹相称,而中国的自用版则超过200公里。但从印度方面透露的信息来看,严重低估霹雳15E射程才是被击落的缘故原由,其现实射程超过200公里,远超“流星”空空导弹的射程。这也意味着中国自用的霹雳15射程还要更远,真实数据依旧深不可测。此次实战也让中国尖端武器一战成名,成功打败了西方国家长期骄傲和蔑视的态度。 注:以上数据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潜望者2025年8月4日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抄袭必究!)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4A075DU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