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强烈反对巴基斯坦盟友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参加9月初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 此举不但让外界感到意外,也为峰会的筹办工作增长了不小的难题。 有分析认为,印度此举不但是外交上的任性,更是试图将印巴矛盾带入多边合作平台。 而印度的这一举动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算计?又会对地区合作带来怎样的影响? 印方给出的理由是,在印巴辩论期间,其他穆斯林国家都非难了恐怖袭击,并对“辛多尔行动”采取了平衡立场,但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则公开支持巴基斯坦。 而且在“辛多尔行动”期间,巴基斯坦使用了土耳其制造的无人机袭击印度。 至于阿塞拜疆这边也是差不多的理由,比如巴基斯坦支持阿塞拜疆,两国的友谊十分坚固等。 那么核心点的原因,则是印度要求上合组织,必须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 这话听着是没弊端,但怎么判断可不是由印度说了算。 毕竟印巴分治的原因之一,就是印度教和穆斯林教之间的理念问题。 而关于几次印巴辩论,印度都是宣称“打击恐怖主义”,以是印度反对这两个国家参会,其实是存在一些偏见的。 毕竟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作为上合组织的对话伙伴国,参会资格本无争议。 印度试图将双边矛盾强加于多边平台的做法,不但不符合上合组织的开放包容精力,也显得格外狭隘。 不过这也并非印度第一次在多边合作平台上“搅局”了。 在此前的上合防长集会上,印度防长就因文件未满足其针对巴基斯坦的诉求而拒签联合声明。 而在金砖机制中,当其他成员国积极推动“去美元化”时,印度却刻意讨好美国,这种首鼠两端的举动早已引发其他成员国的不满。 印度频繁在国际舞台上采取破坏性行动,除了上述提到的印巴分歧外,还出于一系列复杂的考量。 首先,印度国内经济正面临困境。印度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出口受阻,其民众的不满情绪正在上升。 莫迪政府可能试图通过外交上的强硬姿态转移其国内注意力,以缓解内部压力。 其次,印度渴望通过这种举动彰显其“大国地位”,试图在国际舞台上扩大影响力。 然而,频繁的搅局举动不但未能提拔其国际形象,反而暴露了其外交策略的短视。 最后,印度还试图借此时机摸索中国的底线,以谋求在中印关系中的更多筹码。 对于印度的无理要求,中国表现出极大的克制和智慧。 作为东道主,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夸大上合组织的连合与合作精力。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在处置惩罚印度问题时,既要确保峰会的顺利召开,又需要为中印关系的稳固留出肯定余地。 毕竟,一个连合稳固的上合组织符合所有成员国的共同长处。 然而,印度的举动可能会拔苗助长。 上合组织作为“全球南边”合作的紧张平台,其意义远超印度与某些国家的双边矛盾。 如果印度继续固守零和思维,不但会错失这一汗青性机遇,还可能在地区合作中被边缘化。 未来,印度需要在地区合作与零和博弈之间做出选择。是继续沉迷于地区霸权的幻想,还是积极参与互利共赢的合作? 这一抉择不但关乎印度自身的国际地位,也将影响整个地区的合作格局。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5A07FFX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