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解放军官方媒体《中国军号》发布了一档八一特别节目《攻坚》的先导宣传片,相当隐晦曝出一个大猛料:歼-10C在一场模拟对抗演练中,竟然击落了一架五代隐身战机,并配文说道:“没有体系,基本是没有机会‘击落’隐身战机的,歼-10C仍处于当打之年。”
考虑到中国空军目前只有歼-20和歼-35两款五代机,而歼-35刚服役,还在适应、磨合阶段,那么演练中的“隐身战机”,十有八九就是歼-20了。 这消息一出来,不仅国内热议,连马来西亚《亚洲防务安全》网站都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歼-10C在解放军演习中击败歼-20隐形战机,证明了体系作战的威力》的文章,强调了歼10C之以是能在演练中击落歼-20,并不是单机性能的较量,而是体系作战的胜利。 那么,歼-10C到底是怎么“击落”歼-20的?答案就在于中国空军的体系化作战能力。简朴来说,现代空战早就不是单机对单机的“狗斗”了,而是信息、指挥、火力的全面较量。
空警-500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辈预警机,机身背上那圆盘里装的是数字阵列雷达,能同时跟踪几百个目的,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隐身战机再怎么"隐形",也只是对某些波段雷达"隐身",空警-500的雷达波段更全、灵敏度更高,能更早发现歼-20的蛛丝马迹,包括精确位置、速度和航向,还能通过数据链把信息实时传输到歼-10C的座舱。 歼-16D则更狠,专门负责电子战,能通过强电磁干扰压制敌方雷达和通信,甚至让歼-20的隐身优势大打折扣。在这套体系的加持下,歼-10C就像开了“全图外挂”,提前知道歼-20的动向,再配合霹雳-15等先辈超视距导弹,直接锁定目的,一击致命。 说白了,歼-10C的胜利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靠整个作战体系的“群殴”战术,把歼-20的隐身优势消磨殆尽。 如果说这只是歼10C的一次演练,并不能代表歼10C在实战中的能力。那么,今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战,恐怕就是最好的案例了。 今年5月,印度单方面发起所谓“朱砂行动”,通过导弹打击巴基斯坦境内目的,还出动了“阵风”、苏-30MKI、米格-29等多型战机,试图来一场“快闪式”进攻。结果是:巴基斯坦空军迅速反击,以歼-10CE为核心,宣称一口气击落6架印度战机,包括3架“阵风”、1架苏-30MKI和1架米格-29。 虽然印度官方拒不承认战损,但网络上流传的残骸照片,比如“阵风”的发动机部件和加油装置,早就把真相暴露无遗。更别提巴方还公开了战术细节:歼-10CE靠着霹雳-15E超视距导弹,精准打击了印度战机。
当印度的“阵风”刚从跑道起飞,巴方的地面雷达就锁定了信号;ZDK-03预警机迅速升空,进一步确认目的的航向和高度;所有信息通过巴基斯坦自主研发的Data Link 17数据链,实时传到歼-10CE的座舱屏幕上。飞行员压根不用自己费力搜索目的,直接根据数据链的指引,发射霹雳-15E导弹,完成超视距打击。 可能有人会说,演习是演习,实战是实战。这话没错,但巴基斯坦已经用实战证明了这套体系的威力。要知道,巴军的ZDK-03预警机还是中国出口的简化版,数据链也是自己攒的,就如许都能把印度空军按在地上摩擦。要是换成中国空军自己的完整版体系,那战斗力得有多恐怖? 实在吧,印度“阵风”被击落一点都不奇怪,因为现代空战早就不是单机性能的比拼了。阵风虽然号称四代半,但印度根本没买配套的预警机和电子战系统,光靠“阵风”本身的性能,以及印度“万国牌”的装备,基本很难将实时信息串起来,构建起一整套完整的作战体系。 反观巴基斯坦,不仅买了歼-10CE,还配套引进了整套指挥控制系统,连数据链都是中国帮助搞的。这种体系的差距,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印巴的胜负。 以是,印度人也该面对真相了:空战不是"谁的飞机贵谁赢",而是"谁的体系强谁赢"。你买再多"阵风",没有完整的侦探、预警、电子战、数据链体系,这些飞机就是昂贵的"活靶子"。而咱们的歼-10C能"击落"歼-20,巴基斯坦的歼-10CE能击落"阵风",本质上都是体系作战的胜利。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5A05N5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