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群临终遗言曝光:我误你27年,12万片酬全捐未留一儿半女 “我误你一生,未留一儿半女。” 2020年病危时,李建群看着陈家林熬红的双眼,用颤抖的手写下这句话。护士厥后回忆,陈家林紧握那张纸在走廊痛哭失声。 这大概是娱乐圈里听过的话里,比较让人难受的一句了。 认识李建群的人都知道,她这辈子活得挺拧巴。13岁那年,舞蹈房的灯突然熄灭。半月板撕裂的响声,像是有人在她耳边放了个炮仗。医生说:“终生无法跳舞。” 她攥着舞鞋在病房待了一宿,没哭,也没闹。天亮后直接去报考上戏舞美系。这女人从小就有种劲儿,别人关她门,她就自己砸墙。 师从陈逸飞那几年,手里的画笔替代了舞鞋。1982年,人民大会堂甘肃厅的壁画《沃土》《宝藏》,就是她25岁时的作品。如今还挂在那儿,挺多人途经都会多看两眼。 但真正让她出圈的,其实是个意外。 1986年给电视剧设计服装时,她穿着自己做的旗袍站在那儿。导演一眼就相中了,就地让她演女配。从那以后,“演员+设计师”这条路就这么走开了。 《唐明皇》拍摄期间,她一边演武惠妃一边设计9000套唐装。每套头饰镶嵌200颗仿古珍珠,工作量大到让人怀疑她是不是不睡觉的。她常说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所以容不得半点乱来。 到了《康熙王朝》,为了演好容妃刷马桶那段,她连续三天只喝水不吃饭。嘴唇干裂渗血,看着都疼。设计妃嫔朝服时翻遍清宫档案,发现清初盛行的是蓝色而不是明黄,坚持要改用靛青绸缎。制片方不乐意,她就跟人家吵,吵到最后还是用了她的方案。 观众看完都说:“抬眼似秋水,垂眸尽悲惨。” 也就是在那个剧组,她碰到了陈家林。 1992年《唐明皇》开拍,陈家林看见她跪在地上修改戏服褶皱,随口说了句:“你比史书更懂唐朝。”敦煌采风那会儿,两人夜宿戈壁,借着月光讨论服饰纹样。风大,星亮,那些关于历史的对话就这么融进夜色里了。 陈家林求过婚,她拒绝了。理由挺文艺:“婚姻是牢笼,我们是自由的鸟。” 听起来很浪漫,但其实谁内心都明白,她就是怕了。前段婚姻留下的阴影,让她对承诺这种东西有点过敏。27年的时光里,他们是彼此懂得的人,也是彼此遗憾的人。 2012年切除肿瘤以后,李建群瞒着剧组化疗。给《洪流》设计军装时边画稿边吐,化疗掉头发就自己做刺绣头巾。病友看着好奇,她干脆在病房开起刺绣班:“美是止痛药。” 这话听着挺鸡汤,但从她嘴里说出来,莫名就让人信了。 更绝的是,抗癌期间她还自费跑到黔东南找苗绣传承人。发现“破线绣”技艺快失传后,直接把房子抵押了筹钱建工坊。有次为了说服80岁的绣娘出山,冒着暴雨徒步进山,摔伤了还笑着说:“值得用半月板换绝艺重生。” 从13岁的舞蹈房到黔东南的深山,她好像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拯救那些快要消散的美。这种偏执,旁人看来可能有点傻,但她乐在其中。 去世前三个月,她还在校对《康熙王朝》修复版的服装色卡,表明写着“容妃领口金线需减三分亮度”。那些细致入微的要求,像是她对这个世界表达的温柔。 病危那天,她写下那句让陈家林崩溃的话。两年后他也走了,墓碑就挨着她的,上面刻着两人合作的《唐明皇》《康熙王朝》浮雕。 如今中戏的老师还在用她设计的“容妃囚衣”当案例:粗麻布内衬暗红锦缎,寓意“尊贵与屈辱共生”。《长安十二时辰》的造型师说受到她启发,故宫还展出过她手绘的《唐代冠冕图谱》,标注精确到0.1厘米。 有网友留言:“她走后,再无古典美人。” 但她留下的东西远不止美貌。那些博物馆里的设计稿,传承下来的非遗技艺,还有那些因为她资助而走进大学的女孩们。1998年洪灾时,她把《唐明皇》全部服装设计稿酬12万块钱都捐了出去。遗物里发现37张捐款证书,日期从1989年开始。 她这一生,为历史缝制华裳,却从未为自己披上嫁衣。 不过想想也是,真正的爱情哪需要什么证明。有人懂你眼中的星辰,陪你走过人间风雨,这就够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7A08FTZ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