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之后,中印关系就稍有缓和。在今年中方公布要主理上合峰会后,印度方面也多次表态,会对中国担任轮值主席国的工作进行大力支持。 果不其然,印度媒体日前就透露,印度总理莫迪将于本月底到访中国,切身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合峰会。 对于莫迪来说,此次来访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起首这是其在中印边境冲突后首次到访中国,期间已经时隔七年,此次来访也标志着印度和中国的外交关系正在逐步回暖;其次,从2014年到2024年这十年间,莫迪一共缺席了7次峰会,所以莫迪此次来华参会,算是印度近年来第一次以最高规格出席上合峰会。 而其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点来华,也是存在战略考量的。 我们也知道,近日特朗普政府将矛头对准印度,批判印度借倒卖石油赚钱要求印度制止和俄罗斯在能源范畴的互助和来往,并以关税作为威胁。美方的这一动作,也惹恼了印度方面,印方随即强硬回手,称成为美国盟友极其致命,双方颇有一番要撕破脸皮对着干的架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莫迪来华就是要实现以下三点目标。 起首就是经济方面要进行紧急避险。在美国关税威胁下,印度对美出口的药品、珠宝、电机产品中,约六成都将面临“腰斩式”关税压力,在此绝境下访华,将为印度带来缓冲的空间。印度电子零件80%、化工质料70%都依赖中国,稀土更是90%靠中国供应。关税重创后,莫迪急需通过中国市场缓解经济压力。特别是希望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解决其军工和新能源产业断供危机。 其次,也是要借上合平台,构建“去美元化”联盟。此前在金砖提出“去美元化”时,作为美国盟友的印度态度坚决,直接拒绝这一发起,但如今美国威胁印度施加制裁,才让印方看到了依赖美国的风险。此次借上合这一平台,印方便有机会和中俄以及伊朗等国进行协调,推动能源交易采用本币结算,降低美国制裁带来的风险。 最后,这是莫迪的“半步外交”策略,要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寻求最大的生存空间。特朗普加税当天,莫迪就公布访华,这一动作将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印太战略”的成本,用中国牌倒逼美国让步,以便为印度在后续会商中争取更多的会商筹码。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印度此行来华不寻常,但却也没得到中方的特殊招待。 从行程安排来看,莫迪的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定在天津,作为上合组织峰会的举办地,天津这次确实承担起了多边外交的功能性脚色,但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通常是外国元首国事访问的焦点目的地。 莫迪这种“只赴天津、不进北京”的安排,就在外交礼仪中传递出清楚信号:此次互动的主轴是上合框架下的多边互助,而非中印双边关系的“突破性升级”。对比此前他国领导人访华时“北京会谈+地方考察”的完整行程,莫迪的行程更像是一次使命式参会,缺少了元首外交中常见的礼宾性安排,好比国宴、故宫参观等象征友好的环节。 更值得玩味的是时间节点的微妙处理。莫迪访华时段与中国九三阅兵高度接近,这场纪念二战胜利的重要活动,向来是中国展示汗青观与国际互助姿态的窗口,邀请了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多国政要参与。但印度并未出现在受邀名单中,这显然是因为印度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与“诚意”二字相去甚远。 就在前几日,印度才和菲律宾方面联手,在南海展开了联合巡航,且明确表现就是以针对中国海上行动为目标的; 在访问中国之前,莫迪也要先去一趟日本,而其与日本的互助,直指中国在亚太地域的海洋权益,一边寻求与中国在经济、多边机制上的互助,一边又在军事安全范畴强化对华围堵,印方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自然难以获得中方的完全信任。 最后,从汗青维度看,印度对九三阅兵也存在主动规避的意图。印度在独立前,部分民族主义势力曾与日本互助,这种汗青纠葛使其在涉及二战纪念活动时格外谨慎。而中国九三阅兵的焦点叙事,是强调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汗青贡献,这与印度试图塑造的“全球南方领导者”身份也存在潜伏冲突。 所以基于以上几点原因,莫迪更倾向于只出席峰会,而避开阅兵这一安排。 说到底,中方的安排与印度的规避,本质上是中印关系复杂性的集中体现。中方愿意在多边框架下与印度开展务实互助,但也绝不会为了“表面缓和”而忽视印度的双重行为。 中印关系的改善,从来不是靠一次峰会、一场访问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的是印度放弃战略谋利,制止一边寻求互助、一边制造对抗的做法。唯有真正尊重彼此焦点利益,在涉及对方主权与安全的问题上保持克制,中印关系才能走出“忽冷忽热”的怪圈。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7A06ANM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