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克兰军方试图通过无人机刺杀俄罗斯国防部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但举措以失败告终。 这一事件不仅让俄军敏捷展开报复性打击,还在前线取得了罕见的战术突破,短时间内推进10公里。 这场“刺杀风波”背后隐藏的战术博弈,正在深刻影响俄乌战局的走向。 事件发生时,别洛乌索夫正前往俄军临时指挥部视察。乌军无人机在距离指挥部数公里处出现,并以极低高度接近车队。 由于高档越野车目标明显,无人机乐成锁定车队,但俄军防空部队和特种部队敏捷反应,在无人机最后冲刺时将其摧毁。 只管刺杀未遂,但俄方随即展开内部观察,以查明乌军如何获取如此精确的行进路线谍报。 刺杀失败后,俄罗斯方面敏捷展开反击。据报道,俄军在一周内举行了7次高精度打击,目标包括乌克兰的无人机仓库、能源设施、军工厂以及交通和军事基础设施等。 同时,在红军城前线,俄军中心军区的侦察和破坏特种部队通过一系列战术渗透,在不到48小时内推进了10公里。这一突破距离是自2022年夏季以来俄军取得的最远战术推进。 红军城作为乌军的重要防线,其背后的多布罗皮利亚地区战略地位尤为关键。 俄军目前已控制该区域的四条补给公路,并对剩余两条实现火力封锁。一旦俄军完全切断补给,乌军在红军城的防御将面临崩溃风险。 乌克兰的防御策略也在此次事件中受到考验。乌军近年来采用的“刺猬战术”以分散防御为核心,通过数千个小型支持点和地雷、反坦克壕沟等构建纵深防线。 然而,这种战术的局限性逐渐显现。由于支持点之间缺乏连续防御,俄军可以通过侦察小组渗透并逐点突破。 俄军小型侦察小组通常由2-3人构成,配合无人机和滑翔炸弹精准打击,最终由主力部队清除阵地并巩固战果。这种逐点突破的战术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极高的效率。 无人机技能的广泛应用是俄乌冲突中的一大特点。乌军利用无人机举行侦察、打击乃至暗杀,而俄军则通过反无人机技能和高精度打击举行反制。此次刺杀举措再次凸显了无人机在当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数据表现,乌克兰在中小型无人机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一定上风,但俄军近年来也在反无人机技能上取得明显希望,尤其是在电子干扰和防空系统的应用上。 此次事件让俄乌冲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乌克兰需要重新审视“刺猬战术”的有效性,并调整防御策略,而俄罗斯则可能继续强化无人机技能的应用。 未来,随着无人机技能的进一步发展,俄乌冲突或将成为当代战争模式的重要试验场。无论是乌军的分散防御,还是俄军的逐点突破,都为军事学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样本。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12A06PSC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