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圈演的是戏本身也是一场戏,所以我对任何圈内新闻很少关注,为了一堆狗血新闻费脑费心没什么意思,但最近遇到的一个事情,让我觉得不吐不快。 女儿的微信头像最近变成一个大男孩,经追问原来是她追的一个年事相仿的明星。我很担心,于是将吴亦凡、张哲瀚、霍尊的例子讲给她听,又讲了袁隆平、郭永怀等民族英雄的事例,希望她选择正能量,但嘴皮磨破却收效甚微;末了我问为什么非要喜好这个小明星,回答因为励志,我说万一他的励志故事是包装的呢,她回答实在就是喜好他长得漂亮,让我顿时失语。 为什么一个小明星能有这么大的魔力?归根到底是宣传引导的问题。明星们占用了网络、电视剧、电影等太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渠道,他们饰演的角色往往集各种优点于一身,鉴于青少年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就会把明星虚拟化角色化,进而成为他们的偶像,他们的外貌、打扮、举止、代价观就会成为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模拟。 问题在于,如果这些明星德才兼备,成为孩子的偶像、被模拟也未尝不可,有许多艺术家当得起这个荣誉;但如果是吴亦凡、张哲瀚、霍尊这样的,对整个青少年群体是个什么样的榜样作用,就需要认真地予以面临。 霍尊参加中国好歌曲得到刘欢转身,“转珠帘,是为谁?”霍尊的气质与歌词浑然一体,随着上春晚霍尊更是一炮走红。后面在一些节目中也见过霍尊,总体感觉孩子挺腼腆、不宣扬、挺孝顺。 霍尊的情况也与吴亦凡、张哲瀚不同,最多是个人私生存不够检点,并且他也发了声明,在决定退出娱乐圈的同时,还对与陈露的交往、分手以及其他情况举行了澄清,火风也夸大霍尊品质没问题、做不出那样的事。且不管事实如何,假设霍尊说的都是真的,他因此而退出娱乐圈包括遭遇的网络围攻是不是过了呢?我觉得并不。 其一,公众人物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流量时代,只要资源够多、人脉够广,出名变得容易很多,但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如果德才不能配位,翻车就会成为常态,并且可能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得多。霍尊是出了名,但他磨炼经历太少、艺德修为不足,有些方面甚至很稚子,在为人处世、当好公众人物这个方面不但旷课这么简单,落得今天这个局面自己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其二,矫枉必须过正。娱乐圈多黑暗、多腐败实在也谈不上,它不过是众多社会范畴的一个层面而已。但它的属性又与众不同,因为明星们的社会影响力太大了,所谓功德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吴亦凡、张哲瀚、霍尊事件的惊动效应,比一些高官的落马、疫情的传播等有过之而无不及,真正需要反思。基于此,对这个圈的坏苗头、“坏分子”还得增加曝光处理力度,起码为了那么多追星的年轻人,矫枉也必须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