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奇志大兵掀起的那场由南向北的南派相声风潮。 让全部60后、70后、80后们至今念念不忘。 做专题、上综艺、登春晚,还一度成为湖南卫视红人的大兵,几乎与当时的相声界领武士物齐名。 谁也没想到,随着他和搭档奇志的分道扬镳,“南有奇志大兵,北有牛群冯巩”终成过往,大兵也逐渐消散在大众的视野。 从曾经刷屏一个期间的南派相声代表人物,到如今的寂寂无声,现年已经53岁的大兵,是怎么自“毁”前程的呢? 01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已经在相声界小有名气的奇志和搭档郭新,正紧锣密鼓地备战一个全国性的相声大赛。 每天躲在义士公园一个角落里埋头排练的俩人,发现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少年连续几天来观看他们排练。 少年不语言,就静静地站在那里,一站几个钟头。 终于在一天薄暮,少年拦住了排练结束后,正要打道回府的奇志:老师,我很喜煌`声,您可以教教我吗? 那个少年就是大兵,当时刚刚16岁,还在长沙一个中学上高中。 少年眼中的渴求和脸上的诚恳表情,让奇志不忍拒绝。 从此,每个周末,大兵便跟着奇志这个求来的老师开始学习相声,成为事实上的师徒关系。 奇志从最枯燥的相声基本功开始,一招一式地将相声艺术的精髓不停传输给大兵。 勤学苦练加上聪明,且颇有语言和表演天赋,大兵进步神速。 不久便在学校组织的元旦文艺汇演中,以一场单口相声《学说平常话》力压群雄,取得了学校汇演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试身手便出手不凡,让大兵更坚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向演艺圈进军。 02 四年后,大学毕业的大兵,曾一度在某演出队工作过一段时间,复员后进入长沙人民广播电台做了一名主持人。 但仅仅工作了不到一年时间,大兵发现,这里每天按部就班、毫无挑战的工作,根本无法实现自己曾经的进入演艺圈的梦想。 于是,1994年,他果断炒了单位鱿鱼,成为一个待业的社会闲散人员,蛰伏着寻找可以实现梦想的机会。 那时候的国内,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传统相声逐渐开始复苏,涌现了一大批新人、新作。 但受到国外,尤其是港台和东南亚流行文化的影响,歌舞厅、KTV的发展远比相声这些传统国粹艺术要快的多。 闲散在家的大兵,做了一番攻略后,觉得遍布长沙的歌舞厅可以让自己的相声艺术大有作为。 点子有了,但说相声,大兵自知还没有马三立大家那样的神技,靠自己一个人注定无法支持起一场相声表演。 他先在歌舞厅中做主持人,很巧的是,竟然在歌舞厅碰到了自己的恩师奇志。 那时候的奇志也每天晚上在歌舞厅串场表演相声和小品,大兵看了奇志和搭档的表演后,觉得奇志更适合和自己搭档。 于是,他力劝奇志和自己合作,表演相声和双簧。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虑,奇志终极被大兵说服,给自己的学生当了搭档。 03 1995年,大兵和奇志组合正式组建,他们将如何掀起一波南派相声复兴大潮? 彼时的国内相声界,北方一个叫郭德纲的人,也在重重困难中,开始向复兴传统相声发起了冲击。 刚开始,大兵和奇志为了能走上歌舞厅的舞台,求爷爷告奶奶,只有少数歌舞厅允许让他们试试,更多的歌舞厅连登台一试的机会也不给。 好不轻易登上了舞台,却发现,更暴虐的实际在等着他们。 由于他们是拿着别人的相声段子表演,原来相声这种传统曲艺形式,就不怎么受歌舞厅这种层次的消费群待见。 现在他们拿着别人已经成名的段子,观众基本上全听过不说,留给他们发挥的余地也很小,加上俩人配合起来也没有更多默契,以是演出结果非常糟糕。 往往一场下来,观众寥寥,掌声没有,消费打赏就更是不可能的事。 连续几场下来,没有歌舞厅愿意再用他们,最后俩人乃至提出不要报酬,只要让他们登台表演就行,也遭到了拒绝。 被逼得没辙的俩人,开始铆足劲创作有自己特色的原创相声段子,《奇志碰大兵》应运而生。 他们在相声作品中参加了大量的长沙本地元素,语言、动作、思维方式、举动方式,以及长沙本土刚刚发生的各种大小消息,统统成为他们的创作素材。 这种既亲民又富于浓重地方特色,还混合着本地各种社会消息事件、民风民风的相声一经推出,便立即受到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成为他们的招牌节目。 他们蹿红的速度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快的多,很快,他们的演出就由最初的每天一场增加到每天三场,而且死后还有许多歌舞厅在列队等候。 当时许多歌舞厅都以能请到他俩表演为荣,乃至还发生过因为没时间去某歌舞厅表演,被舞厅老板找人打他们的治安案件发生。 为了顺应密集的表演,他们不得不努力提高自己创作新段子的速度和节奏,这极大提升了他们的即兴创作能力。 1996年,在长沙已经家喻户晓的奇志大兵,引起了湖南卫视《幸运3721》注意。 电视台经过试播后,为俩人开辟了专栏节目。 借助电视,靠此前俩人串场子跑歌舞厅的创作速度,他们一周一个新作品,个个包袱不停,笑料百出,写尽了长沙百姓的生存百态,获得了巨大成功。 1999年,声名远播的俩人登上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春晚舞台。 一部《白吃》原创相声,让南派相声演员奇志和大兵出圈,红遍全国,走上了自己演艺生涯的巅峰。 “南有奇志大兵,北有牛群冯巩”,至此,大兵被推上了南派相声代表者的至高位置。 04 相声里,将俩个搭档的分手叫“裂穴”,而刚刚走上自己演艺生涯高光时刻的奇志和大兵,即将面临“裂穴”的宿命。 鲜花、掌声、赞誉、追捧,在姗姗来迟却足够巨大的成功面前,大兵开始自我膨胀。 按说他们的成功并不是一夜爆红,不会有暴发户的心态;他们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更应该珍惜俩人曾经相依相偎的费力岁月。 但是,在巨大的荣誉和长处面前,并不是全部人都会心如止水。 大概,大兵觉得自己已经是上过春晚和央视如许大舞台的大腕,歌舞厅这种小舞台已经放不下他这种咖位的巨星。 随着时间推移,大兵越来越刚愎自用,经常为相声段子中的一个小细节,便当着众人大动肝火。 多次在舞台上撂挑子罢演,将奇志一个人孤零零丢在歌舞厅收拾烂摊子。 而细致的人们也渐渐发现,“奇志大兵”渐渐变成了“大兵奇志”。 就在许多老艺术家还不知道什么叫C位的时候,大兵却用实际行动,给创造“撕番”这个词的90后、00后们,上了一场生动的“撕番大战”实操课。 2003年2月底,大兵深夜给自己求来的恩师,挖来的搭档奇志打了个电话:我们分了吧。 大概在大兵的心里,说出这句话非常难,以致于他连见面说分手的勇气都没有。 这给亦师亦友的奇志造成的伤害却无法估量。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这位对舞台、艺术和观众充满敬畏的相声先辈,还惦记着俩人已经定下的节目:“3·15” 晚会怎么办? 也是,大兵给奇志打电话说分手时,距离央视的“3·15”晚会仅仅剩下了半个月时间。 但在舞台比天大的老一辈艺术家眼里,承诺比什么都重要。 大兵轻描淡写地答复:我会办理。 没有人知道大兵最后是怎么办理这件事的,但“裂穴”已经成为俩人无法回避的结果。 05 演艺圈最不缺的是野心,最怕的是没有敬畏心,大兵恰好犯了这个演艺圈大忌。 “裂穴”后,大兵很快找了新搭档赵卫国,并摇身一变接替刘仪伟成为湖南卫视的节目主持人。 此后,大兵不停变换身份,在相声演员、主持人、情景剧演员、湖南省曲协理事会主席等不同的身份间游走。 但无论怎样努力,怎样转变,给人的感觉还是在吃奇志大兵时期的红利。 而缺失了演艺圈中最应该具备的敬畏心,大兵的演艺生涯很快便遭遇了最大的一次危机。 2009年,在一次节目中,作为主持人的大兵,在高朋拿过世的香港闻名歌手黄家驹做“黄家狗”开涮时,不但不克制,反而和高朋一唱一和。 这种对艺人尤其是过世艺人完全没有敬畏心的举动,不但引起了黄家驹粉丝的反感,也引起了大众的口诛笔伐。 面对汹涌的民意,大兵的操作更让全部人瞠目结舌。 一句轻飘飘的“开顽笑”便试图过关,这引起了人们更猛烈的抵制。 而此时,一直把师承、舞台、观众视作天的郭德纲,怀揣一颗敬畏心,经过10年淬炼,2005年便带领自己的相声天团“德云社”横扫相声界。 如今,人们提起郭德纲,仍是复兴传统相声的功臣,是传统相声界不二的领武士物,而大兵却再也没有被大众所提起过。 2020年,有观众拍到大兵出现在一个茶室的开业仪式上,据说是为徒弟站台吆喝。 随后不久,便有消息说他踏进了直播带货行业,但也仅仅是昙花一现,便重又归于沉寂。 成于奇志败于自己,“才不配德”这是许多人对大兵的评价,如果心中没有那份对天对地对人的敬畏,还谈什么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