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有两张介绍信:一名外国大夫想回国,八路军的总司令朱德和晋察冀军区的司令员聂荣臻,分别为他向115师师长写了一封介绍信。是什么人竟然惊动两位云云高级别的军届领导为之写介绍信? 他就是汉斯·米勒大夫,一位德国籍的八路军,他不像白求恩大夫那样家喻户晓,却也是响当当的国际友人。他在抗战年代来到中国,在战场上救济了许多中国人的生命。 1915年,汉斯·米勒生于德国莱茵区杜塞尔多夫城。1939年,他通过一位中国同学得知,天下上最大的反法西斯战场在中国,那时他刚获得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得知这一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离开瑞士,乃至卖掉了本身唯一的相机以筹措经费,买船票来中国。 同年9月,经廖承志、爱泼斯坦等人介绍,米勒前去延安,见到了毛泽东,并参加了八路军。米勒来到位于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成为一名战地医生。一次,有情报说日军要来扫荡,隔断他们不过8里地。米勒负责的200个伤病员要立刻构造转移上山避难,他带着老百姓背伤员、抬担架,一趟趟往山上送。在抬最后一个伤员上山时,已听得见子弹“嗖嗖”的声音。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米勒用精湛的医术救济了浩繁八路军伤病员的生命。由于长期在前线艰苦和紧张的工作,米勒积劳成疾。中共中央为了他的康健和安全,决定让他离开前线返回延安治病。病愈后,米勒立刻投入工作,在延安国际平静医院担任内科主任医生。 抗战胜利后,来华已6年的米勒非常想念亲人,于是向构造申请回德国。朱德、聂荣臻、苏井观等人先后对米勒回国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为他出具相应的证实材料。朱德、聂荣臻两位中共高级领导人特意给115师师长林彪写信。从信中可以看出,中共对米勒回国一事做了精心的筹划和安排,既思量了米勒返程的门路、大概经过的口岸,还设法解决其路费问题,非常细致周到。 之后,思量到米勒的安全,构造上建议他走张家口、承德这一门路,取道东北,然后途经苏联回国,米勒同意了这个方案。当他离开延安到达承德时,国内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革。国民党在美国的帮助下,不断往东北调派兵力,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同时,承德到东北的铁路交通也被国民党队伍堵截,内战一触即发。 时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萧克、副司令员李运昌,规劝米勒:“还不如看一看,待局势明朗后再行决断。”米勒的老战友、冀察热辽军区卫生部部长李资平也挽留他。最终,米勒放弃了回国的念头,留了下来,并参加相识放战争,任冀察热辽军区野战医院院长,率领全院医务职员和伤病员长途跋涉,转战千里。 1951年1月,汉斯·米勒加入中国国籍,他共在中国生活了近60年。正是他引进了测试乙肝的试剂及乙肝疫苗技能,我国才得以成功研制出乙肝疫苗。1989年,卫生部授予他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白衣战士荣誉证书。1994年12月,汉斯·米勒因病去世,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这位国际友人,永久地留在了他所热爱的中国的地皮上。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