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军事新闻 查看内容

“两弹一星”精神撑起民族脊梁

2021-8-27 20:09| 发布者:wx_Lz0G9yHl| 查看:201| 评论:0

摘要:【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力谱系】“两弹一星”精力撑起民族脊梁央视网消息:研制“两弹一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第一代领导团体作出的英明决议。“两弹一星”中的“两弹”,其中一弹是指原子弹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力谱系】“两弹一星”精力撑起民族脊梁

央视网消息:研制“两弹一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第一代领导团体作出的英明决议。“两弹一星”中的“两弹”,其中一弹是指原子弹,厥后演变为原子弹加氢弹的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在为“两弹一星”奇迹的奋斗当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养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力,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力。

“两弹一星”精力撑起民族脊梁

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多次扬言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并进行了针对性的军事练习。改善国防装备的落伍局面,成为当务之急。

“两弹一星”精力撑起民族脊梁

“两弹”研制,人才为先。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几年间,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和梁思礼等1500多名爱国知识分子从海外归来,参加祖国的建立。

“两弹一星”精力撑起民族脊梁

当时,我国工业发展才刚刚起步。面对原材料、元器件、生产装备和人才奇缺的困难,党中心确定了国防尖端科技发展要坚持“白手起家为主、争取外助为辅”的方针。

“两弹一星”精力撑起民族脊梁

从1958年4月起,代号为“7169”的特种工程队伍,开始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建立导弹发射基地,在新疆罗布泊建立核试验基地。10万多名科研人员和参试队伍以后隐姓埋名、告别亲朋,奋战在大西北“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的茫茫戈壁。

1957年底,苏联救济的P-2近程弹道式导弹秘密运抵中国,“东风一号”的仿制工作随即展开。与此同时,中心军委决定在北京西郊长辛店成立炮兵辅导大队,连续培养2500多名导弹专业技术骨干。

“两弹一星”精力撑起民族脊梁

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告急和恶化,1959年6月,苏联实然宣布,中断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第二年又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于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有了一个刻骨铭心的代号“596”,进入冲刺阶段的导弹仿制工作遭遇了极大困难。 变压力为动力,白手起家、艰苦奋斗。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苏联的近程地地导弹“东风一号”终于发射乐成。

“两弹一星”精力撑起民族脊梁

1964年6月,我国自行改进设计的中近程导弹“东风二号”再次乐成发射。四个月后,罗布泊上空炸出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乐成爆炸。

“两弹一星”精力撑起民族脊梁

1966年10月,我国用自行研制的地地导弹“东风二号甲”,将核弹头从巴丹吉林沙漠投送到了罗布泊,核弹头在靶标上空精准爆炸。“两弹结合”试验的乐成,结束了中国核武器“有弹无枪”的局面,标志着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 很快,氢弹研制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

“两弹一星”精力撑起民族脊梁“两弹一星”精力撑起民族脊梁

1967年6月17日上午,经过两年零八个月的艰苦研制,我国第一颗氢弹登上了历史舞台。

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从设计到材料、制造和试验,中国航天人完全从零起步。为了控制温差,热控系统负责人闵桂荣领导团队反复试验,终极通过在卫星外貌的铝合金蒙皮上镀一层阳极氧化层,确保了温度始终满足卫星在太空中的硬性要求。

“两弹一星”精力撑起民族脊梁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定时发射。

“两弹一星”精力撑起民族脊梁

“两弹一星”的乐成研制,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也奠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而广大研制工作者在这一巨大奇迹中培养和发扬的“两弹一星”精力,是爱国主义、团体主义、社会主义精力和科学精力的表现,也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名贵精力财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图文热点

  • 黄色预警!
  • 市领导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