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写抗战中的晋绥军文章,发现许多朋友对战史中的一些知识问题搞不清晰。 而且还不光是搞不清晰的问题,这帮朋友还自我感觉良好,总是拿一些错误的东西出来体现自己的“高明”。为了防止给更多读者造成误解,我们也不得不就这些知识来聊一聊了。 谈抗战中后期的晋绥军,我们提到当时的晋绥军是不缺体例,只缺人。因为历史事实在那摆着呢,晋绥军有4个团体军、8个军的体例,此外另有若干挺进纵队、政卫师、炮兵等单位,但实有兵员才12到13万人。 所以,当时晋绥军一个师的力气数便只有三四千人。进而我们也谈了下《亮剑》中楚云飞的358团,该部就算再怎么加强,也不大概出现所谓的加强团比主力师的力气还强的环境。 结果有些朋友就不爽了,说人家整编第74师有3万多人呢,阎锡山暗中保存力气,一个师有几万人,一个加强团有5000人不也很正常? 有这种观点的网友还不是一个两个,所以我们也不妨讲一讲这些问题,充实交流下。 首先谈这个整编第74师,这些网友只知道这是一个“师”,究竟番号不都写明了嘛,就以为这家伙真的只是一个师。 可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看到,这玩意前面还加个“整编”俩字儿呢! 所谓整编第74师,实际上是抗战中的第74军改称的,即第74军改称整编第74师,而下属的三个主力师则改称整编旅,每个整编旅比原先少一个步兵团的建制。 乍一看,这是缩编了对吧? 但实际上整编前,第74军全军军力为32720人,而整编后的第74师实有军力为30978人,这还不计待编人数。 而且裁掉的这些人多是老弱兵员,同时整编第74师又补入了数千名汪伪保镳军的青壮兵员补缺。 所以,这整编第74师还真是一个师吗? 其实所谓的整编师无非是抗战胜利后国军裁军的一个名头罢了,有的杂牌军大概会被严酷限定力气数。但对中心军精锐来说,即便表面上缩减了三个步兵团,但实际多余兵员都充实到其他单位中了,团体力气数是没怎么下降的。 实战中,无论国军这边使用整编师,还是我军作战时的应对,都是将整编师视为一个军看待的。而实际上国军的整编从未完成,南边的整编师和北边没整编的军也都是同级的。 按理说,整编师等同于军,这个应该是知识了。不过大家也都知道,现在上网的门槛比较低,即便这种知识看来还是有不少人不明白。 既然有不明白,所以就有必要讲清晰一点,如果不讲的话,那岂不是不绝不明白下去了? 请注意,我们前面提了一嘴中心军的整编师和杂牌军的整编师。 为什么要夸大中心军和杂牌军之别呢? 因为近代的国军,即便都是同一种名头的体例,它的细化构成和力气数也美满是不同的。 像整编第74师、整编第11师这种,它的力气是比较强的,中心军精锐嘛。而有的杂牌军整编师,像整编第15师这种的,它能跟整编第74师一个力气数? 所以谈近代的国军系统,必须要区分军系,甚至同一个军系内还要区分派系。要是连这个基本知识都分不清,那也就太说不已往了。 我们谈晋绥军的环境,你拿中心军来举例子?这符合吗? 而且举的例子时间段都不对,我们谈的是抗战中后期的晋绥军,你都聊起来解放战争中的中心军了。以后者的环境,能阐明前者的细节? 中心军整编第74师在解放战争时有3万多人,所以晋绥军的暂编师在抗战中后期就得有一样的力气数? 无论从事实,还是从逻辑上讲,都说不已往。 因为晋绥军和中心军,固然顶的都是国军的名头,但其建军历史和体例实数其实可差远去了。 当年阎老西入主山西搞晋军的时间,老蒋还在四处奔忙呢。待北伐后老蒋成了天气,山西易帜,老蒋的部队为国军第1团体军,阎老西的晋绥军则为国军第3团体军。 1929年编遣会议各方不欢而散,1930年那也是大打脱手过的。 只不过冯玉祥、阎锡山没搞过老蒋,战后败北的晋绥军才被整编。老蒋摆摆手,只给阎老西留了4个军、8个师的正规番号,厥后商震还带了32军的番号和几千军力出走。 可以说,这时间晋绥军的体例跟中心军多少能接上点。但随后,阎老西重回山西再度掌权,晋绥军的智囊旅团体例就比较乱套了。像傅作义的第35军,直辖2个旅6个团,这算啥体例?没辙,人阎老西就是这么搞,还弄出一堆独立旅、后备团来,别人看着乱,他老人家可不乱。 全面抗战初期,晋绥军遭到重创,阎锡山退保晋西一隅,所掌控地区内生齿不及百万。 这时间老蒋大方了,一挥手就是4个团体军的番号——真以为人阎老西接不住? 以上仅是8个作战军的体例数,尚不含直属部队,而即便是虚体例,每个军也才这点人 接了,不光接了,还搞出一大堆暂编师的番号,十二三万人的部队,按十七万人的人头向老蒋要军饷。不就是吃空饷嘛,阎长官带头吃他老蒋的。 老蒋自然知道阎老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也得捏着鼻子认了。 这么多番号搞出来,空饷吃的也是津津有味,阎老西保存什么力气?他又不是八路军,老蒋那边压根不给人正常体例。 要知道,八路军背面另有个正式番号叫第18团体军,一个团体军就给3个师番号?国军在抗战中,但是搞了300多个师出来的。 有人还用八路军的实数来证实一个师、一个团有多少人如何如何,这比拿着中心军跟晋绥军比还离大谱。 都2021年了,另有人搞不清晰八路军的师是怎么回事?老蒋死死限定八路军的番号,可人又不限定晋绥军的番号。 一开始老蒋给了八路军3个师的番号,每个师的力气数都是1万多人。可厥后八路军发展后,就不是按照正常体例来计了。 八路军的一个师厥后基本上都发展为大军区建制了,等同于国军的战区级别,国军一个战区之下有多少人? 另有拿着《亮剑》中李云龙团说事儿的,楚云飞那5000人的团是电视剧瞎编,李云龙团的力气数就不是瞎编了? 抗战中后期,八路军实行大小团制。 什么叫才2000人??? 1944年时,全军199个步兵团中,甲种团有34个、乙种团有74个、丙种团有91个,主力合计22万余人,平均每个团军力千把人。 其中甲种团无非也就是三营九连制,有2000人就算不错了。抗战大反攻前,充实到2500人就是绝对的主力团。甚至晋冀鲁豫军区直到抗战胜利时,另有许多主力团未充实为三营制,全团不及千人的环境。 晋冀鲁豫第4纵队编成时,各团军力实数 在上党战争时,陈赓率太岳军区6个主力团参战,一共也才7000人。厥后编组为第4纵队时,各团的力气数如上面电报中的记述,哪个主力团的力气到达很夸张的水平了?要知道,这时间抗战已经胜利几个月了。 真以为像电视剧那样,八路军扩编都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全面抗战初期,是有团级单位迅速扩充的环境,如杨成武独立团短期扩充至7000余人,685团南下打出万把人等等。 杨成武独立团分割建立新团队的电文 但是,军力扩充到一定水平,是要分割的。杨成武独立团即一分为三,而685团则改为苏鲁豫支队,除了分出去的部队,人家也有3个建制团。 到抗战中后期,八路军完整的军区建制形成,各部增补军力都是有章法的。如果真以为电视剧演的就是历史,那还要纪录片干嘛呢? 现在许多朋友也是很有趣,一方面临抗战剧瞎编不满意,一方面却又以其中不公道的剧情作为历史依据,处处刷屏。 人家拍电视剧,许多时间是情节需要。你说看电视剧的观众,为什么偏偏要把一些不公道的影视情节当历史呢? 另有许多网友说,别跟电视剧较真,现在的环境可不是我们跟电视剧较真,而是这些朋友拿着电视剧当历史呢! 在这种环境下,能不闹笑话吗? 一谈晋绥军的暂编师,就给你整什么八路军的师和老蒋的整编第74师,连人家什么环境都搞不清晰;一提八路军部队,就是什么李云龙团上万人——抗战中后期,你给找出一个如许的团出来? 也别说什么联系不上上级,地方武装都来了如许的话,抗战中八路军是有军分区的,每个军分区辖下面积并不大,大规模作战举措能越过军分区这级吗? 老兄,抗战中期国军的师就改成直辖三团制了,晋绥军也不破例。。。。。 所以真的希望大家,多看看正规的资料,别拿着电视剧情节说事儿还挺振振有词了。有些知识性的东西,自己不懂的话起码先查查为什么,别别来随便砸场子了,末了砸的不还是自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