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审判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朴 2012年,已经在刑事审判领域工作十多年的秦硕从刑庭调任少年法庭。为了更快顺应工作,她翻看了少年法庭近年的各类判决书,看着掳掠罪、强奸罪在法定刑以下量刑,甚至判处缓刑,秦硕不但没很好的顺应,反而感到不解:同是刑事案件,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就是由于“年龄小”? 困惑中,秦硕接手了她职业生活中的第一起少年案件,一名高三弟子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不好好学习也有能力活着,实施了掳掠。那是一个眼神干净得看不出一点杂质的孩子,完全颠覆了秦硕十多年以来对掳掠犯的认识。 开庭时没有剑拔弩张,家长、老师甚至被害人都在求情。“按我之前的思维,掳掠这种严重的暴力犯罪是不可能判缓刑的,但这次,我想我应该换换思绪了。少年审判,并不像我之前想的就是孩子间小打小闹那么简朴。” 厥后,谁人孩子被判了缓刑,一年后以优异的结果上了大学。这是秦硕从刑事法官转型的起点,也是本年最高院发布未成年人司法掩护典型案例中的第一个案例。 涉少案件每每做不到“案结事了”,孩子和父母都希望能和法官继续保持联系,于是这个案子在宣判后进入了跟踪帮教阶段。经过7年多的跟踪帮教,如今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已经得到修复,并成功归回社会。 也是从这个案子起,秦硕开始重新认识少年审判。她试着去了解每一个坐在被告席上的孩子,分析他们犯错的缘故原由,在法律答应的范围内,给他们最大程度的帮教。 她说,“对待孩子,不能用霹雳本领,而要存菩萨心肠。除极端个例外,绝大部分孩子的善恶只是一念之差,只要适时拉一把,都能回到正路,我们多年的跟踪回访也证实了这一点。” 秦硕告诉每一个刑满释放的孩子,如果没有必要,她不会再去打搅他们。但如果他们有必要,她会以法官之外的任何身份出如今他们身边,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资助。“不管已往多久,我都愿意做他们的朋友,随时可以联系,他们的事情,我会一管到底。” 相比结一个案子 我们更想帮一个孩子 2013年,少年法庭开始实行刑事、民事综合审判,少年审判从“在帮教中司法”的1.0时代进入2.0时代。在单一刑事审判时代,最大限度挽救失足少年是少年法官的工作重心,但当视野拓展到民事领域,思绪必须变化。 2014年,秦硕开始带领少年法庭探索少年审判“首审责任制”,建立法官与涉诉未成年人的一对一管理模式。每一位少年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都必须具体调查和了解涉案未成年人的情况,自动发现危险点和风险点,并且及时干预、妥善处置处罚,最大限度镌汰诉讼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这项工作在试点运行时,面对着许多风险,但秦硕和同事们就认准一点:这么做对孩子有优点。“事实证明,我们的坚持是正确的,2019年,这项制度正式对外发布,成为常态化工作制度,并获评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未成年人的生活相对简朴,家与学校两点一线,但在少年法庭,这两个点却并不简朴。 2016年,秦硕审理了一起变更抚养权纠纷,父母都坚持要抚养10岁的儿子。由于双方分歧很大,按照法律规定,必要对孩子进行专门询问。法庭外,秦硕发现当孩子听到母亲的声音时,体现出超出年龄的淡漠,更让人震动的是,在单独询问时,这个男孩一提到“妈妈”就会出现生理性吐逆,与母亲在一起时杂乱的生活、无休止的指责让他布满了恐惧和失望。秦硕让孩子给妈妈在1到10之间打个分,他说:“我给她打0分。” 2018年,秦硕审理了一起校园侵权案件,9岁的小女孩在学校参加舞蹈爱好班,由于下腰没有控制好,一个屁墩儿坐在了地上,貌似只是个小小的失误,但结果非常严重:因脊髓受损,又错过了最佳抢救机遇,小女孩腰椎以下终生瘫痪,被判定为一级伤残。为此,秦硕请教了舞蹈院校的专家,得到的答案是1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如果不是要在未来从事专业的舞蹈工作,在没有掩护步伐的情况下,不要进行下腰等专业动作训练。 虽然学校在收到判决后敏捷执行了赔偿款,但在秦硕看来,许多问题不是一纸判决就能解决的。“比如这个9岁就全身瘫痪的小女孩,生活不能自理,她妈妈不得不辞职全天候在家照顾她,本来幸福的家庭一下子陷入逆境,这是赔多少钱都补偿不了的。而我能为她做的,实在是有限。” 还有她曾审理过的名师家教性侵案、校门口“咸猪手”案等等,这些案子,让秦硕开始重新审阅少年审判的作用与意义。“我们不但要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手,还要把我们审理过的案例告诉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通过合理的警示预防,从源头上尽可能镌汰伤害的发生。” 为此,秦硕订定了新的审前预防工作方案——把法官送出去,把孩子请进来,把典型案例转化成普适化的法治课程,针对弟子、家长、一线西席、学校管理层等不同群体,进行有侧重的法治教育;在六一儿童节、宪法日以及开学季、毕业季等特定时段,开展开放日活动,让孩子、家长、老师走进法院直观感受。 近年来,海淀法院少年法官的足迹遍布海淀区、向阳区50余所大中小学院及海淀区、石景山区全部幼儿园,惠及万余弟子与家庭,开放日的名额也常常供不应求。“有人说,这不是法官该做的工作,确实不是分内工作,但是作为一名少年法官,相比结出去一个案子,我们更想帮一个孩子照亮未来。对少年法官来说,‘公平正义’与‘舐犊之情’同在。” 为发展护航 愿每个孩子都能安全长大 如今,海淀法院少年审判已经升级到了3.0版,“2+1+2”防护型少年审判“海淀模式”正式上线,全面开启了未成年人掩护的立体格局。 疫情期间,她专门录制了公开课,通过“云端”为中小弟子进行与疫情相干法律知识的讲解,并联动检察构造、公安构造、铁路部分等部分,无缝对接送多名未成年被告人回家。 2020年,秦硕作为基层法院代表到场《未成年人掩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工作;2021年,她连线《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讲述司法实践中的未成年人掩护问题。 她说,在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工作是幸运的。它辉煌的历史,给予我们名贵经验,使每一位热爱少年审判的我们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竭尽所能不停推动少年审判工作发展,为孩子的发展护航,用法律的温度点亮发展的希望。” 来源:北京法官公众号 编辑:李欣 牛犇 汪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