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被调停出来的人质而言,“中国”二字便是保护神。 过去,绝大多数生活在和平中的中国人只能从报纸、新闻和电视中了解战乱国家的模样,在这次调停8名中国公民的过程中,有无数人感同身受地了解了全过程。 或许,很多人这才明白,战争来临的时候,一个国家会被摧残成什么模样,只有履历过战争的国家,才会真正渴望和平。 为了调停这8名人质,外交部可谓是“拼了老命”。 而中国外交官涉险救人质内幕:半岛台上喊话,清真寺里周旋。 突如其来的危机,外交部快速反应伊拉克通往约旦的公路,也是外界盛传的“死亡公路”。 林强和他的几名同伴计划从伊拉克到约旦找找时机,如果是坐飞机的话,单程的机票已经超过了650美元。 这条道路对于几名出国务工的人来说,着实是过于奢侈了。 万般无奈之下,他们最终选择了这条“死亡公路”,几个人一组,租了美国的吉普车,租金仅仅需要200美元,这比机票便宜了太多。 不过,这是一次赌注,他们赌输了。 家乡的亲人们再次得到他们的消息,已经是在电视上看到他们被绑架的模样。 他们原来就是通过非法渠道抵达伊拉克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衷,要么是为了还清借款,要么则是为了供孩子读书,他们执着的以为,去伊拉克能够寻找到比家乡更好的工作。 由于,伊拉克的重建工作将成为“二战”以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程,耗资可能会超过8000亿美元,时间是5到10年。 他们开了一家商行,贩卖日用品,可时间一长,他们发现有很多东西压根都派不上用场,商行很快就开不下去了,这也是最终迫使他们前去约旦的一个原因。 有一位名叫陈宪忠的中国商人,他始终都选择留在伊拉克,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对于当地的了解已经非常深了。 根据他回忆,林强这一行人并不懂阿拉伯语,当时他们手上的签证单,便是自己帮忙填写的,这8个人1月10日才拿到的签证。 1月18日,半岛电视台的一段录像中,林强和7位平潭老乡同时出现在了画面上,他们被用枪指着头,情况万分危急,这在伊拉克过去的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 也就是这一天,中国外交部亚非司正在举行春节联欢晚会,一位工作人员急匆匆走来,带来了一个悲伤的消息:一个伊拉克武装组织挟持了8名中国人,要求中国政府在48小时内澄清他们前去伊拉克的目的,不然就会撕票。 由于中国的对外态度向来都比较友好,在外也不会有什么利益争端,这个武装组织能把此事上升到国家层面,估计是遇到了其他什么问题。 最初的猜想便是武装组织和人质的语言不通,存在了沟通障碍,因而产生了误会。 就算是澄清误会,这个组织有可能也不会这么快放人,在过去的不久时间里,已经有超过20多个国家180多名人质被伊拉克各种武装组织绑架,其中有三十多名人质已经惨遭杀害,现在还不是很能搞清楚这伙人究竟是哪个派系,留给大使馆的时间并不多。 他们想到的第一步,便是希望通过当地宗教的力量解决此事。 所有驻伊拉克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迅速进入了紧张状态之中,外交官们也迅速行动起来,其中工作人员孟瑞被派到了当地一位著名宗教人士家中,希望他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协助搜寻人质的下落,并呼吁相关组织尽快释放人质。 研究国际关系的专家们也分析道,武装分子此次会突然绑架中国人,其目的很有可能为了在即将到来的伊拉克大选前制造恐慌,并非有意针对中国人。 这件事还是快速引起了中国广大老百姓的关注,他们也想尽办法呼吁,希望伊拉克能想办法释放人质。 刚刚完成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任务返国四个月的蒋旭接到了外交部的电话,只询问了一个问题:你的护照还有效吗? 蒋旭立即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他马上加入了时任亚非司司长翟隽为首的三人工作小组,并查看了航线,第一步便是尽快赶到伊拉克。 三人一致表态:就算是用生命,也要将人质换回来。 问题又来了,现在仅仅只能看到一段视频,真假都无法确切定义,伊拉克的局势又十分复杂,经常发生假冒其他组织绑架人质的事件。 如果这时一次陷进,大家又该如何处理? 翟隽的表现却十分坚定,他说:“无论是真假,都要去一趟,我们的任务就是保证这几名人质的生命安全。” 人质事件发生后,前期已经有工作人员与当地上层宗教人士广泛接触,还联系到了中东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半岛电视台”。 1月19日0点、5点、13点,翟隽三次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连线,通过电视台喊话,表明了被劫持的几位人质都是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没有任何其他的政治意味,呼吁劫持者以最快速度释放人质。 20日,是当地的宰牲节,很多宗教界的头面人物将要前去麦加,为了能联系上他们,中国的外交官驱车前去麦加,在两百多万朝觐者中搜寻紧张人物。 1月21日,三人小组取道法兰克福飞往约旦首都安曼,安曼飞往巴格达的飞机每天只有一班。 此前,大家对实施绑架的武装组织了解少之又少,没有任何渠道能联系到他们,为了能获得一些好感我,避免他们做出偏激的事情,在此前的喊话中,翟隽甚至用了阿拉伯语中“兄弟”这个词语,希望通过媒体和挟持者展开对话。 很显然,8名人质的位置根本无法确定下来,相关组织也并没有露面,48小时的约定时间已颠末去,可已经到了音讯全无的境地。 山重水复疑无路,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挟持者公布了第三盘录像带,内容表示:由于他们看到了中国政府的诚意,因此决定释放人质,并没有伤害他们。 工作组在巴格达和使馆人员迅速碰面,对各种各样的情报开展了研究和鉴别工作,发现了一条看上去比较有代价的信息,虽然没有办法去证明它的真实性,可上面有大致的交人时间和地点。 颠末慎重思量和权衡,工作构成员决定去闯一下,为了自己的同胞,也为了让世界证明,中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公民。 八名同胞终于获救,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营救队伍很快建立起来,由翟隽和杨洪林大使为主要负责人,他们各自带上了一名助手,并携带了4位武警战士。 出发前,不少工作人员建议翟隽不要亲自前去,那个地点一切都是未知的。 可翟隽拒绝了这个提议,他以为,对方需要的是诚意,自己过去,正是诚意。 武警官兵为了防止突发危险,随身携带了轻机枪,可伊拉克的所有通讯已经彻底在美军的控制之下,等于说如果利用手机通讯,那么美军必然会提前知道消息。 因此,大家全部关掉了自己的手机。 那个地点,就是赫赫有名的“逊尼三角”。 这里是被绑架的高风险地区,通往这里的公路,也正是“死亡公路”,正是由于这些讯息能够和此前陈宪忠的回忆相吻合,大家才把这条消息当作是较为可靠的消息,并且付诸行动。 所有人都戴好了防弹衣和钢盔,以应对突发情况,不过来到当地一座清真寺的时候,根据提供线索的伊拉克人说,按照当地的风俗,需要脱掉防弹衣、皮鞋和袜子,甚至不能够带武器进入。 翟隽等人没有多想,便按照要求做了,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大家光着脚站在冰凉的大理石地面上,在等待了20多分钟时间以后,此处的一位宗教界领袖出面了,翟隽和杨洪林立即上前和对方交谈起来。 两人向对方先容了中国对伊拉克的政策向来是比较友好的,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伊拉克人民的友好之情。 对于8位被绑架的公民,翟隽解释道: “他们8人只是为了寻求生计,和所有政治上面的事情都无关,也从来没有替美国人办事,他们不是伊拉克的对头。” 话匣子打开以后,双方的谈话也越来越谋利,聊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有三个人出现了,他们正是挟持中国公民的人。 翟隽主动向前,向他们行了见面礼,再次先容了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 为了解释清楚矛盾点,翟隽说: “他们8个人都是中国普通农民,在家乡生意失败后选择来到伊拉克钻营发展,他们不懂外语,更不懂政治,可能也引得伊拉克的朋友们误会了。” 对方也彻底感受到了中国政府的诚意,因此他们露出了笑容,放松了警惕。 在清真寺周旋的过程中,外面来了好几批伊拉克组织的士兵,他们在附近不断巡查。 身后站岗的武警战士也保持着放松姿态,由于武器已经放在了车上,他们对这几位中国武警也没有过多警惕,只是在窥探中方代表是否正在和外界取得联系。 在这批人充分信任了中方工作人员以后,他们将8名中国公民带到了清真寺,这些人个个都是身心俱疲。 当8名同胞见到了中国外交官的那一瞬间,他们知道自己得救了,泣不成声。 翟隽说:“在那一刻,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光荣使命。” 蒋旭和同事们将几人安排好,迅速护送他们返国,以最快的速度让他们返回福建老家,而且还选择了最为紧密的航线。 在一天之内,8人便能先从巴格达抵达安曼,再从安曼到巴林,从巴林飞往香港,再最终回到福州。 这一路上,四起四降,当他们走出福州机场,广大中国人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对于他们来说,当最终踏上了家乡的土地,也真正感受到了安全。 身边已经再也没有了战火,从巴格达回来以后,才能真正感受到安宁的生活是多么宝贵。 后来,翟隽还去探望了几位被调停的人质,他们连连说着“对不起”。 39岁的林强没有一点拘束,口中念着:“回家的感觉真好!” 几天前的顾虑,已经被家庭的团圆所冲散,他们有说有笑,和翟隽司长交谈了起来。 对于奋战在前线的外交官来说,只有心怀坦然,才能临危受命。 蒋旭说:“回忆过去在伊拉克的日日夜夜,事实也证明了我去伊拉克的选择是正确的,那段履历确实非常值得回忆。” 中国二字,是大家最为坚实的后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