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日(美国时间),夜色朦胧,此时没有一丝月光,似乎在预示着将有一件大事即将发生。当时正处于破晓,只见两个黑影从地面上一闪而过,其实这是两架直升机,上面载着美国的黑豹突击队,秘密地潜入了巴基斯坦境内,而后进入了伊斯兰堡的郊外,只见远处有一个房子略有不同,那就是他们要抵达的地方。 此时,通过全球卫星传输,还有几个重要人物在密切关注着,他们就是白宫的掌权者和幕僚们。 毕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值得美国如此“重视”?他对美国做了什么事?他的结果是怎样的? (911事件) 一、世界“毒瘤”——奥萨马·本·拉登 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一件事,至今回想起来,都会令一些美国人瑟瑟发抖。他们被恐怖分子袭击了,领导者名为奥萨马·本·拉登。他策划了一起足以震惊全球的计划——劫机,并炸毁五角大楼及帝国大厦。当他的这一计划成功实施后,奥萨马·本·拉登的这个名字,瞬间被每个人所熟知。 由于他的恐怖行为,造成了数千人的伤亡,美国的标志性建筑瞬间在一缕青烟中化为灰烬。之后自己还厚颜无耻地把宗教信仰当作挡箭牌,本·拉登本身是一个狂热的伊斯兰教极端主义者,所以他想要为自己的教义而战。 (本·拉登) 本·拉登曾说过:“你乐意把我交给一个异教徒审判吗?”由此可见,他绝对不是一个会听从美国命令的人。其实本·拉登这种极端性格的人,也许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初见端倪。 本·拉登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排行十七,家族主要经营建筑和工程。 本·拉登的爷爷一开始并不富裕,甚至连温饱都成了问题,也门物资匮乏,无法继续生存下去,选择去往沙特阿拉伯讨生存。本·拉登的爷爷靠着出卖苦力,获得少得可怜的薪酬。后来本·拉登的爷爷又开始倒腾石油,日子开始有了起色。随着石油买卖的一帆风顺,很快积攒了一定的财富,开始转战于建筑行业。 (石油) 本·拉登的爷爷在建筑行业混得风生水起,很快成为吉达的第二大建筑商。本·拉登的爷爷去世后,由穆罕默德·本·拉登继续阶梯父亲的建筑行业。 没想到穆罕默德的努力使该家族成为了建筑行业的翘楚,连国王阿朴杜拉·阿齐兹·沙特都特别信任穆罕默德,甚至把修建王宫这等大事,都交给了穆罕默德,这明显是王室在支持拉登家族的建筑事业。 拉登家族的事业在穆罕默德的带领下越做越大,甚至发展到中东及其他国家,资产达到50亿之多。所以对于本·拉登来说,钱不是问题,也为本·拉登后期的恐怖组织提供了财力支持。 年幼的本·拉登与其他富家子弟一样,流连于不同酒吧、舞厅,此时的他是积极向上、乐观的阳光男孩。 (少年本·拉登) 在他的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为其埋下了一颗信奉宗教的“种子”。因为本·拉登所上的学校是一件正宗的宗教学教,潜移默化地让本·拉登的宗教思想走上极端。无论是在生存中还是玩伴的相处中,本拉登都站在宗教的立场上指责其对错。 他喜欢动作片里打斗的局面,时不时地挥舞着刀剑,把自己想象成电影中的勇士,也许看似只是小孩子的举动,其实在本·拉登的内心深处,恰好证明了也许今后他是一名好战分子。 在本·拉登仅仅10岁的时候,父亲在一场坠机中逝世,这件事情的发生,让本·拉登内心开始发生扭曲。 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本·拉登认为偌大的家族竟然没有一个人可以依靠,原本对他疼爱有加的父亲,也永远地离开了他。本·拉登认为也许会随着父亲的逝去,亲情变得愈加冷漠,从而把他推向了无尽深渊,那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本·拉登就读于阿卜杜阿齐兹国王大学,没想到,他刚入学,就娶了第1位妻子,此时的本·拉登面容姣好、皮肤白皙,一米九的高挑个子,看上去很瘦,语言从来都是细声细语,从不与人发生争执,这样一个“书生气”的男生,怎么可能是个”杀人魔头”? (青年本·拉登) 之后本·拉登又陆陆续续娶了4个妻子,这是因为他主张推行一夫多妻制。本·拉登对每一个妻子都是极为温柔的。曾有一个妻子向本·拉登提出仳离,他竟然同意了,并说了一句:“我的事业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于是,本·拉登大度地选择放弃这段婚姻。 (本拉登与妻子) 之后本·拉登继续做着家族企业的事业,并且把领域扩展得更多、更广。例如珠宝、建筑、石油等方面,赚得盆满钵满。本·拉登的个人资产多达到十亿美元。 二、本·拉登的引路人——阿扎姆 最终让本·拉登真正有机会走上恐怖主义的引路人是阿扎姆。 (阿扎姆) 当时本·拉登和普通的热血青年一样,想要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改变世界。这时,他认识了阿扎姆。 阿扎姆原先只是约旦大学的一名老师,后来由于他的思想太过于极端,不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于是把他辞退了。之后阿扎姆自己录制视频,大肆宣扬自己的言论。阿扎姆的口号是:“只要圣战和长袍,不要会商、不要回想、也不要对话。” 这一言论一出,本·拉登认为阿扎姆说的话,简直说到自己的心坎里了,把他当作自己今后的人生导师,而且当时的沙特阿拉伯正处于通货膨胀,失业率急剧上升,底层的人民需要一个希望,阿扎姆的激情言论,看似给更多的贫苦人民带去了希望。渐渐地有更多的人追随阿扎姆的脚步,其中就包括本·拉登这种狂热粉。 本·拉登时不时地循环播放阿扎姆的录像,仔细揣摩其中的话,结果本·拉登发现自己与阿扎姆在精神上有高度的同等,并且在心里反复坚定了一个信念:“暴力才能解决一切。”所以他觉得是时候拜访这位“导师”了。 本·拉登的机会来了。阿扎姆要在美国进行巡回演讲,本·拉登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未来掩人耳目,他决定带上两个孩子,一个怀孕的妻子,对外声称带妻子去美国度假。 到了美国之后,本·拉登如愿地见到了自己的“精神导师”,并向他表达了自己要永远追随他的愿望。本·拉登询问:“我可以做些什么?”阿扎姆对于本·拉登的参加,甚是狂喜,因为他可以带来大量的资金支持,阿扎姆知道打仗最不能缺的是钱。两人臭味相投,决定拿苏联小试牛刀。 1979年苏联进入阿富汗,对其进行入侵。阿扎姆自己组建部队进入战场,而本·拉登也不甘落后,也带着与自己有相同信仰的朋友参加了战争中。本·拉登带来的资金在这场战役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修建防空洞,没想到防空洞中竟然还有冷气,充足的食物、衣裳。一旦有士兵受伤,并对其用最好的医疗设备。还会给受伤士兵的眷属给予一定的抚恤金。那时的本·拉登一度被称为“慷慨的男人”。 (阿富汗战役) 打了一年以后,本·拉登觉得战役推进速度较慢,于是决定亲自上阵,其他人都觉得本·拉登一个公子哥,也许玩几天就回家了,连本·拉登自己都没想到,足足坚持了十年,1988年,苏联撤军。也是这次战役,为今后本·拉登与美军作战奠基了基础。 战役结束,阿扎姆与本·拉登并没有解散自己的队伍,在后期将其改名为“基地”。他们想要做得似乎不止这些,想要颠覆一切与他们作对的政府。 三、本·拉登与美国结下梁子 1988年,阿扎姆与本·拉登对抗苏联的战争虽然结束了。这仅仅是本·拉登的一个小环节,想要第一个收拾美国。 在阿扎姆、本·拉登与苏联的战役中,美国给本·拉登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技术支持,例如防空导弹,使本·拉登的军事库日渐充盈。并且还为其出资,多达2.5亿美元左右。奈何美国的这种行为在本·拉登的心里并没有留下好印象。 本·拉登曾对阿扎姆说:“美国人管得太宽了,竟然把手伸进了沙特阿拉伯的国土,而且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看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道理,各人都懂。 直到1990 年之前本·拉登与美国相安无事。美国继续为了自己的利益,公然帮助伊拉克攻打科威特。 (海湾战役) 同年的8月2日,伊拉克对科威特展开了猛攻,萨达姆派兵进入科威特,却完全招架不住伊拉克的攻势,于是决定向邻国沙特阿拉伯求助。 (萨达姆) 本·拉登听闻此事,表示气愤不已,乐意资助资金,并且派出了“基地”组织,帮助萨达姆渡过难关。此举被沙特王室所知晓,王室拒绝了本·拉登的提议。 本·拉登随后给王室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及到了沙特王国的昏庸无能,并且把欢迎美国进入沙特阿拉伯的官员比喻成了“走狗”,那么这不就是在暗指沙特国王吗?国王哪受过此等屈辱,立刻下令除去本·拉登的国籍,终身不得出沙特阿拉伯一步。 (沙特阿拉伯国王) 本·拉登与国外进行多次会商,最终以到巴基斯坦关闭公司的理由,离开了沙特阿拉伯。 结果真如本·拉登的设想,美国在沙特阿拉伯建立了永久的军事基地,此时本·拉登深深地恨上了美国,美国的触手伸得太长了,几乎遍及了整个中东地区,该准备清理清理了。 四、本·拉登的反叛与逃亡 1992年,美国军队居住的一个旅馆内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紧接着,下一年美国世贸中心发生了爆炸。在1995年利雅得美军的军营也发生了爆炸,同年驻巴基斯坦埃及大使馆出现了爆炸······以上种种行为都可以说是本·拉登密谋的,让美国的掌权者对于本·拉登产生了一定的恐慌,否则对于本国的发展极为不利。 让美国下定决心缉拿本·拉登,还是那起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一旦抓住本·拉登就可以获得巨额的奖金,尽管美国的追踪技术如此先进,但也抓不住拥有极强反侦查能力的本·拉登,足足耗费了十年的时间。 其实早在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便将本·拉登列入统计名单中,中心情报局根据本·拉登的电话,锁定了他的所在位置。当时美国已经研发出了巡航导弹,于是在红海上瞄准了本·拉登所在的位置,结果不尽人意,本·拉登早已带着家人逃之夭夭,克林顿大失所望。 其实美国人一直都知道本·拉登在塔利班避难,所以要求塔利班的掌权者,交出本·拉登。毛拉·穆罕穆德·奥马尔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奥马尔大言不惭地说:“本·拉登是他的客人。”原来塔利班是一个“草台班子”,此时正缺钱,本·拉登的参加犹如“及时雨”一样平常,出手相当阔绰,给了奥马尔4000万。 (奥马尔) 2001年10月7日,美国对阿富汗采取了猛烈的轰炸,将“基地”组织瞬间夷为平地,美国以为本·拉登这次死定了,结果出人意料,在卡特尔半岛电视台上出现了本·拉登的身影,甚至对美国人进行叫嚣。 (本·拉登录像) 之后,本·拉登莫名地消失了,犹如人间蒸发一样平常。美国使出各种手段都没有找到本·拉登,而且自从那次用卫星探测到本·拉登的位置,他再也不用任何电子设备。 奇怪的是,时不时会从电视里传出本·拉登的录像,他在汇报自己的近况。美国人对于本·拉登的此举行为很是气愤,却也无可奈何,于是将之前的赏额提高了10倍。中心情报局仔细分析录像的出处,不通过电子设备,那录像带是怎么能流传到外面的?会不会中间有专人进行录像传递?中心情报局发现监狱中一直都有本·拉登的余党,对其严刑拷打,半年之后,撬开了他的嘴。 (“基地”成员) 根据本·拉登的余党描述,一个名叫艾哈迈德的男子行为极其可疑,然后跟在他的身后,发现他进入了巴基斯坦的阿布塔巴德,有一处建筑在此处显得格外奇怪。 该建筑采用了加厚的墙壁,并且围墙的高度也比一样平常的庭院高很多,能达5.5米高,在围墙的最上方还安有铁丝网,整栋的建筑窗户极小,根本起不到通风透气的作用。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而且通过卫星设备的探测,这里是不存在网络及电话,更加确定了此处可能是本·拉登的老窝。 (本·拉登藏身之所) 美国为了能杀死本·拉登,在美国建立一个一模一样的建筑模型,让海豹突击队进行数次的演练,并且根据当时的突发情况展开了多项的应对措施,所以此次行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对于美国来说机会只有一次。 (海豹突击队) 2011年5月1日海豹突击队出发了,他们登上了两架涂黑的隐身黑鹰,这些战士承载着国家领导人的期望。无人机实时监控着海豹突击队的全过程。 第一架直升机停落在了本·拉登的院内,发出了较大的声音。此时的本·拉登猛然从床上坐起,嘴里不停地嘟囔着:“美军来了!”妻子还在旁边安抚他:“你在说什么?”为时已晚,该来的,终究会来。 本·拉登走到窗前,发现似乎有不速之客闯入了,于是催促着妻子与孩子跑向地下室,在他们耳边轻声地说:“没事!他们是来抓我的,与你们无关。”尽可能不让他们觉得恐慌。 第二架直升机直接落在了院外。根据原先的计划,先将北门进行爆破,第二小队顺遂进入。发现面对的是一个铜墙铁壁,他们只能另找进口。 随后进入了二楼的房间,说时迟,那时快,海豹突击队确定目标,精准地瞄准他,连开两枪。推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具男性的尸体倒在血泊中,没错,那就是本·拉登,他的生命在54岁时戛然而止。紧接着,看到瑟瑟发抖躲在角落里的女人与孩子们。 海豹突击队把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回了白宫,奥巴马与其他领导人听到了这一捷报,立即欢欣鼓舞。 晚上23点左右,奥巴马迫不及待地进行电视直播,宣布本·拉登已被击毙。 (奥巴马) 本·拉登拥有极强的军事才能,却偏偏走了一条不归路,将恐怖行为进行到底,不仅成为了美国的威胁,也成为了全世界的威胁,如“毒瘤”一样平常深深地扎在这地球上,不得不对其铲除。也许在逃亡的这些年,本·拉登一直担惊受怕,这样的结局对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余生杂谈,本拉登的传奇一生. 史论,妻子回想拉登被杀之夜:直升机软迫降前,已经诶声音惊醒. 网易,本拉登谋划911恐怖袭击前“老巢”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