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宣布将开发一套近程防空拦截系统,用于拦截远程火炮的炮弹:包罗身管火炮和火箭炮。这一项目现阶段公布的预算为25.6亿美元。整个项目的研发预计将从明年开始,于2035年完成。 韩国国防部官员就韩版“铁穹”做发布说明 从概念上看,韩国这一近程防空拦截系统与以色列“铁穹”极为相似,而且已经有消息表现,双方将基于“铁穹”系统开展相关的技术合作。 “首尔圈”所蒙受不起的火力威胁 从国情上看,韩国的决策并不难理解: 韩国国土狭窄,其北部边境线是一条基于军事谈判划分出来的停火线,横向贯通朝鲜半岛。这种特殊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使得韩国的首都首尔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毗邻边境线,几乎直接暴露在远程火炮的火力威胁范围内。 根据韩国媒体的报道,国境线另一侧的火炮数量达到约1000门左右,其中包罗大量的240毫米多管火箭炮。 从经济发展和人口布局上来说,首尔及其周边卫星城所组成的首尔经济圈,不仅是韩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韩国最为紧张的经济、文化、技术、工业中心。 首尔市夜景 如果首尔经济圈遭受火力打击,这对于韩国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因此,韩国最现实的选择就是通过军事技术上的措施,对来袭火力进行拦截,使其粉碎能力和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而“恰好”,世界上还有另一个国家,不仅面临着与韩国相似的威胁,而且将这一空防思路付诸实践,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就是以色列及其“铁穹”防御系统。 以色列在国土狭小、缺乏安全纵深的问题上,处境比韩国还要更恶劣和糟糕,遭受的炮火袭击远比韩国要多。 仅仅2007年一年,以色列国境内就遭遇了至少4200枚火箭弹的打击。在遭受大量伤亡外,25万以色列人被迫疏散、100万人启动避难,经济损失超过55亿美元。这一惨重的结果迫使以色列下定决心,开发了”铁穹“近程防空拦截系统。 “铁穹”系统 近十年来的实战经验证明,这一思路在总体上是可行的,甚至可以说得上相称成功。在铁穹的高效拦截下,以色列的防御压力得到极大减轻,对内则有效稳定了社会信心和秩序,对外则拥有了推行强硬政策和开展军事打击举措而不惧怕报复的底气。 对于以色列普通民众来说,观摩铁穹拦截举措并进行摄影甚至已经成了部分以色列居民的日常文化运动。 翻版“铁穹”难点不在硬件技术 既然已有以色列“铁穹”系统珠玉在前,那么对于韩国来说,研发并摆设一套类似的防空系统就已经不存在可行性方面的问题了。而随着近日来朝鲜半岛军事动向的最新变化,对于韩国来说,即便设计、制造、摆设以及维持这一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经济、军事和科研资源……这也是值得的。 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在于,韩国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开发出与铁穹性能相称的武器系统?以韩国以往的武器研发经验,以及目前的工业和科研基础等因素来看,开发一个翻版“铁穹”,韩国并不是做不到。 “铁穹”系统在硬件制造上的难点包罗但不限于传感器、综合计算和通信设备、以及小型伺服机构等。这些对于韩国来说都不存在无法克服的技术障碍——实际上韩国在这几个方面的研发与制造能力可以算得上顶尖,譬如先进自动相控阵雷达所必须的氮化镓器件。 韩国近年来研发了多种制导火箭和导弹,积聚了大量工程经验 但另一方面,“铁穹”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不仅在于其硬件水平,更由于出色的软件控制:来自实战的海量数据可以或许对雷达的搜索辨认跟踪算法、对战场管理系统的信息综合的算法、对拦截弹的导引控制律算法进行长期软件优化,大大改善与提升了“铁穹”的准确率。 “铁穹”系统 而这方面的能力积聚正是韩国和以色列的最大差距所在,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缩小。 管理与摆设周期 此外,对韩国来说,开发一套完备防空拦截系统的难点还在于怎么把这个项目涉及到的人员、企业 、物资组织起来。 尤其是,要根据军队管理制度等自身国情,将翻版”铁穹”的作战设想转化成具体的系统框架、划分设备功能、订定性能指标,并且组织起有效的拦截试验,以备后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迭代优化…… 也许正是出于对这些问题的考量,按照目前公开的消息,韩国给这一整套系统的研发时限相称宽松:从2022年开始,2035年竣事。从近年来韩国开发武器装备项目上相称谨慎的管理风格来看,他们对未来所要遭遇的工程难度风险和工作量是有预期的,在节点安排上给出了很大的冗余。 以色列铁穹与投石索系统 如果说以色列的防空拦截系统按目标射程由近到远、由内到外,分为近程的铁穹、中程的投石索、远程的箭式系统。那么,对于韩国来说,中程和远程拦截系统的两个角色,已经分别由美国的爱国者和萨德导弹系统所承担。目前他们正在实验用自主研发的国产装备,补全三层防御体系中的最内层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