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军情瞭望室 小张 上图,猛一看以为是带电的鱼叉,实际上是印度专门用来对付中国边境武士的新式武器。 这有点让瞭望君看不懂了,都是信息化战争的时代,设计这样的武器目的何在? 《今日印度》发布了一段视频,印度军队特别定制了“非致命武器”(non-lethal weapon),专门对付中印边境的中国军队,这是在去年中印边境冲突爆发之后,印方可能看到了近间隔搏斗太吃亏,就要求制造商设计了这种非致命性武器。 这些武器还成系列地展示:包括三叉戟、电击手套、金属棒、电棒与特制盾牌,所有的武器都带电,如果有人被击中,不但失去反抗能力,还有可能被刺伤。 可见,印军是多么的阴险,是多么的恶毒。 比如,电击手套名为Sapper Punch,用于肉搏战,使用者需要在戴上手套后把电池模块绑在手臂上,据称充电使用时间可达8小时,防水且在0到30度的温度下工作。 这种电击手套是带刹时高压电流的最新利器,能使攻击者麻痹甚至失去知觉。 也许,只有像印度这样的国家才气制造出这样低级的武器,格局太小,小得只有针眼那么大。 个个带电,以为中国武士会怕? 但实际上,印军这些小伎俩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不屑一顾,更紧张的是印军似乎忘记了之前是怎么被暴揍了,仅仅凭借这一两个小玩意儿,就能对中国军队造成威胁?简直是可笑。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对于他们的鄙俚行为,我们也不能不防,中国不是有句话叫做“防小人不防君子”嘛,小人轻易背后使刀。印度就是这样一个背后使刀的国家,没有任何的底线可言。 比如去年6月15日,中印双方在加勒万河谷发生肢体冲突,责任完全在于印军,那次中国军队4名英雄牺牲,团长祁发宝身负重伤,而印军刚造成20名印军伤亡,数十人被我方俘虏。 据此说明,此事印军蓄谋已久。 不过,印媒选择在印军在中印会谈中提出无理要求之时发布此信息,其用意十分明显。 最近,中国与印度为了实际控制线,局势再度紧张:增强边境武器部署和基地设施建设,藏南“生命线”隧道贯通,印防长亲自按下爆破按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13次的军事会谈没有结果,美印“准备战争”团结练习正在进行。 有分析甚至认为,美印正在开始走向“1+1”反华新联盟。 环球时报发布消息称,中国专家已针对可能发生的新冲突做出了警告:中国不仅要在谈判桌上拒绝屈服于印度傲慢的要求,还要准备好抵御印度新一波军事侵略。 这些日子,美印的军事练习“准备战争”的重点是在寒冷山地环境作战,这确保了两国共同面临对手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对手,天然指的是中国。 多事可见,中印17个月的对峙将度过第2个严冬。 中印边境问题大概率是一个永久性的隐患,只要印度这个国家还存在,他们就不会放弃对中国阿克赛钦地区的主权诉求。 讽刺的是,我国包括海外的社交媒体上,从10月10日开始竟然流传了一批关于中印边境冲突的全新图片,这些图片应该是去年中印边境冲突。 大批印军被俘的场景,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不但鼻青脸肿,有的还打着绷带,狼狈不堪,而这才是真正中印冲突后的真真相况。 ![]() ![]() 在战争上斗不过,印度的“创新”,确实让人有些费解,但他们还乐此不疲。 再回到本文的主题上来,印度的奇葩,不仅是体现在这些大跌眼镜的“非致命武器”,而在此之前,印度也是花样百出,用网友的话说,没有他们不敢想的。 还记得今年年初,印度举行了一次“缩水”版的共和国日阅兵,虽然受疫情的影响,观众减少至2.5万人,游行路线只有3.3公里,每个方阵也缩到了96人,时间也缩短了好多,但是印度摩托车队的“反重力”特技表演被取消,也让人感到有些扫兴。 从观赏性上来说,印度阅兵中的摩托车表演完全可以单独列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实用性,瞭望君就不敢苟同了。也就是说,这样的摩托车表演一不能打仗,而且牵扯很多的精力,确实有些得不偿失。 往年阅兵的照片 摩托车杂技是印度在接受英国殖民的时候,流传下来的一种绝招。 那么制造那么多的“非致命武器”,也是他们奇葩的想法之一。 如果这些都好解释的话,那么为什么印度阅兵式上要有一个“演算数学题”表演? 印度人从来不缺想象力,这一幕空前绝后的“高难度”解题表演,相信能让我们“回味”很长时间。 现实一次又一次证明,中印边界局势之所以紧张,责任完全在于印度,他们无端挑事,还说抓了中国武士,被证实造谣后,又不正视自己的错误。 印度如果坚持仍旧自嗨的话,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