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军事新闻 查看内容

空军最具争议军购:歼-20首飞4年后,为何还花20亿美元买苏-35?

2021-10-16 11:51| 发布者:wx_t0o5JOG6| 查看:117| 评论:20

摘要:从1991年开始,我国与俄罗斯在战斗机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合作,从早期的苏-27SK到中期的苏-30MKK,再到前几年的苏-35,总采购数量凌驾200架。然而,与引进苏-27、苏-30时获得种种赞誉不同,空军以20亿美元购买24架苏-35

从1991年开始,我国与俄罗斯在战斗机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合作,从早期的苏-27SK到中期的苏-30MKK,再到前几年的苏-35,总采购数量凌驾200架。然而,与引进苏-27、苏-30时获得种种赞誉不同,空军以20亿美元购买24架苏-35的军购,却在官方确认后引起巨大争议。在购买苏-35的整个过程中,也履历了歼-20出现前对苏-35的等待,歼-20首飞后对苏-35的排斥,确认购买后的震惊,歼-20服役后的淡然等多个阶段。这个颇富戏剧性的事件,真实折射了安全形势、空军需求和航空工业技能能力等多个层面跌宕起伏的变化。

空军最具争议军购:歼-20首飞4年后,为何还花20亿美元买苏-35?

一飞冲天的歼-20极大的鼓舞了国人信心

俄罗斯在2007年前后启动了苏-35项目,并在2012年造出少量样机试用,国内也是在这一阶段与俄罗斯就购买苏-35进行谈判。当时的俄罗斯经济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其空军有充足的资金采购苏-35,对外出口创汇的需求并不强烈。同时,俄罗斯军方内部也有一些人,并不愿意将苏-35这种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出售给中国。因此,双方的谈判一直持续到2014年也没有太大进展。恰在此时,俄罗斯外部环境开始恶化,经济发展遭遇重大挫折,俄军方采购苏-35的计划不得不放缓。在这种情况下,中俄双方才就采购价格、数量及交付时间达成协议,并于2015年初签订正式合同。然而,待到这宗军购协议于2015年底公布时,旋即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空军最具争议军购:歼-20首飞4年后,为何还花20亿美元买苏-35?

采购苏-35引发的讨论非常热烈

在歼-20出现之前,苏-35是当时我国唯一能够获得的先进战斗机,鉴于当时国产歼-10、歼-11战斗机性能仍有不足,外部军事压力又日益增大,国内对引进类似苏-35的先进装备非常迫切,民间甚至在歼-11基础上设想了各种花样翻新的改进方案,由此可见对先进装备的渴求。然而,当歼-20于2011年1月首飞后,舆论对国产隐身战斗机的信心刹时高涨,此后经过4年的发展,歼-20的技能状态越来越完善。因此,就在歼-20逐步成熟的阶段,空军却以20亿美元高价采购了24架苏-35,这种意料之外的冲击犹如当头一棒,令很多人不知所以。但毕竟木已成舟,舆论通过各种蛛丝马迹,还是勉强总结出三条购买苏-35的缘故原由。

空军最具争议军购:歼-20首飞4年后,为何还花20亿美元买苏-35?

歼-20与苏-35的纠葛由来已久

起首就是支援陷入困境的俄罗斯。有观点认为,这20亿美元的军购,是为当时陷入困境的俄罗斯航空工业提供资金,以保证双方联手对抗外来军事威胁。但实际上,双方军事合作也并非一帆风顺,毕竟国际军贸涉及的领域比力广泛,很轻易受诸多因素的干扰影响。早在歼-11项目上,原本约定由俄罗斯提供零部件,配合国内组装生产200架苏-27(即歼-11),但最终仅生产了105架左右。俄罗斯对此极为不满,而国内则援引双方合同中的条款,证明我方有权提前结束协议,使得俄罗斯航空企业提前生产的数十架苏-27机体,空置仓库近10年之久,最终通过苏-27SM3这个特殊型号全部卖给了俄罗斯空军。更不用说,在苏-30MK3、A-50大型预警机、伊尔-78空中加油机等领域的合作中,我们确实都曾有过先订购后放弃的先例;当然,在此期间俄方也有提高价格、推延供货的问题发生。

空军最具争议军购:歼-20首飞4年后,为何还花20亿美元买苏-35?

苏-27SM3本质上是“废物利用”的机型

国内既然在最艰难的90年代都能果断终止合同,那么在形势有所好转的2015年就更不会为了“支援俄罗斯”而批量采购苏-35。更何况,20亿美元绝非一个小数字,空军在应对外敌尚且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以如此高昂的代价,采购“不能满足自身需求”的战斗机,从逻辑上显然很难讲得通。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作为一个自诞生起就面临美国军事威胁的大国,其巨大的军事工业显然也不是20亿美元就能支持起来的。因此,所谓“支持俄罗斯”的理由并不能令人信服。

空军最具争议军购:歼-20首飞4年后,为何还花20亿美元买苏-35?

空军苏-35与轰-6K远海巡航

其次就是空军希望仿制苏-35搭载的117S矢量推力发动机。航空发动机领域一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痛处,数十年来因动力问题造成多个机型半途而废或者降低标准,直到今年9月下旬,官方宣布歼-20利用国产发动机,舆论才似乎看到彻底解决“心脏病”的曙光。尽管如此,我们目前仍旧在为轰-6、运-20购买俄制D-30KP2型发动机。总体上,我们与俄罗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仍有一定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会仿制在117S发动机。理论上来说,无论俄方在117S发动机上采用任何封装保密措施,国内都有足够的技能手段拆解。但即使国内拆解测绘了117S发动机的所有零件,距离成功仿制恐怕就连5%的工作量都没完成。

空军最具争议军购:歼-20首飞4年后,为何还花20亿美元买苏-35?

117S发动机真是不错

现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技能水平,已经达到了非常恐怖的高度,所应用的高性能质料和装配及工艺技能,都是各个领域的最高水准。以发动机耐高温质料为例,利用钛合金为主材的风扇叶片在工作中会产生刹时高达2000摄氏度的钛火,这个时间虽然短暂,但已经是其他行业难以想象的苛刻环境。即使国内可以通过剖析成品获得零件及尺寸,也能通过技能手段获得质料的金属种类,甚至较为精确的成分配比,但仍旧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美国航空工业高性能耐高温质料甚至直接将金属配比发表在论文中,但只要不泄露制造工艺和加工流程,仍旧没有国家能轻易仿制。

空军最具争议军购:歼-20首飞4年后,为何还花20亿美元买苏-35?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对耐高温合金的要求非常苛刻

中方如果在俄罗斯不提供加工工艺和制造装配手段的情况下,坚持仿制117S发动机,只有通过长期持续、高投入地反复测试,才有可能达到靠近这款发动机的水平。举个例子,我们曾经抓住苏联崩溃的时机,在1993年与乌克兰就UGT-25000燃气轮机展开合作,但直到2011年,国产化率达到95%的仿制型号才最终达到设计要求,即使扣除前五年的项目讨论和准备时间,也履历了13年之久。而这个结果还是在乌克兰比力配合,提供了大部分制造工艺和技能资料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在俄罗斯拒绝提供技能支持的情况下仿制117S发动机,所需要的时间只会更长。倘若按照2016年获得第一批苏-35发动机来算,恐怕得在2030年前后才可能达到初步可用状态。届时,连苏-35本身或许都已步入二线,仿制的意义根本无从谈起。

空军最具争议军购:歼-20首飞4年后,为何还花20亿美元买苏-35?

投入巨大资源研发舰用燃气轮机

再次就是学习苏-35的先进飞控技能。俄罗斯航空工业自八十年代末期就开始对苏-27进行改进,即使在最艰难的90年代,这种改进与研究也从未制止,最终在苏-35身上达至大成。苏-35最典范的外部特征是取消了背部的减速板,背后的根源在于其飞控系统的极大进步,完成了从舵面组合向舵面加矢量控制的跨越。而真正的核心技能进步,则是矢量控制已融入到飞机的三轴飞控之中,可以在复杂的飞行系统环境下,精确控制飞机在三个轴向的运动状态。整套技能的难度非常高,效果也非常好,代价并不比117S发动机低。国内在同时期研制的歼-16,以及半途而废的歼-11D,在这一领域与苏-35有明显差距。然而,想要将苏-35的飞控技能学到手,仍旧是千难万难,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很少提及的领域,那就是出口型苏-35与俄罗斯自用版苏-35的性能差距。

空军最具争议军购:歼-20首飞4年后,为何还花20亿美元买苏-35?

背部取消减速板正是苏-35杰出机动性能的体现

早在冷战时期,美苏对外销武器均有相应的性能降级措施,也就是所谓的“猴”版。比如说,苏联在米格-23出口版本上应用米格-21的雷达,T-72主战坦克出口时将装甲夹层从陶瓷换成玻璃纤维等等。而美国更是推出F-5、F-104以及F-16/79这些降级发动机或雷达等关键硬件的机型。但在冷战之后,却很少再有此类事件发生,这并非是各国不再削弱出口武器的性能,而是采取的方法变得更加隐秘、简单。

早期战斗机本质上属于机器装备,作战性能直接泉源于硬件水平,而在战斗机步入第三代及三代半之后,航电设备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其造价甚至能达到一架战斗机的1/4到1/3,在这种情况下,战斗机已渐渐向电子设备转变,对软件的依赖越来越大。因此,各国在出口武器时,无须再做繁琐的硬件换装工作,仅仅通过限制软件的关键性能,就可以有用控制战斗机的性能。以雷达为例,即使对硬件不做任何改动,仅仅简化其后端信号处理系统,雷达的探测距离和识别能力就会有很大削弱,在远距离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水平更是会明显降低,而利用国家很难发现这一点,只要制造方不提供原版数据,购买方甚至直到战斗机退役都察觉不到。

空军最具争议军购:歼-20首飞4年后,为何还花20亿美元买苏-35?

F-22的作战性能发挥,不仅依赖硬件更依赖软件

而俄罗斯的各种军用装备更是以型号繁杂著称,往往分为设计型、预生产型、试装型、修正型、国家验收改进型等多个版本,外售战斗机究竟采用哪个版本,外界根本不得而知。而飞控系统本身对硬件的依赖不高,主要就是通过高性能飞控软件来实现。俄罗斯出口的苏-35在这一领域就进行了削弱(不是特意针对某个国家),而飞控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浩瀚如烟的复杂领域,想要在别人已有的基础上进行仿制,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国内想在这一领域通过仿制苏-35达到与之靠近的高度,难度甚至比仿制117S发动机更高,需要的时间及资源,也不会比仿制117S发动机少。

空军最具争议军购:歼-20首飞4年后,为何还花20亿美元买苏-35?

苏-35虽好但学好用好也不轻易

中方对于仿制,尤其是仿制俄罗斯先进武器装备有很大等待,是因为国内在90年代从俄罗斯引进了苏-27、S-300等一系列先进装备,并以此为基础经过仿制或参考,在2010年前后推出了大批国产先进装备,对国内军事工业的推动非常明显。然而,这种仿制潮的根本缘故原由在于,90年代中国与俄罗斯在主要军事装备领域,都存在一代甚至靠近两代的巨大差距,仿制花费的时间与精神虽然很多,但仍旧比独自研发来得更快。而且,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也仅仅是在歼-11/16、红旗-16这类国内根本完全空缺的领域展开仿制,像红旗-9、涡扇-10等项目,也坚持以国产型号为基础,部分参考俄罗斯S-300、AL-31F等装备的设计理念,本质上仍旧是国产装备,而非完全的仿制。等到国内引进苏-35时,中航工业虽然在发动机、飞控系统等领域与俄罗斯有一定差距,但已经不是代差,仿制需要的代价,远远大于可能获得的收获。因此,无论是仿制117S发动机还是学习飞控系统的说法,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空军当时购买苏-35的缘故原由非常简单,就是看中了苏-35的即时战斗力。

空军最具争议军购:歼-20首飞4年后,为何还花20亿美元买苏-35?

歼-16性能很不错但泯灭时间也很多

从事后的视角来看,可能会觉得这种说法非常难以明白。因为24架苏-35在2018年才全部交付,而等到空军完成磨合时,歼-20隐身战斗机也已经批量服役,使得苏-35并没有翻起太大的浪花。然而,在空军下订单的2015年前后,歼-20仍旧处于试飞阶段,能否在2018年前后服役是不确定的事情。空军在中国航空业此前仅仅独立完成过歼-10,在研的歼-11D和歼-16无论技能还是生产速度均不能充实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以20亿美元引进24架苏-35,确保迅速形成较为可靠的先进战力,制止在出现下一代战斗机研发不顺的极端情况时,能够守住最后的底线。显然,这是一种较为谨慎的风险思维。目前来看,这个做法似乎多此一举,但科研工作自有其逻辑和规律,我们都不能未卜先知,彼时采取这种谨慎做法并非没有必要,毕竟事关国家安全的问题不能靠“运气”来维持。

空军最具争议军购:歼-20首飞4年后,为何还花20亿美元买苏-35?

苏-35很大程度上是歼-20项目的备份方案

空军当时引进苏-35的想法非常明白,就是用较短的时间获取高性能装备,毕竟空军的主要任务始终是满足国防需求,采购装备的根本目标就是用来打仗。如果航空部门提供的武器性能可以满足需求,空军当然更喜欢采购国产装备,但如果不能满足需求,空军显然会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案。在战斗机性能关系到战争胜负,甚至国家安危的情况下,只要有外购的渠道,空军都不会接受勉强利用落后装备带来的巨大风险。幸运的是,最终推出的歼-20隐身战斗机研发进展顺利,其性能和生产规模很快就俘获了空军的芳心,苏-35的备份作用不复存在,在昙花一现之后,刹时淹没在歼-20的浩荡大潮之中,空军与航空工业部门在前进道路上的些许不契合,也随之烟消云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wx_Lz0G9yHl 2021-10-17 08:31
说明J20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称不上完整的5代机
引用 我说 2021-10-17 01:34
20的确不能算最先进,我们底子太差了,哪能一个20就能抹平自身的薄弱环节
引用 wx_t0o5JOG6 2021-10-17 00:53
说白了就是国产航空发动机技术达不到设计目标,只能想法逆向工程仿制苏-35搭载的117S矢量推力发动机,提升技术水平
引用 wx_t0o5JOG6 2021-10-16 23:18
现在无论是飞机还是导弹,无论是雷达还是电子对抗,硬件是重要,但软件也很重要,而且越来越重要!我们获不得美国软件,不知道美国在软件领域达到什么水平,很容易夜郎自大!要警惕啊!居我所知,在民用领域差距巨大,军用领域估计差距也不小。
引用 wx_Lz0G9yHl 2021-10-16 22:57
可以负责任地说,目前人民空军只有苏35多用途战斗机类型的战机可以环台岛执行远距离作战军事空勤任务。别的都不行……我指的是战术多用途重型战斗机类型!
引用 wx_Lz0G9yHl 2021-10-16 21:36
轰炸机还是太落后了,起码三代距离。国家还是有很多短板,不要盲目自大。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客观认识对手的强大。除非碾压对手。否则绝对不可掉以轻心。
引用 我说 2021-10-16 20:30
就是备份,万一国产遇到短时间不可突破难题,国家安全容易出现风险,花20亿美元做个备份 怎么看都是划算的。苏35没有吹的那样神 也没有网络上贬的那样不堪,24架看着少 其实对于周边来说 防御也还行,还可以增购嘛,人员训练先行
引用 wx_Lz0G9yHl 2021-10-16 18:29
F22,F35,幻影,多少钱都不卖给我们。苏式是我们唯一能买到的现款先进战斗机。价钱在政治面前不算啥 ,能形成及时战斗力,压制对岸F16和美航母的F35即可。
引用 月亮潮汐 2021-10-16 18:25
其实就是帮帮俄罗斯军事,不然俄罗斯养不起,苏35中国用的也比较成熟,节约时间。
引用 月亮潮汐 2021-10-16 17:36
我瞎说说,所有机器动力部分,最终的难点主要是:比如金0.316%、钨5.895%、稀土0.893%、钛19.719%、钼0.554%、钽1.336%,锆1.879%等这些金属配方怎么样熔炼、锻造、切割、加工成一个耐高温高速高时长的零部件!咱们没有制作配方也没有对应过制作工艺流程以及配套设施一些设备!
引用 幸福雪儿 2021-10-16 17:00
基础材料确实是我们的短板,我曾在某大型机床企业参观过,国产锯床上使用的锯条和德国产品相比较,最产的用了五十条,德国的一条还可以用,做了金像分析,可以说完全知道了产品中全部金属的含量,但是工艺流程一直都在实验中,工程师做了数万次测试,至今不能生产出和德国同类的产品!飞机发动机肯定更难了!
引用 我说 2021-10-16 16:39
其实刨除政治,技术等因素,武器装备多元化也是有好处的。先不说J20还不是举世无敌,如果说空军清一色的都装备了同系列的装备,万一真被敌方研究出了什么针对性的克制手段,那就全废了。所以能装备一些其他国家的武器也是正常的,哪怕F22,只要漂亮国敢卖,种花家就敢买
引用 wx_t0o5JOG6 2021-10-16 16:21
中国第一批歼20发动机就是从俄罗斯买的二手发动机,就是苏27的AL-31发动机。后来换的涡扇10,也就是Al-31的国产版本,而且还要高价购买俄罗斯的一些配件,歼20的外形也有些许模仿当年胎死腹中的俄罗斯隐形战斗机米格1.44,俄罗斯并不会像想象中那么美好,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我们的航空事业已经奋起直追,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引用 月亮潮汐 2021-10-16 16:19
20是刺客,35是战士,轰6是法师,定位不同
引用 幸福雪儿 2021-10-16 15:52
我是做机床设备上的卡盘,当时在2002进口了一个德国的卡盘,经过测绘。检测分析。我们同样做了五台这样的卡盘,然后再做破坏性试验。德国卡盘经过上万次装加,精度基本不变。我们的就不行。几千次就不行。
引用 幸福雪儿 2021-10-16 14:18
差距,首先从材料开始
引用 wx_t0o5JOG6 2021-10-16 14:09
产量跟不上
引用 幸福雪儿 2021-10-16 13:55
不外乎两点:不缺钱,防止闭门造车。
引用 月亮潮汐 2021-10-16 13:47
我们不能夜郎自大,国家要买自有道理
引用 我说 2021-10-16 13:32
差距还是有的

查看全部评论(20)

图文热点

  •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