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核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在其新总统莱希上台后,国际原子能机构曾发出警告,称伊朗目前储存的铀浓缩度已经接近制造武器的级别。这让以色列新总理贝内特感到压力山大,多次公开炮轰莱希是“德黑兰的屠夫”,认为其欲通过掌握核武器来控制整个中东。不过,美国反而在这件事上相对比力淡定,拜登政府目前不愿意去刺激莱希,十分有耐心地在等待莱希的答复。美国愿意就伊朗核问题重返谈判桌,关键是看伊朗的态度,莱希未来的发言将很关键。 根据环球时报9月28日的报道,刚刚结束访问美国行程的以色列总理贝内特再一次将矛头指向伊朗,称后者在核项目上已经跨越了“所有红线”,以色列将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阻止,绝对不会允许伊朗拥有任何种类的核武器。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以色列还把伊朗的核威胁扩大到整个“中东”,声称伊朗制造核武器是为了实现“控制中东”的野心,试图将整个中东都绑上战车。 世人都知道伊朗寻求拥核是为了什么,以色列不过是在转移话题,因为以色列自己就拥有数百枚核弹。伊朗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就以色列的控诉进行了驳斥,坚持自己从未想过拥核。谁是真话,谁是假话,又或者都是假话,反正不可能都是真话。 伊朗的核问题,关键还是看美国的态度,事实上对于伊朗来说制造核武器并不是他们的目的,制造出来反而更加地伤害。核武器并不能保护伊朗的安全,更不可能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安全,因为伊朗缺乏有效的载体。相反,一旦伊朗研制出来核武器,周围所有国家都会自动地成为伊朗的对手,因为这种威胁对邻国是切身的,根本不用美国动手,周围的国家就会联手。 所以,以色列说伊朗研制核武器是为了“称霸中东”的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没有发射的核弹是威慑最大的,这句话对于伊朗来说是没有研制出来的核武器是最具有价值的。伊朗只要一直保持这种敏感的态势,就有和美国谈的资本。真研制出来,也就没有什么继续谈下去的必要。 美国从奥巴马执政后期实际上已经开始“软化”伊朗,希望通过更加温和的手段解决伊核问题,某种程度上讲算是成功了,可惜《伊核协议》被特朗普丢进了垃圾桶。特朗普的行为直接把伊朗的亲美派逼到了绝路,强硬派以碾压的态势重返政坛,这一次美国要付出的代价可能要比他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正如前面所说的,伊朗只要没有研制出核武器,美国就必须要和伊朗坐下来谈,用最小的代价稳住伊朗。至于以色列,说到底就是一个唱“黑脸”的角色,配合美国在给伊朗施压罢了。 这个贝内特刚刚结束访问美国的旅程,第一时间就发表对伊朗强硬的言论,他威胁莱希越狠,美国这边操作的空间就越大。随着联合国“五常”继续加大对全球核项目的控制力度,其他的国家实在想要造出核武器的难度已经非常大了,更多的都是一种态度,一种谈判的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