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佳 被誉为国师的张艺谋,当年执导大型舞台剧《印象.刘三姐》,担当采访时坦言:电影《刘三姐》对我影响至深,我小时对刘三姐的印象,就是歌好听,人漂亮!刘三姐是我儿时最美的回忆…… 电影《刘三姐》,首映在1961年。打开百度搜一下,国师1950年出生,那年11岁,说儿时也不为过。他眼中“人漂亮的刘三姐”,正是片中担当女主角的黄婉秋。 在黄婉秋的演绎下,娇艳娇媚、纯朴真诚、率真泼辣的刘三姐呼之欲出。从此,“翩若惊鸿”的刘三姐,就成了黄婉秋的标签。那一年,她18岁,风华正茂。 哪知,随后文革的到来,影片《刘三姐》被打成大毒草。命运的翻手覆雨手,让黄婉秋如同坐过山车一样,从高峰跌到了低谷,“反革命”、批斗、游街,成了她生掷中的日常。好在上天为她及时送来了一位“阿牛哥”,从此相依相伴,共同抵御风暴的重击…… 01 黄婉秋,1943年1月17日出生在广西桂林市的永福县。老爸,是百货公司的普通店员;老妈,作为全职主妇,相夫教子。家中兄妹六人,婉秋是老四,她也是此中最爱唱歌跳舞的文艺分子。 1956年的一天,还在上小学的婉秋,偶然间看到市桂剧团招收学员的通知。机不可失,婉秋与好友说报名就报名。剧团老师看着双目亮晶晶的婉秋,顿觉这是一个有灵性的小家伙,决定收下。 但婉秋的父母坚决不同意,过去只有吃不上饭的家庭,没活路,才将孩子送去学戏。戏子,终究是下九流,上不得大台面。婉秋,你要学桂剧,那真是天方夜谭,商量也不要商量。 但婉秋可是一个倔强的姑娘,她寻思“自己这么爱桂剧,好不容易有了时机学,说什么都要参加。” 无奈之下,父母告诉婉秋,如果上大学的哥哥同意,他们绝无二话。到底还是哥哥政策水平高,信中说“现在是新社会了,演员职位早就进步了,既然婉秋这么爱学桂剧,那就成全她吧。”于是,婉秋正式成为桂剧团的学员。那一年,她13岁。 02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婉秋作为小学员,在老师的领导下,上手很快。毕竟,爱好就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59年,有关《刘三姐》的剧目在广西多点开花。无论省、市、县的文艺团体,统统都在排演《刘三姐》。 婉秋所在的市桂剧团,成立了A、B、C三组,她是C组的刘三姐。经过一番真刀实枪的排练,婉秋上升到A组,并参加广西全省的汇演。这下,婉秋作为青春洋溢的刘三姐,有了一定的观众缘。 接着,长春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电影版《刘三姐》,定下导演苏里。而苏导,执导过《平原游击队》、《祖国的花朵》、《红孩子》等电影。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是50后一代人最美的回忆。 导演就位,脚本到位,下一步就是选演员,谁来饰演刘三姐,这是个问题。苏导千挑万选之下,初定四个侯选人。而婉秋,只是片中“舟妹”的人选之一。 傅锦华,作为广西省桂剧团的台柱子,她是刘三姐的第一人选。拍过一些镜头之后,送北京审定。回来的意见,是傅氏嘴太大,唱歌时不悦目,于是pass。 有人发起杨丽坤出演,就是《五朵金花》、《阿诗玛》里的谁人主演。但广西方不同意,刘三姐是我们广西的名片,必须由广西人来演,再一个要求就是有颜值。 地域广西,加颜值担当,这双项标准令苏导有些为难。好在审片的田汉发起,谁人演舟妹的小演员,笑起来很甜,可以试下。 说试就试,苏导找来婉秋,让她演绣荷包那段。婉秋初生牛犊不怕虎,毕竟妹妹我也是在舞台上历练过的,于是边做动作边开唱。旁边的摄影师脱口而出:“这个小舟妹的秋波,好厉害啊!”得,苏导当场拍板,婉秋你来演刘三姐。 03 天大的馅饼,落在了婉秋头上。有人说她捡漏儿,不管怎样,“大喜过望”四个字,此时最能表达婉秋的心曲。 1960年,电影《刘三姐》开拍,在苏导的调教下,婉秋凭着踏实的功底很快投入角色中。1961年,电影公映,《刘三姐》成为亿万观众心中最美的偶像,而婉秋则是刘三姐 实际版的完美化身。 一举成名天下知,黄婉秋三个字,成为追星族的最爱。写给长春制片厂、黄婉秋的信,数以麻袋计。但片子杀青后,婉秋早已回到了桂林,每隔一段时间,长春厂就把信再寄给婉秋。此中,好多都是求爱信。 别看婉秋只有18岁,但她很清醒,不相识我,何以言爱?信太多,看也看不完,干脆同事帮着看。那一年,也是婉秋的高光时刻。 人算不如天算,转眼间文革来到,远在长春的苏导成为反动权威,下放改造。这边,婉秋更是被造反派责骂、批斗、游街。游街,意味着从桂林市的南头到北头,再从东头到西头。你黄婉秋不是名人嘛,这下就让你丢够了人! 有一次,婉秋在游街时,造反派说要枪毙她。当下,婉秋摘下自己手上的上海表,交与路边一位老太太,请她把表交给自己的姑姑。(小时的婉秋,常住姑姑家。) 哪知,造反派是拿枪毙这个幌子,来吓唬婉秋的。说时容易忘时难,被枪毙的恶梦,不时涌上她的心头。日子难熬,有时婉秋真想一死了之。 04 1966年,市桂剧团招收学员,何有才榜上有名。见到了名闻遐迩的大明星,他睁大眼睛心说“好漂亮”。接下,有才与婉秋分到一个小组,开会、谈话、聊天,两人渐渐相熟。 一天,有才说要给大龄女青年婉秋先容对象,但对方可能比她小。这下,婉秋听也不要听,“对我而言,只有男的比女的大才行……” 但有才并不气馁,过了几个月,又重新提起,“大头老师(婉秋影象力好,团里的上上下下都喊她大头)”,上次说的那件事记得吗?其实谁人人就是我!“ 这下,婉秋呆住了。过去,在她如日中天时,来信如雪花般。团里,也有几位男士对她爱慕有加。但风暴来临时,有人退缩,有人转身并对她反戈一击。 人只有苦难时,才气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婉秋深深被有才的真诚打动,她担当他成为自己的男友,纵然两人有着六岁的年龄差。 但婉秋还是大条了,她坚持把与有才来往的消息,汇报给团里。这下,气得有才直曝粗口:”你也太幼稚了,都成反革命了,谁还关心你?!“ 结果第二天,团里批判婉秋的大字报,又掀起狂潮,指责她与有才在一起,是18世纪的爱情观。但婉秋不在意,她看到了何有才对自己赤诚的爱。日子看不到一丝亮色,有爱就够了,过一天,就赚一天,不亏。 领导找有才谈话,要革命还是要老婆?回答是当然两者都要了!但只能选择一项,那就要老婆。 有才回答得毫不含糊,领导出手也不含糊。于是,有才被下放工厂。这下,婉秋刚强了自己的信念,就是要与有才在一起。 1972年,两人完婚。那一年,婉秋29,何有才23。房子,团里不会分配给一个反革命,两人只好住在何家父母那儿。 何家父母,对婉秋这个儿媳妇很满意。至于六岁的年龄差,两人过得好,那都不叫事,就当儿子抱六块金砖了! 婉秋嫁给有才,身边就像有了一个男卫士。一次,有人拿着大铁棒,朝着婉秋的头挥来。有才用手一挡,婉秋躲过了一劫,而有才的指骨却断了。若不是有才出手相救,婉秋在劫难逃。 05 婚后,婉秋与有才,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72年,一个75年。在有才的经心呵护下,婉秋渐渐走出了迷茫,起码不会再想到“自尽”二字。 1978年,当婉秋在收音机里听到《刘三姐》的歌声时,她热泪盈眶,“我终于可以再唱《刘三姐》了!” 如今的婉秋,与女儿、外孙女一起,共同唱着《山歌好比春江水》,共同打造着“刘三姐”品牌,让它熠熠生辉。 距离1961年拍摄电影《刘三姐》的日子,六十年飘然而过,婉秋感言:是何其幸运,让《刘三姐》选择了我,这部电影,也一下子让我达到了人生的艺术巅峰,我一生的荣辱兴衰、悲欢离合,都和《刘三姐》紧紧连在一起,那里有我最美的青春影象…… 结果好,才是真的好。作为观众的我们,看着“刘三姐与她的阿牛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赞一句患难见真情,真爱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