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娱乐圈 查看内容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2022-5-1 13:07| 发布者:我说| 查看:177| 评论:8

摘要:看过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的朋友,肯定记得那位一口东北茶滋味儿,神出鬼没的宫家大师兄,赵本山饰演的丁连山。丁远山 赵本山饰丁连山的故事配景是取自著名小说家张大春的笔记体小说《南国之冬》。小说中第一话

看过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的朋友,肯定记得那位一口东北茶滋味儿,神出鬼没的宫家大师兄,赵本山饰演的丁连山。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丁远山 赵本山饰

丁连山的故事配景是取自著名小说家张大春的笔记体小说《南国之冬》。小说中第一话《丁连山生死流亡》就是电影《一代宗师》中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从电影和小说背后探寻那个混乱中的武林世界。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张大春 被莫言誉为台湾最有天赋的作家

金楼相会

丁连山的第一场戏是在佛山金楼的后厨。

此时北方武林泰斗、八卦掌和形意拳大师宫宝森(王庆祥饰)为了促成南北武术的交流(南拳北传、北拳南下),专门来到佛山寻找一名武师在他隐退仪式上搭手。

然而就在金楼之中,宫宝森在喝汤的时候喝出了一股故人的味道。于是他寻至后厨,果然这位厨师就是自己的大师兄丁连山(赵本山饰)。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小说中是这样记载的:

丁连山记曰:我别无长言,仅对宝田(即宫宝森)道:“彼日出手杀薄无鬼,我便堕入鬼道。此后你我便有如衣服,尔为一表,我为一里。尽管彼此相依,却也两不相侔。然南北议合之事,切记不宜横柴入灶,操之过急。你也要学会‘反穿皮袄’!”

这段故事在电影中有非常完美的展现。其中有关丁连山身世的先容就是那个“薄无鬼事件”。

薄无鬼

根据《丁连山生死流亡》中的描述。丁连山曾记有本回忆录《归藏琐记》,里面专有《薄无鬼》一章。我们来简单先容一下“薄无鬼事件”。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以下引述自张大春《丁连山生死流亡》文中一段。

【已卯春,奉天大雪,忽而街市商人传言,狱中逃出一人,即薄无鬼也。一身簇新武士直裰,上衣交领右袵,三角广袖,胸前系宽带子,绿颜色晶亮好看。下袴似裙,有水云褶缝,十分熠耀。此外,尚有外布衣及大纹,大纹据说乃是家族纹章,似花瓣,于前胸作装饰,缘以菊坠。短刀斜插腰际,长刀在手,若新发于铏,似是初添购的。】

不但长刀看来是新添购的,连薄无鬼的整个儿扮像和服饰,都像是被“整体造型”过之后才亮相的。但是没有人仔细寻思这一点,丁连山、宫宝森以及当时城里所有瞥见、转述薄无鬼行径的人,都只注意到他所说的话:

【凡此剑所到之处,即是大日本国之领土,擅入者死。】

一面说着,薄无鬼一面用剑尖儿在六、七吋厚的雪地上画了一个径可丈许的大圈儿。之后,便不断重复着那几句话:【凡此剑所到之处,即是大日本国之领土,擅入者死。】他说到了,也做到了;不多时,雪地上那个工工整整的圈儿里便横三竖五地躺着几具尸体。据说他们都是一接近剑圈儿就被斩杀了的,可薄无鬼从未离开圆心半步,而他的剑也只有三尺多长。不知道是人们的错觉还是薄无鬼真有甚么邪门的本事。

过不多时,围观于较远之处的老百姓却渐渐察觉:地上那剑尖儿划过的圈子怎么在不知不觉之间彷佛渐渐儿扩大,原先只占半条路的宽度,数刻之后,似乎两条马路的十字路口都在圈儿的范围之中了。丁连山如此回忆:

【我遂与宝田商议,此人不除,还不知有多少乡亲要无辜受害。然宝田支吾再三,似有苦衷,经我追问,乃告以:“彼为当年同盟会之同志。”我即骂他浑蛋,习武的人,万事沾染不得,乃胡乱与人拉帮结社耶?要知道:“‘万人敌’与‘一人敌’固是二事,犹如大便入坑、小便入池,万不可搅在一处混账!你与人牵扯既多,顾忌便深,江湖奈何走得?此事由我一人干去便了。”

宝田当即劝我:“本门还有赖大师哥撑持掌理,尔这一去,非身死、即是杀人,如何是个了局?”我遂问他:“杀人逃刑、被杀送死,与夫撑持掌理一门户,孰为易?孰为难?”宝田曰:“当然是杀人、被杀来得容易;撑持掌理一门户来得难。”我便道:“诺!我今为其易者,尔且任其难。”】

故事很简单,我简单翻译翻译。

1915年的初春时节,东北奉天这地方还在下着鹅毛大雪。有一个日本武士在闹市街上圈地为界,砍杀来往的行人百姓。可这薄无鬼也是个有来历的人。他虽是日本人,但在日本到场同盟会支持过中国革命事业。厥后在东北被捕,经过常年拷打如今精神错乱。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同为革命党的宫宝森想要除掉薄无鬼,但碍于同志之谊和日本人的身份(当时日本人在东北盘踞多年,势力庞大)迟迟不敢下手。这时丁连山在了解了变乱原委后,主动代替宫宝森除掉了这个人。

从此以后,丁连山受到日本人和国民政府的追杀,坠入“鬼道”藏身于佛山金楼内。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当然这么解释虽然合理,但背后又有些牵强。毕竟薄无鬼当街滥杀无辜,为何大家都不管偏偏宫宝森要管?而且困于牢中的薄无鬼已经精神错乱,是为什么忽然出现在大街上?而且还穿着全套日本武士的新衣服,以及手上还有一把日本长刀?

想要搞清楚这个原委,我们就要从1905年的“五大臣出洋遇刺”事件讲起。

刺杀出洋五大臣事件

清末朝局动荡,在经历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的清政府已经间不容发。随着国表里呼吁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大,清政府也不得不认真考虑举行“宪政改革”。

为了更好地了解宪政改革后的政治形式,慈禧太后任命辅国公载泽为首的五位官员出洋考察学习宪政。这五位大臣便是“出洋五大臣”。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走马观花的出洋五大臣

按照计划,五人将乘坐火车到天津,再换乘轮船出海。但此时的革命党已经对晚清这种政治作秀十分痛恶,决定杀掉五大臣以拦阻清王朝对自己最后的自救。

1905年9月24日,五大臣准备从正阳门火车站登车出发。负责刺杀的是以吴樾为首的三人刺杀小组。吴樾负责带炸弹行刺,另外两人孙岳、张榕两人负责掩护。

吴樾以一身仆人装扮骗过安检,直奔第三节车厢。这便是五大臣所坐的车厢。然而由于吴樾是桐城口音面相也很生疏,车厢卫兵对他产生了怀疑。就当吴樾上车之际,卫兵转身准备将他拦下。吴樾只得立刻行动,引爆炸弹扔向车厢。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正阳门车站

可能是天意难违,就在扔出的一瞬间车厢剧烈震动导致炸弹滚落到地面。车厢虽然被炸毁,但因为车厢内陈设坚固,五大臣进三人受伤并无一人死亡。可吴樾却已血肉模糊当场身亡。原来,就在他投掷的一刹那,两节车厢正在接轨连钩。

吴樾捐躯了,索幸孙岳和张榕距离较远没有被波及。他们趁着混乱也逃出了车站。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根据小说中的描述。车站检票员杨以德有一个过目不忘的本领,他认得和吴樾一同出入的张榕。于是张榕很快就被全国通缉。被捕后,张榕吃了一段时间牢饭。厥后凭借武林中人宫宝森的资助,乐成越狱避难日本。厥后张榕成了日本建立的同盟会一员,资助过他的宫宝森也就成了革命党成员。

1912年奉天血案

张榕东渡日本到场了同盟会,不久之后国内形势风云大变。1911年,由武昌革命党向导的武昌起义瞬间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反清运动。史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在武昌这边风起云涌地举行,张榕也以革命向导的身份来到东北建立“奉天团结急进会”以策划东北起义。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张榕

此时的东北是清末东北总督赵尔巽的天下,他重用张作霖来稳定东北局势。面对革命党想要策划东北起义,赵张二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地盘被革命党染指。于是张作霖便设计了一个局,想要诱捕张榕。

1912年1月23日,张作霖假装要“因势利导,策动东三省独立”。他假借此信息想要和革命党接触,以共谋独立事项。作为东北革命的领袖,张榕便邀请张作霖到场宴会共商大事。

席间两人交谈甚欢,但中途张作霖忽然声称还有公务要办转身就走。刚出门,房间内立刻冲进来两个人手持冲锋枪,将张榕打成了马蜂窝。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张作霖

随后张作霖在奉天城内大肆捕杀革命党,将奉天团结急进会成员捕杀殆尽。

张榕死了,同为革命党的宫宝森想要接替他继续向导革命。但此时势势危机,出头向导革命必然会被追杀。关键时刻,宫宝森的师兄、八卦掌门派掌门人丁连山劝住了宫宝森。

日后在宫宝森的眷属中写着:

而忆昔以是念兹在兹者,岂其革命耶?毋乃报仇而已矣。十年磨剑,以为一快可图,殊不知犹混落贼之圈套耳!

就这样,宫宝森在这次诱捕事件中保住了革命党的火苗。张作霖虽然乐成诱杀张榕,但没有彻底清除革命党也很不甘心。于是三年后,张作霖又设计了另一场捕杀行动——薄无鬼事件。

再谈薄无鬼

故事到了这,各位应该就大致清晰了为什么宫宝森面对薄无鬼问题这么两难。

一方面,薄无鬼就是当年张作霖清除革命势力时被捕的同志。没能营救同志是宫宝森的遗憾,如今还有杀掉他更是不忍心。况且宫宝森此时还是革命党重要成员,这么做也会遭到构造内很多人的唾弃。

另一方面,张作霖就是希望革命党出手解决这个危害百姓的日本人。当时薄无鬼被捕时,日本政府就表达过抗议。他们以为张作霖就是小题大做,希望他赶紧放人。如果革命党人杀掉这个已经疯癫的日本人,那么厥后就可以将反日的变乱压在革命党手上。让日本人在奉天继续替他清理革命党。(张榕等人就是从日本来东北的,背后多多少少有一些日本人的关系。这即是拔出革命党的根基)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这就让宫宝森为难了。,暴露不说还会挑起日本人的仇恨;不杀,危害百姓;营救,众目睽睽之下岂不是自坠陷阱,暴露构造。

虽然丁连山十分反感宫宝森和革命党搅合在一起,但他又是一个十分看重门派声望和兄弟友谊的人。

既然师弟为难,那他这个局外人就替他收拾残局。丁连山于是上前出手杀掉了薄无鬼,从此四处避难,将自己活成了“里子”。

丁连山的世界观

丁连山的实力肯定是在奉天乃至东北都是数一数二的。毕竟薄无鬼手持长刀,在街口已经站立半天且没有一人敢去迎战。按在江湖上说,路见不平也会拔刀相助。之以是没有上前,说明薄无鬼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可丁连山呢?小说中是说:

刻直趋通衢,攫薄无鬼襟而掌杀之!

他径直走上前一把抓住薄无鬼的衣襟,使了一套八卦掌就把他给杀了。虽然可能也过了几招,但肯定是比较轻松的。

除了这个之外,我还能看到丁连山的果决。他出手毒辣,而且目标坚定、行为果断。这是做好了舍身为人的思想准备。在丁连山杀薄无鬼之前,他曾和师弟宫宝森说了这么一番话:

“杀人逃刑、被杀送死,与夫撑持掌理一门户,孰为易?孰为难?”宝田曰:“当然是杀人、被杀来得容易;撑持掌理一门户来得难。”我便道:“诺!我今为其易者,尔且任其难。”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他问宫宝森杀人和光大门派哪个容易哪个难。实际上,这是示意宫宝森自己要为了门派而隐退。毕竟做了暗事,从此就要远走他乡四处漂泊。剩下的人,就可以扬眉吐气继续堂堂正正的活在“明处”。丁连山这是将自己的声望、名誉、地位、前途全部舍去了。

那他为什么不能让宫宝森自己上呢?

主要原因就是宫宝森已经有一定的江湖地位了。一旦这种变乱和他扯上关系,那就是将整个门派都扯进来了。丁连山就是希望宫宝森和“宫家八卦掌”可以继续发扬光大。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他的世界没有革命、没有众生,只有门派和师兄弟们。

这也就是他厥后所说:“里子”和“体面”的变乱。

丁远山和叶问

当然在《一代宗师》和张大春小说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丁连山和叶问在香港的那次“切磋”。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电影中,丁连山和叶问借由点烟举行了一次比武。有人说是比气息,也有人说是比招数。但最终,丁连山认定了叶问是一个“大才”,是一个可以振兴武林武术的一代宗师。

以是他才会发出那句犹如“瑜亮情结”的感慨:

我告以:天不欲武学昌明,才不叫我晚生二十年、或不教汝早生二十年!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那次宫宝森南下佛山金楼时两人差点就有一面之缘。

那天宫宝森离席到了后厨会见丁连山,前厅中徒弟马三和几个南拳武师起了拳脚。这面在过招,在隔壁鸦片铺子中有一个本地纨绔子弟只通过好事之人的来往消息,便在脑中脑补出来了打架场景。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这纨绔子弟从默拳(脑补打架场景)中得知来者是高手。于是亲自跑到金楼切磋武艺。具体的打架场景小说没有纪录,电影却详细的展现了出来。最终,马三不敌、宫宝森受伤,唯独宫宝森女儿宫若梅(电影中宫二 章子怡饰)将他收拾了一顿。

最后的武林:揭秘《一代宗师》中真正的宗师丁连山的故事

这个纨绔子弟便是叶问。只惋惜当晚丁连山会完宫宝森就离开了,也是厥后才得知当晚的变乱的。两人再见已经又是十多年,丁连山已经七十多了。拳怕少壮,他必然不是叶问的对手。以是才有那句:

才不叫我晚生二十年、或不教汝早生二十年!

*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我说 2022-5-11 06:31
好文
引用 我说 2022-5-2 13:00
从这部片子我觉得王家卫有点东西
引用 我说 2022-5-2 09:08
麻烦严谨一点,前面丁连山,后面丁远山,到底是什么
引用 我说 2022-5-2 08:46
和 罗曼蒂克消亡史 一样都讲乱世,却不卖惨,反而很精致[吃瓜群众]
引用 我说 2022-5-2 02:29
身处南方已久的丁连山怎会连江湖后起之秀声名愈隆的叶问从未耳闻?
引用 我说 2022-5-2 02:27
差评,最后故事讲完了居然没有卖南国之冬的链接[泪奔]
引用 我说 2022-5-1 22:49
有才
引用 我说 2022-5-1 22:42
王家卫的美学修养和哲学思考把功夫电影拔高到了极致,《一代宗师》是我心中的功夫片天花板,和《霸王别姬》一时瑜亮

查看全部评论(8)

图文热点

  • 春节长假收官,湖州交警一直守护
  • 市领导春节前夕分赴各地开展走访慰问 把党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