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随着《声生不息》的开播,港乐引发又一波回忆杀。 当头发斑白的林子祥豪放开唱。 满头白发的叶蒨文浅笑低吟。 无数人热泪盈眶。 两人相视一笑时,眉眼间,沧海桑田,尽在刹那。 透过他们的眼神,谁人金沙银沙的香港,仿佛就在眼前。 40年前的香港,不仅有一个林子祥,一个叶蒨文。 另有更多惊艳时光的人。 当时,群星璀璨,热闹非凡。 当时,传奇遍地,艺术齐放。 站在40年后的本日往回看,无数人感慨万千——香港的80年代,谁人摩登自由的时期,再也回不去了。 02 40年前的香港,金庸文化大当其道。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天下江湖出我辈。
而这些武侠剧大多伴随着一个名字: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 作为金庸的好友,他完美解读金庸作品。 写《笑傲江湖》,有“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写《天龙八部》,有“独闯高峰远滩,人生几多个关”。 他用最极致的词,表达豪放侠气。 更难过的是,黄霑的词,不乏哲思。 尤其是1987年《倩女幽魂》的主题曲《道》,堪称鬼才。 “道道道,非常道,天道地道,人性剑道,我自求我道。” 把老庄思想,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 大情大性,大开大合。 深入浅出,大乐必易。 这是黄霑成为传奇的原因。 但传奇止于2004年。 黄霑病逝,一生留下3000多首经典词曲。 随着武侠落没,盛世已去。 最好的武侠, 最好的词人, 永远定格在了谁人时代。 03 黄霑的词中,另有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 “浪奔 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上海滩》传唱千里,许文强一袭风衣,斗志昂扬,深情的眼神看进观众心里。 人们将扮演者称为“香港之子”。 但在1982年,天王还不是天王。 当时,一则新闻惊动香港: 一名夫君在家中喝下洗洁精,企图自杀。 不是别人,正是周润发。 好在接济及时,浩劫不死。 至于为何做傻事? 一个字:情。 他出身清贫,家门不幸。 对家庭,对稳定的亲密关系,异常渴望。 但此时,女友陈玉莲是无线当红花旦。 身边追求者无数。 病床上,周润发孱弱地望向陈玉莲。 以为以死相逼,能挽回女友的心。 可换来的,只是陈玉莲的冷眼观看。 他参不透情爱,惹一身伤痕累累。 心灰意冷之余,转头与好友余安安闪婚。 赌气般的婚姻,自然走不久远。 半年之后,两人分道扬镳。 经此情伤,周润发心智逐渐成熟。 明白感情之事不可强求,爱人之前需先自爱。 今后,他沉淀下来,修炼内功,提升自我。 直到1986年,《英雄本色》火遍亚洲。 从此,人们记住的,是天王周润发。 而谁人曾为情所困的年轻人,已被封存在汗青一隅。 04 在发哥喝洗洁精的这一年,另一位天后悄悄走进大众视野——梅艳芳。 1982年,新秀歌唱大赛,一个女孩站在舞台上。 年仅19岁,青涩忸怩。 但台风稳健,脸色动人。 一曲《风的季节》,让她夺得桂冠,开启了自己的歌手生涯。 香港红馆里,她的演唱会,场场爆满。 屡屡刷新个唱场数纪录。 连续五年夺下“最受欢迎女歌星”。 她也成为当年的潮流风向标。 西装,墨镜,宽垫肩。 前卫,潇洒,有个性。 为人更是有港人风骨。 真诚,豪爽,义气。 圈内人称“梅姑”。 但豪放的大姐大,感情上却一路坎坷。 赵文卓、林国斌、近藤真彦。 身边人,来了走,走了来。 没有一个是归宿。 2003年,告别演唱会上,梅艳芳穿着婚纱,盛装出席。 她气若悬丝,神情悲切。 “婚纱我不是第一次穿,不过没有一次是属于我自己的,这可能是我一生的遗憾。” 一语成谶。 仅仅一个多月后,宫颈癌带走了她。 离世那天,医院被围得水泄不通。 粉丝哭哉,亲友痛惜。 香港传奇,再添一抹落寞。 谁人待人仗义,却爱而不得的女子,终究定格在昔日滚滚尘世里。 05 梅艳芳辞世的那一年,同样是另一颗巨星的陨落之时。 时光再倒20年,他正在撼动整个香港歌坛。 1983年的《风继承吹》,1984年的《Monica》,1986年的《当年情》。 每一首都是标志性的存在。 他就是张国荣。 出道即巅峰,用来形容张国荣最贴切不过。 歌坛上,他与谭咏麟各顶一边天。 “谭张争霸”闹得最凶的时间,两家粉丝甚至当街打架。 影坛上,他随周润发火遍东南亚。 《英雄本色》中,他坚韧纯粹。 《倩女幽魂》中,他书生俊秀。 后来的《阿飞正传》和《霸王别姬》,更是把他送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歌手、演员,逐渐蜕变成真正的艺术家。 但辉煌之中,喧嚣之余, 张国荣并没有感受到,太多荣光加身的得意。 抑郁症让他痛苦不堪。 2003年4月1日,他从酒店高楼坠落,寻求永世解脱。 不回头,不留恋。 寥寥几笔遗书,徒留一世悲凉。 众人都说,哥哥走了,香港的黄金时代,也彻底竣事了。 06 张国荣如日中天之时,有人飞黄腾达,也有人韬光养晦。 1980年,丽的电视台签下了一名演员。 黑黑瘦瘦,长相平平。 谁也没看出来,将来他会成为中国的“卓别林”。 江湖人称,星爷。 但在当时,他还在忙着跑龙套。 演过混混。 拍一些被人打的戏份。 或者当人肉背景。 客串的日子,一拍就是整整7年。 直到1988年,金马奖的颁奖仪式上,人们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最佳男配角得主,《霹雳先锋》周星驰。 此为开端。 到了90年代,周星驰逐渐站稳脚跟。 《逃学威龙》《整蛊专家》《唐伯虎点秋香》《武状元苏乞儿》。 叫好又叫座。 周氏无厘头喜剧,逐渐自成门派。 但这些都是后话。 于周星驰而言,90年代是丰收期。 80年代,是低谷,是苦涩,也是创作的积累期。 那段跑龙套的日子,常被他写进段子。 比如,1983年,他曾客串《射雕英雄传》。 在里面客串一名小兵,被梅超风一掌打死。 当时,他对待脚色极为认真。 为自己计划了格斗动作,遭到了导演的无视。 后来,这段履历被写进了《喜剧之王》。 他对着莫文蔚,认真较劲死尸的演法。 何尝不是在祭奠自己的心酸往事。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悲剧的内核是实际。 就是对谁人年代的周星驰,最好的总结。 07 喜剧片有周星驰一枝独秀,功夫片则有成龙争霸江湖。 1980年,《醉拳》让成龙在西方打响了名号。 人们称他为武术新秀,国际巨星。 更视他为李小龙的接班人。 当时间,成龙正值年轻。 能拼,能扛,能挨,能打。 出拳扫腿,精准有力。 招招式式,功底深厚, 他参演的每一部影戏,都来真的。 每一个动作,都是真刀实弹。 每一次冒险,都惊心动魄。 在谁人没有殊效的年代,他就是最吸睛的特技。 1985年,《警察故事》问世,开启香港警匪功夫片先河。 戏里,他是惩恶扬善的热血硬汉。 戏外,他以命相搏的狠人。 翻越高楼,用手触电。 脊椎受损,骨骼脱位。 一度休克,险些瘫痪。 危险可想而知。 可华人武星的招牌,也是如许打拼出来的。 2016年,奥斯卡将终身成就奖颁给成龙。 他成为华人史上第一人。 如今,《警察故事》系列陆续出了6部,横跨数十年。 但英雄迟暮。 从业50多年来,他摔断数根骨头,留下一身伤痛。 再也打不动,拼不动。 随着谁人辉煌的香港时代,安静退隐二线。 无数人只能感叹,成龙之后,再无成龙。 08 80年代的香港,另有很多精彩未叙。 当时间,古天乐还深陷牢狱。 温拿五虎在红磡举行十周年怀念演唱会。 徐克、许鞍华海外求学归来,带着最先进的技术,要在影戏圈大展身手。 …… 现如今,时代变迁,潮流更迭。 香港的一众传奇,纷纷落幕。 其中,有人隐退。 有人长辞于世。 有人不再辉煌。 星光黯淡,华章难续。 谁人最繁华的香港,只能活在无数人的情怀里。 那些认识的人,疯狂的事,不可复刻的经典,无不令人嗟叹。 但没关系。 有些人,有些事,虽已远去,却不会落灰。 他们在你我心中,永远鲜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