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88年4月的一天,邓颖超吩咐工作人员的话。 在这段时间里,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写下了《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这不但是对自己余生的交待,更是对丈夫周恩来的怀念。 来往信函片段 也是邓颖超这种对生死离去的超脱勇气,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今天的简史档案馆就跟大家聊聊邓颖超面对生死之事的勇气的故事。 邓颖超退休之后的生活1988年,邓颖超辞去了全国政协主席的职务,毕竟岁月不饶人,邓颖超也以为自己是真的开始力不从心了。 退下来后,邓颖超开始着手操办自己之前从来没有办过的事情,例如中秋节聚会,现在退下来了,邓颖超立马决定请大家来做客。 中秋那天,邓颖超吩咐工作人员把客厅内外从来不开的灯全部打开,表示对客人的恭敬和欢迎。 邓颖超 晚上7点半,客人们都来了,有平时的同事,也有工作人员带着自己的伴侣,成群结伴的,好不热闹! 邓颖超也高兴极了,立马招呼大家一起合影,合影竣事后,邓颖超又招呼大家吃东西,喝茶谈天,闲聊之余,邓颖超主动起身感谢了大家的服务,在西花厅40多年来,多亏了大家的帮忙。 其实邓颖超和周恩来向来是不喜欢凑热闹的人,但是组织这次中秋晚会,还是成为了邓颖超一生中最为自豪的时候。 除了组织中秋晚会,邓颖超在退休后还坚持读书,从没有一日放弃,没事就喜欢看书读报,花开的时候就赏花,花落的时候就读书,总是不消一刻清闲。 邓颖超 有一次,邓颖超要去欢迎外宾,但是邓颖超没有几件好衣服,衬衣是用白布做的,衬裤也是工作人员用花布条做的,虽然外衣有三套,但是一套是灰花呢子的,一套是咖啡色花呢子的,一套是黑花呢子的,早就不时兴了。 不过邓颖超并不在乎这些,反而黑花呢子的衣服破了之后,邓颖超还舍不得扔掉,吩咐工作人员补好,等将来走了之后再穿,反正穿什么都会烧掉。 虽然邓颖超对自己很节俭,但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却从来不斤斤计较。 有一次邓颖超的护士石惠民得了甲状腺炎,天天都发低烧,半个多月都不见好,人都瘦了一大圈。 邓颖超知道后,亲自安排石惠民在西花厅养病,还让厨师给石惠民做好吃的,多补一补身体。 邓颖超 石惠民于心不忍,以为太麻烦大家了,于是对邓颖超说道:
邓颖超心里明白,也不愿意让石惠民有愧疚,同意了石惠民回家养病的申请,后来石惠民再次高烧不退时,邓颖超立马安排住进305医院,还经常亲自去看望,也是在邓颖超的关心下,石惠民很快就好转了。 说是退休休养,但是邓颖超也没有闲下来呢! 邓颖超多次修改和增加遗嘱退休之后,除了操办着身边人的事情,邓颖超也开始为自己打算起来,开始思量自己的身后事。 邓颖超 其实早在1978年的时候,邓颖超就已经在平时的言行中交代了身后事,从火化一直到穿什么衣服,几乎是面面俱到。 但是邓颖超明白,总归还是要有一个具体的明细,不然只会给大家添上许多麻烦,于是邓颖超决定,留下文字。 这天一大早,邓颖超就提笔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对自己的后事进行了安排,讲了五点遗嘱:
周总理、邓颖超 直到4年后,也就是1982年的时候,邓颖超再次把这份遗嘱拿出来细看,根据当时的情况又补充了两点,也就是第六点和第七点,大致如下:
知道邓颖超又写下两点遗嘱,身边的工作人员心情都非常难受,纷纷劝谏邓颖超,写的太早了,现在还不是时候啊。 邓颖超则是看的很开,反过来安慰工作人员,毕竟邓颖超最不愿意的就是给大家添上许多麻烦。 周总理、邓颖超 或许是以为没有交待清晰,邓颖超在写下这七点遗嘱后,又写下了一份字条,也就是第二份遗嘱,邓颖超吩咐,把处理身后事交托给六个人,分别是: 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杨德中;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李琦; 保健医生张佐良; 警卫秘书高振普;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 秘书赵炜; 赵炜 这份字条,也就是第二份遗嘱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与第一份遗嘱合并在一起:
纵观以来,还没有哪位领导人或者革命前辈像邓颖超这般事无巨细,不论哪一处都想到了处理办法。 但是面对此举,邓颖超的秘书赵炜非常生气,她气的是大姐活得好好的,干嘛要提前立下遗嘱,这着实是不吉利啊。 但是邓颖超之以是会提前留下遗嘱,也是因为想让大家处理起来更加方便,仅此而已,不想给大家添麻烦罢了,赵炜得知缘故原由后也是忍不住的落泪。 邓颖超 后来在邓颖超去世后,大家便是按照这14点遗嘱进行分配处理,邓颖超的安排,也实着实在的为大家省下了许多工作。 邓颖超写信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然,邓颖超之以是能够坦然交待自己的身后事,是因为邓颖超是一个绝对的唯物主义者,对生死已经有一种豁达的态度,把生死问题看的很透。 不过在社会上,大家对于安乐死的问题辩论很大,邓颖超得知后,立马旗帜光显的表示支持安乐死。 1988年的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一档叫做《午间半小时》的节目,这期节目里有一位北京首都医院的大夫谈论安乐死。 《午间半小时》专栏丛书 邓颖超很感兴趣,一字不漏地听完了整个节目,听完后,邓颖超还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栏目的工作人员写了一封信:
有了邓颖超的支持,《午间半小时》栏目也继续坚持做着节目,后来经过邓颖超的同意,节目将这封信播放了出去。 邓颖超、周总理 播出后,许多人都为邓颖超这种面对生死的豁达和坦诚态度而感动。 秘书赵炜得知后,还故意开玩笑询问邓颖超,说大姐难道不怕死吗? 邓颖超听后认真的回答并不怕死,这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什么情况下都不怕死,能活到今天是没想到的,死是自然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在1989年10月16日的时候,邓颖超还向当时的国务院总理表达了意见,那就是生命竣事时,不要抢救,批准安乐死。 云云豁达胸襟,当真令人敬佩! 邓颖超的身体出现衰竭1991年7月27日,邓颖超住进了医院,这次是因为突发肺炎引起的高烧不退。 周总理、邓颖超 记得前次住院,还是因为邓颖超做胆结石手术的时候,当时邓颖超除了患有胆结石,还患上了老年抑郁症和帕金森氏病的症状。 因此邓颖超总是控制不住的发脾气,但是幸好治疗实时,抑郁症仅仅3个月后,就有所好转,而胆结石等症状也得到了显着救治。 因此这一次,大家都以为邓颖超一定能像前次一样,勇敢地挺过去。 但是住院后,邓颖超的高烧一直不退,因此在住院第5天后,经过中央批准,邓颖超接受了一次手术。 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到了8月17日的时候,邓颖超又开始出现肾衰竭,万幸经过抢救,脱离了伤害。 西哈努克亲王 病情好转之后,许多人也来医院纷纷探望邓颖超,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莫尼克公主也前来探望,这让邓颖超很是高兴。 1992年1月23日,这一天是邓颖超的88岁生日。 生日当天,来的人格外多,大家都瞒着邓颖超,把隔壁房间布置得喜气洋洋,这统统邓颖超都不知道。 等到房间布置好了之后,秘书赵炜才推着邓颖超来到隔壁房间里,告诉这是为邓颖超准备的惊喜。 邓颖超笑着说道:
赵炜 秘书赵炜也表明道,88岁但是个好生日呢,叫做米寿,是个祥瑞的好日子,当然要好好过了。 这一天,邓颖超在大家的祝贺声中过得很是舒畅。 1992年炎天,或许是炎热导致,邓颖超的身体极不稳定,身体多有炎症的出现,全身器官功能出现紊乱。 清醒的时候,邓颖超就吩咐大家不要再照顾她了,也要关心其他的同道们。 7月初,邓颖超的情况更糟了,脉搏加快,呼吸缓慢,医院急忙向中央报告。 1992年7月11日6时55分,邓颖超在平静中停止了呼吸,走得很忽然,但是也很安详,没有受什么罪,这或许也是一种福气。 邓颖超 当晚7时,电视里传出哀乐声,播音员也以沉痛的心情宣告了“党和国家杰出领导人、中国妇女活动的先驱邓颖超同道逝世”的不幸消息。 7月17日上午,按照邓颖超生前要求的“丧事从简”的遗愿,只举行了简短的告别仪式,8名战士抬着邓颖超的灵柩走出告别室,送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邓颖超安卧在鲜花和长青盆景簇拥着的水晶棺材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是那样安详。 7月18日,邓颖超的骨灰从北京运往天津,因为天津在邓颖超的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除了是童年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更是在那里碰到了自己相知相许一辈子的亲人。 赵炜亲吻离别的邓颖超 因此在邓颖超的心里,天津就是她的第二故乡。 当灵车进入天津后,许多群众已经早早地期待在马路两旁,佩戴着白花手举着横幅站立着,他们是为了来送邓颖超一程啊! 随后在天津市大礼堂,大家对邓颖超的骨灰进行了最后的祭奠之后,邓颖超的骨灰也被送上了“新海门”号汽船。 12时15分,随着“新海门”号的汽笛长鸣,海河上的全部汽船都拉响了悲哀的汽笛,纷纷为邓颖超的离去感到默哀。 接着,伴着海风的吹拂,邓颖超的骨灰撒向海河里,这下,邓颖超才算是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热爱的天津海河。 撒骨灰 这份情,撼天动地,荡气回肠; 这份爱,缠绵百转,余味无穷; 有人曾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道路上孤零零的流浪者,而这条人生道路明确分为两条路,一条是能回头的路,一条是绝对不能回头的路。 而邓颖超,则是这条人生道路上的勇者,硬生生为自己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而这份勇气和坚持,一定会千古流芳。 周总理、邓颖超 致敬邓颖超前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