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玫瑰代表炙热的爱情,白玫瑰代表纯洁的心灵,而黄玫瑰代表为爱道歉。所以,甄嬛爱的究竟是谁? ○ 本篇是暗黑版《甄嬛传》的大结局,我会用确凿的证据分析,甄嬛末了内心到底爱着谁? 是皇上,照旧果郡王? 我们先来看一个重要的细节,末了一集,甄嬛以太后的装扮出场,在发髻很夺目的位置,带了一支金玫瑰的簪子。 这支簪子和皇上有关。 在甄嬛离宫修行期间,皇上有一次探访碎玉轩,睹物思人,拿起这根金玫瑰簪子说:这是她最心爱的玫瑰簪子,她什么都没有带走,就是人干脆利落的走了。 而苏培盛说:娘娘把长相思带走了。 而甄嬛带走长相思的时候,果嬛恋还没有正式睁开,所以可以说,甄嬛当时相思的对象是皇上。 ○ 后来,皇上到凌云峰探望甄嬛,对甄嬛说:若非当初你这般任性,意气用事,朕又怎么会舍得让你出宫?但你若不出宫,朕又怎么会知道竟会对你如此牵挂? 这是傲娇皇上和甄嬛分别三年之后的变扭表明,他终于明白,他爱的并不是纯元的替身,而是甄嬛本人。 然后,皇上又从龙袍内里拿出这枚玫瑰簪子,对甄嬛说:当初朕曾命你落饰出家,现在为了朕,再度装饰吧。 要知道,皇上来凌云峰之前,是不确定甄嬛是否真的愿意和他和好如初的,但是他仍旧把她最心爱的玫瑰簪子带上。 那就说明,皇上此行,就是来求和的,只不过甄嬛主动,他顺驴下坡就更顺利一点。 再结合玫瑰花的话语。 红玫瑰代表炙热的爱情,白玫瑰代表纯洁的心灵,而黄玫瑰代表为爱道歉。 那编剧安排这一幕,就非常具有深意了。 ○ 但是这枚金玫瑰簪子,甄嬛回宫,到皇上死前,她从未戴过。 但是等皇上死后,甄嬛当了太后,就立刻把这最心爱的玫瑰簪子戴起来。 可以说,为了保证后半部果嬛恋哪怕仅仅保持表面的“真实感”,剪辑煞费苦心。 当然不可能在果郡王在世的时候,就让甄嬛把玫瑰簪子戴起来,当时甄嬛贴身戴的是果郡王送的珊瑚手串(保命用的)。 但是当甄嬛一旦脱离果郡王势力的挟制,开始“做自己,表真心”之后,她立刻就戴上了皇上送的玫瑰簪子。 为了心底残存的爱情,再度梳妆。 甄嬛内心爱的真正是谁,还用我多说吗? ○ 接下来我再说说,甄嬛当了太后之后,和宜修的末了一次见面。 《甄嬛传》有两次浓墨重彩的会面,让我蛮惊讶的。 一次是太后和隆科多死前的详谈,一次就是甄嬛和宜修临死前针尖对麦芒的谈话。 因为按照剧情来分析,我当时觉得没有须要花那么大的篇幅去显现那两次对话。 第一是隆科多本来就是一个次要的配角,为何要将他和太后的那段往事说的那么清楚? 第二是宜修在七十集左右已经宫斗退场,背面整整六集毫无表现,甄嬛回宫之后大杀四方,宜修也没有像样的战术反击,怎么末了搞的宜修像暗黑大boss一样(有表现那么逊的大boss吗?)。 ○ 现在我才明白,因为果嬛恋的“真相”导演不能明说,所以不得不用隐晦的方式,映射到其他场景暗示一下。 太后和隆科多的旧情,暗示着果嬛恋的本质,就是果郡王为了夺取权力,利用甄嬛的爱,在利用的过程中甄嬛已经识破,但是因为果郡王手握把柄(合婚庚帖),甄嬛只能假意周旋,末了用一杯毒酒送果郡王上路。 而宜修,我曾经说过,宜修就是女版果郡王。 宜修控制安陵容用的招数,和果郡王控制甄嬛的招数,很多都非常相似,头脑方式也像。 宜修也打着爱的旗号,害的皇上差点断子绝孙。 而果郡王打着爱的旗号,害的甄嬛差点满门抄斩。 所以甄嬛带着皇上赐予的金玫瑰簪子,专门去找宜修中门对狙,这就不仅仅是她和宜修两个人的恩怨了。 ○ 这是甄嬛对果郡王的嘲讽(我爱的照旧皇上),也是甄嬛为死去的皇上向宜修讨回公道(你害的先帝差点断子绝孙,所以你一辈子只能当皇后)。 最重要的莫过于这句话。 宜修:你竟不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天下间竟然有你这样的额娘? 甄嬛:当皇帝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事。先帝生前受了后宫多少算计,连他自己都算不清。 你们想想,皇上和果郡王若泉下有知,听到这话,会是什么反应? 甄嬛此时,完全站在皇上的角度,替皇上伸冤,替皇上喊屈,为皇上成全,若她不爱皇上,她又何苦呢? 难道她精神分裂? 内心爱着果郡王,然后在举措上完全向着皇上? 我觉得,甄嬛也在用这种虚伪的方式报答果郡王。 果郡王口口声声说爱她,但是做出来的事,都是把甄嬛至于危险的境地。 甄嬛也口口声声说爱果郡王,但是做出来的事,都是挖果郡王的墙角,推果郡王的宝塔,这才叫礼尚往来,相得益彰呢。 ○ 然后我来说说弘曕入嗣和玉娆最终的结局。 乾隆:今日慎郡王上书,说膝下唯有一女,希望以果亲王之子入继。 这句话的信息量也非常大。 膝下唯有一女说明慎郡王和玉娆是有生育能力的,而玉娆比甄嬛还小好几岁,正是二十几岁的大好年华,怎么就“王嗣无继”了呢? 说明乾隆登基之后,玉娆就彻底从棋子,酿成弃子。 所以慎郡王宁可把王嗣传给果郡王和孟静娴的孩子,也不愿意把爵位传给他和玉娆的孩子。 以后玉娆只能和慎郡王保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再也不会有所出了,否则生下男孩,岂不是要威胁元澈的王嗣地位? 慎郡王也是在用这样方式来报复甄嬛:你所最爱的妹妹,在我的手里,永远都得不到幸福。 就算看在太后亲妹的面上上,表面给予尊重,但是也没有什么夫妻温情可言。 ○ 当然,元澈入继慎郡王府,也导致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果郡王无嗣了。 慎郡王上书的时候当然可以猜到这个结果,所以他也用这种方式向新帝交投名状。 乾隆自然心领神会:以后再挑好的,继承果亲王后嗣就是。 那什么才是“好的”呢? 乾隆和甄嬛有一段非常微妙的沉默,然后乾隆又向甄嬛讲述了一遍《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那让弘曕入嗣果亲王府,是乾隆和甄嬛事先探讨好的,照旧乾隆欺压甄嬛做的决定? 我觉得以甄嬛和乾隆的默契,根本用不着事先探讨,更不存在欺压,事变已经发展到如此田地,只要临门一脚,就可以永绝后患,又何须欺压? ○ 这里甄嬛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弘曕曾被先帝议储,若是外头再起闲话动摇江山,岂不是哀家的罪过。 只要弘曕一天照旧皇子的身份,有继位的可能,就免不了被当成棋子利用。 此时慎郡王看似对新帝俯首称臣,又何知他是心悦臣服,照旧另有想法,以图东山再起? 甄嬛也怕弘曕末了会成为另一个果郡王,为了不可能成功的野心,枉送了性命,索性就塞进果郡王一脉,让他当一个富贵闲人算了。 乾隆心领神会:额娘思虑周详,儿子自然应允。以后等弘曕长大,儿子会让他享亲王尊位,一生荣华。 这也是乾隆被封宝亲王的时候,甄嬛说的话:若是弘曕以后要封亲王,额娘希望由你来封。 又是一次圆满的利益交换。 以绝无继位的可能来换一生荣华。 也可以说是甄嬛爱子的用心良苦。 ○ 乾隆走后,甄嬛说累了,在床上,晃晃悠悠,恰似做了一场一生的长梦。 大家仔细看导演精心截取的片断,果郡王只有三分,皇上倒有七分。 且杏花微雨的初见,姣梨妆的娇羞,凤凰于飞的意气风发,洞房花烛的一滴清泪,点点滴滴,都与皇上相关。 若甄嬛最终真是恨毒了皇上,又何必在末了的梦中念念不忘? 只是这段感情开始美好,中间苦涩,结局潦倒,最终照旧错过了。 空余一缕玫瑰的残响,停顿发间,聊表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