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叫《庐山恋》的电影风靡天下, 这部电影不仅开启了国内荧幕史上的“第一吻”, 更是寄托了整整一代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在中国电影史上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饰演女主角“周筠”的张瑜也一炮而红,成了家喻户晓的“双料影后”, 1984年,正值古迹顶峰期的张瑜和“第五代导演”张建亚喜结连理。 新婚仅1年后,张瑜就“抛下”丈夫和风起云涌的古迹,远赴美国留学, 临别前,她对张建亚说:“你等我,学成了一定回来!” 然而,张建亚这一等就是6年,最终却等来了离婚的结局, 如今31年过去,这对昔日夫妻各自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天差地别, 当年的张瑜为何做出那样的决定?如今的她有过悔恨吗? 01 1957年,张瑜出生在上海的一个高干家庭, 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优渥的家境也让张瑜受到了良好的教诲, 张瑜从小就能歌善舞,在学校里也是文艺骨干,常常组织同学们排练演出,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张瑜一直被父母当成掌上明珠来疼爱, 父母没有那种盼女成凤的愿望,只希望女儿能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因此,他们没有给张瑜报过任何培训班,只是让她参加了一门游泳课, 当时的张瑜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未来会成为一名大红大紫的演员。 1973年,16岁的张瑜在华山中学读书,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悄然而至, 上海电影制片厂要把小人书《一分之争》拍成电影,到各个学校寻找符合的小演员, 当剧组来到华山中学时,张瑜对表演不太感兴趣,本来没有打算报名, 但有一位同学有些胆怯又想尝试,就叫上了张瑜陪她一起去口试, 结果,电影导演在口试了好几个女生后都不满意,看到张瑜却眼前一亮, 张瑜被叫上前去表演才艺,她就跳了一段《草原英雄小姐妹》, 正是这一段舞蹈,让张瑜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角色。 在进入剧组《一分之争》后,张瑜出色的表现让导演赞不绝口, 虽然这部电影最终没能上映,但张瑜也因此踏上了演艺道路, 中学毕业后,张瑜就进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成为了一名正式演员, 一开始,没有表演基础的张瑜只能跑龙套,饰演一些没有台词的小配角, 但她似乎天生就是干这一行的,对表演的领悟能力非常强,演技提升得很快, 而且张瑜外形姣好、性格开朗,每次拍戏时都能得到剧组一众导演、演员的好评, 于是在1977年,张瑜得到了谢晋导演的青睐,先后出演了电影《芳华》《春苗》《啊!摇篮》, 这些作品进一步磨砺了张瑜的演技,为她之后的大放异彩打下了基础。 不同于张瑜进入演艺圈的阴差阳错,张建亚对于表演是发自心田的热爱, 张建亚比张瑜大6岁,出生在福建莆田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是科研工作者,母亲是教师,张建亚2岁时跟随父母来到上海生活, 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张建亚的童年过得很孤独,也养成了内向、忸怩的性格, 中学毕业后,因为高考制度的取消,张建亚没能如愿考上心仪的大学, 但他也被分配到了上海市静安区房产局工作,捧起了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虽然生活过得安稳,但张建亚却不肯安于现状,他想追求更多精神上的东西, 有一天,张建亚在路过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时,被里面表演的话剧深深吸引了。 张建亚就这样爱上了表演这门艺术,也对舞台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每天下班之后,他都会到工人文化宫观摩和学习话剧,有时也会上台表演, 1974年,单位得到了一个推荐上大学的指标,领导打算把名额给张建亚, 虽然上大学是张建亚的梦想,但他一听是体育大学就拒绝了,因为和文艺不相干, 第二年,单位又打算推荐张建亚去读理工大学,学一门技术在当时可是个香馍馍, 但张建亚的想法却很坚定,除了表演话剧什么都不感兴趣, 父亲得知张建亚放弃了这么好的机会,只是为了去当“戏子”,顿时气急败坏。 好在念念不忘,必有反响, 张建亚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终于让他等来了一份好的机遇, 1975年,他得到了著名导演舒适的欣赏,被借调到上影厂话剧团当演员, 虽然是没有体例的临时演员,但张建亚对待舞台也一样严谨和认真, 他不仅什么角色都能演,还会唱京剧、打快板,是团里最多才多艺的人, 性格踏实、工作努力的他在团里也有很好的人缘,大家都很喜欢他,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建亚和张瑜在上影厂里相遇相识,今后开启了两人的缘分。 02 虽然张瑜和张建亚都是上影厂的演员,但之前也执偾点头之交, 真正让两人熟络起来的,是一次借书的经历, 有一天,张瑜想找老前辈焦晃借书,但却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 同事郭凯敏知道张建亚和焦晃关系很好,于是带张瑜找到了张建亚, 两人第一次认真对视,张建亚面对眼前的大美女,内心又仰慕又胆怯, 在把张瑜带到焦晃家里借到书后,张建亚又把她送回了家门口, 经过这次接触,张建亚喜欢上了漂亮大方、热情随和的张瑜。 当时,张瑜已经拍了好几部电影,是厂里重点栽培的表演人才, 而张建亚不仅是临时演员,而且还是个默默无名的跑龙套, 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张瑜,于是只好把这份喜欢藏在心底, 他在心中发誓一定要成为更优秀的人,到那个时候再向张瑜表达爱意, 不久后,张建亚就带着这份冲劲儿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 但27岁的他年事超过了表演系的限制,于是就改报了导演系, 有了在话剧团摸爬滚打的经验,张建亚从1000多个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了被录取的6人之一,和张艺谋、陈凯歌等成为了同班同学。 当张建亚在不断前进的同时,张瑜也迎来了古迹的顶峰时期, 1980年,张瑜和郭凯敏主演了电影《庐山恋》,她饰演女主角“周筠”, 这部电影上映后火遍了大江南北,在票价仅两毛一张的当时,斩获了高达1亿元的票房, 影片中男女主角美好的爱情,秀丽的庐山风光,都让无数观众心生荡漾, 而且张瑜和郭凯敏还在影片中献上了中国大荧幕史上的“第一吻”, 虽然只是在面颊上蜻蜓点水的一吻,但在那个守旧年代绝对算是“大尺度”了, 张瑜凭借此片成了“国民偶像”,还获得了第4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同年,张瑜还主演了电影《巴山夜雨》,饰演先进女青年“刘文英”, 这部影片让她获得了第1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成为了“双料影后”, 张瑜彻底大红大紫,她在电影中穿过的衣服都成了当下最盛行的时装, 每次她收支上影厂和住处,都会被粉丝们围得水泄不通,因此只好乔装打扮, 她的邮箱里也塞满了各种工作邀约,还有许多大佬想请她吃饭的邀请函, 以及从天下各地络绎不绝寄来的求爱信件。 当时,张瑜拍戏是没有片酬的,每个月依然只能拿到47元的固定工资, 突如其来的爆红没有让她尝到太多长处,反而是感到了困扰和焦头烂额, 1981年,张瑜参加金鸡奖和百花奖的颁奖典礼,入住的酒店被记者们包围, 她形容:“感觉自己就像住在一个透明的监狱里,做什么事情都被人看着”, 对于张瑜来说,演戏是她的一份古迹,她想要踏踏实实地演好每一个角色, 比起名气,她更想要的是精进自己的演技,学习更多的表演技巧, 张瑜的追求和理想,张建亚非常可以或许明白,他是那个最懂她的人。 1982年,张建亚从北电导演系毕业,和谢小晶、田壮壮共同执导了电影《红象》, 在那之后,张建亚正式踏入了导演行业,逐渐形成了锐意进取的摄影风格, 同年7月,张建亚终于有勇气向张瑜告白,倾吐了多年的爱慕之情, 对于文艺古迹有着共同追求的两人,颇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本来不打算谈爱情的张瑜也慢慢对张建亚心生好感,两人走到了一起, 爱情后的两人感情非常要好,但也差点因为一场意外而分手。 当时,上海有两个女孩子在两本杂志上分别看到了张瑜和汪嘉伟的照片, 汪嘉伟是当时最红的排球明星,也是无数少女心中的国民男神, 两个女孩就有了个恶作剧的想法,能不能把这两个最红的人联系到一起? 于是她们冒充张瑜的口吻写信寄给汪嘉伟,没想到对方居然真的相信了, 其实,汪嘉伟身边已经有了女朋友,是国家女排队的运动员张洁云, 虽然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没想到汪嘉伟的内心也爱慕着张瑜, 就这样,汪嘉伟和“假张瑜”开始互传书信,双方还交换了定情信物。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国家女排队的耳边,众人都以为是张瑜“插足”别人的感情, 眼看绯闻闹得沸沸扬扬,张瑜只好赶紧出头澄清,这个写信的人不是自己, 当时的她随中国电影团在澳大利亚访问,行程和信件里提到的完全不一样, 这下这位“假张瑜”终于露出了马脚,汪嘉伟才知道自己被“耍”了, 这次的乌龙变乱很快过去,好在没有影响到张瑜和张建亚的感情, 但汪嘉伟和女友的感情却因此破裂,一时间颜面尽失的他连夜跑到了国外。 03 1984年,张瑜和张建亚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两人琴瑟和鸣, 婚后的张瑜依然一心扑在古迹上,主演了《清水湾》《雷雨》《明姑娘》等电影, 她的每一个角色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把各种奖项都拿了个大满贯, 可头上越是有光环的加持,张瑜就越难满意于现状,她还想要再上一个台阶, 加上张瑜没有上过大学,这是她一直以来的遗憾, 于是在结婚刚满1年的时候,张瑜就报名了北电的明星班,想要继续提升演技。 可当她来到学校后,校长谢飞笑着和她说:“你演戏都那么锋利了,这里哪还有老师能教你,你应该去美国好莱坞深造才对”, 张瑜听完这话后思索了一会,就决定听从校长的建议,去美国留学, 可当她回家和张建亚探讨时,他提出了反对:“我们才刚结婚,难道就要分居两地?”, 张瑜只好认真地向丈夫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还发誓说:“你等我,学成了一定回来”, 见妻子的态度云云坚定,张建亚选择了明白并支持她的决定, 1985年,张瑜独自踏上了前往前往美国的飞机, 她来到了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开始学习电影电视制作专业。 留美求学的日子并不轻松,张瑜为了节省开销租住在一间地下室里, 为了赚够学费和生活费,她每天上完课后还要去兼职做两份家教, 不仅忍受着没有亲友的孤独,还要克服独自在异乡的种种不顺应, 好在张瑜是个很坚强的女人,这些她都一个人扛了下来, 那6年里,张瑜和张建亚都只能通过书信联系,两人相聚的次数寥寥无几, 他们一个在国外忙着学业,一个在国内打拼古迹,早已没有了共同的生活, 渐渐地,他们的感情被时间和距离慢慢冲淡,这段婚姻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1991年,两人没能经受住异地的考验,最终选择了和平离婚, 离婚后的两人都感到很痛苦,但也都明白这段感情终究是回不去了, 张瑜只好选择用学习和工作来麻痹自己,一心想要进军好莱坞, 但好莱坞哪里是那么容易闯荡的?尤其是对于她这样一个没配景的华人, 好频频口试的结果都不如意,能接到的角色和剧本也让她觉得很难发挥, 正当张瑜犹豫要不要回国发展的时候,台湾制作人向她发来了工作邀约, 之后的3年里,张瑜在台湾拍了《一代名妓李师师》《红花记》《斩王爷》等电视剧。 1993年,许久没有联系的前夫张建亚找到了张瑜, 他说:“我有一部新的故事片想找你来演,你回本地吧,很多观众都渴望着你”, 张瑜听完这话后,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接受了张建亚的邀请, 回国后,张瑜才发如今自己离开的这8年间,国内影视行业已经飞速发展, 无数有力气的新人女演员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她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国民偶像”了, 于是在拍完张建亚执导的《王先生之欲火焚身》后, 张瑜打算正式转型制片人、导演,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张建亚的支持和帮助。 虽然两人已经不再是夫妻,但他们依然是最懂得相互的好友, 1995年后,张瑜第一次以制片人的身份参与了电影《太阳有耳》, 除了她在美国所学的知识发挥作用,也离不开张建亚在背后的指点, 之后的日子里,张瑜除了投资和制作电影,还在东南亚开了金矿, 进军商界的张瑜逐渐成为了一个独当一面的女强人,古迹也节节高升, 但这么多年以来,她始终没有再开始新的感情,都是孑然一身, 如今65岁高龄的张瑜膝下无儿无女,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 2000年,张建亚和一位圈外人再婚,夫妻俩在上海定居, 不久后他就升级做了父亲,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张建亚也依然活跃在演艺圈里,古迹不断攀登着新的高峰, 执导出了《大闹天宫》《紧迫切降》《爱情呼唤转移》等票房和口碑都很优秀的作品, 近几年,还参演了《我和我的家乡》《1921》《我和我的父辈》等爆款电影, 虽然张瑜和张建亚已经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但他们都还关注着相互, 每次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就会像最好的朋友那样,向对方伸出援手。 如今,71岁的张建亚和老伴过着清静而温馨的生活, 他的孩子也已经长成了懂事孝顺的成年人,不需要老两口操心, 精力充沛的他还在继续执导和参演电影,从未放下对艺术的追求和喜爱, 而张瑜却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昔日的一线女星也早已不复当年的光彩, 离婚后只身了31年的她,如今过着一个人旅行、健身的悠闲日子, 两人当时的婚姻是一个遗憾,但一切都早已随时间消散在了往事中, 女神固然会老去,不过张瑜一样可以活得优雅从容,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只是不知道,当张瑜有一天回想起往事,会不会悔恨当初的决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