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7日,高晓松的一则微博将“朴树”和“周迅”送上了热搜。 再次将他们曾经的恋情曝光于大众面前。 如今,二十年过去,再看朴树、周迅的感情, 才明白分手对他们来说,擦?鲱好的选择。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用来形容朴树,再合适不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出走半生,归来剩下的是什么? 油腻?眼神浑浊?颓废?志自得满?疲惫? 不管是什么,生命的痕迹如此清晰透彻地烙印在身上,挥之不去。 而朴树,一如往昔的老头衫、格子衬衣、大短裤、马丁靴, 没有油腻感,只有目光清澈,干净如雪。 大家称颂or羡慕他,他却保持着清醒:我就觉得我没那么好。 对于俗世来说,朴树就像一个过客, 在别人屈服或征服的时候,他冷冷地,理智地保存了自己的朴拙与完整。 时间回到1995年,音乐人高晓松接到一个年轻人的电话,他要卖歌。 于是,在一个小树林边,高晓松第一次见到了朴树。 在高晓松看来,这是个希奇的年轻人,斜刘海、长发飘飘,眼神清澈又冷漠,一脸高傲。 浑身透着肉眼可见的拧巴与不屈服,带着对外界的戒备与疏离。 见年轻人迟迟不开口,高晓松问:就是你要卖歌吗? 他说:是,我是朴树。 高晓松让朴树唱唱他要卖的歌曲,一开口就镇住了高晓松。 他说:你能写能唱,人长得也好,干嘛卖歌,自己当艺人不更好? 朴树的回复,再次震惊了高晓松。 他说:我觉得现在音乐圈的人都是傻*,我卖歌赚钱,自己出唱片。 如果是一般人,早就被气走了,但是高晓松不是一般人。 他慧眼识英才,一口答应要帮助朴树出唱片。 朴树一听这话,终于乐了。 他觉得如许很好,自己能够专心搞音乐,就很好。 这就是朴树,对世俗不屑一,骨子里带着对音乐的执著。 也只有音乐,才能够激起他的热情。 后来,朴树和高晓松签了合约, 4年以后,朴树如愿推出了自己第一张个人专辑《我去2000年》。 内里写满了对新世纪,对千禧年的期待。 当时整理专辑曲目标时候,考虑到专辑主题, 朴树非常反对将《白桦林》放到专辑内里,但是遭到了高晓松的强烈拒绝。 为了说服朴树,高晓松反复劝说朴树,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朴树点头答应了。 不出高晓松所料,这张唱片一经推出,直接卖破50万张,朴树一炮而红。 一夜之间,朴树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无数人的偶像 朴树的音乐到底有多能感动人? 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这张专辑里,有一首歌《New Boy》 内里有几句歌词:我看见到处是阳光,快乐在城市上空飘荡, 新天下来得像梦一样,让我暖洋洋。 跟千禧年多么的搭调。 20年后,这首歌在一个综艺节目上被一个年轻乐队翻唱,唱哭了嘉宾张亚东。 不过也很少有人知道,朴树曾经为这首歌重新填词,把名字改成了《永远年轻》。 这一次的歌词,变成了:Just那么幼年,还那么骄傲,两眼带刀,不肯求饶。 果然,很朴树。 果然,这世上,没有几个朴树。 四年后,2003年,朴树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生如夏花》,更是引爆乐坛。 内地最佳男歌手”、“内地最佳唱作人”、“内地最佳编曲”、“内地最佳制作人”...... 各种奖项,朴树拿到手软。 然而,盛名之下的朴树,其实很不快乐。 这些灯红酒绿、锦衣华服、金屋玉食、万人追捧与他的内心,格格不入。 他骨子里的执着与朴拙,不允许他沉沦俗世。 他对这统统,如此不屑,如此鄙弃。 各种商演如纸片一样飞来,朴树的时间,被越来越多的演出占据。 他对这统统都很愤怒,开始拒绝统统商业行为,跟经纪人之间频频开战。 第一张专辑推出后,适逢2000年春晚, 现在的年轻人,大抵不知道当年这个年份有多么的特殊。 末日传言、新世纪的躁动等,都让这一年格外不同。 这一年的春节,普国同庆,春晚也顺应潮水,不断推新,光主持人就有二十多位。 港台艺人大批量出现在春晚舞台上,也是首次。 像章子怡,董洁等人都是第一次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 她们青涩的脸上,写满了高兴和意气风发。 所有人的脸上都是掩不住的开心,除了朴树。 这也是他第一次上春晚,与其他明星的格外兴奋相比, 朴树耷拉着一张脸,从头到尾连一丝笑容都不舍得暴露来 和周围喜悦的氛围大相径庭,大家不知道的是, 就是如许的严肃,能够出现在这个舞台上,也已经是朴树的妥协。 前几天,为了保证演出结果,导演组跟他商量要求他假唱, 他直接拒绝,后来更是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经纪人打电话给他,骂他:你怎么那么牛X?: 朴树回怼:我他*一点都不快乐,我不喜欢。 经纪人指责他:你是要毁了所有人吗? 朴树被说服了,他最终选择了妥协,也是最后一次妥协, 之后,他开始明目张胆地跟这个天下格格不入。 在世俗的尺度面前,他选择了做自己。 几乎每一个颁奖典礼上,他都是同样的形象:拘谨、紧张永远背着书包, 感谢词永远都是一句:谢谢大家。 经纪人给他安排的各种采访,他统统拒绝。 他说自己抱病了,不能出去。 公司安排的各种商演活动,他直言:不想去。 实在扛不过去(没有骂过经纪团队),就憋着气,带着怨气,上完节目,继续自闭。 他不明白,这个天下怎么了,他只想做音乐,为何要被卷进这巨大的洪流中呢? 他挣了很多很多钱,随随便便一场演出,都是一套房的钱。 他的商业价值,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却也剥夺了他从音乐中获取的快乐。 他摸着自己心爱的吉他,却弹不出一个音符,他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中难以自拔。 终于决定了结这统统,盛名之下无虚士, 在事业最优美的时候,在所有人都认为他前途无限的时候, 朴树关闭了自己,从此,十年不相见。 很多人猜测,导致朴树自闭十年的原因。 不仅有音乐与世俗的摩擦与碰撞,还有一份情绪的灼伤,她就是周迅。 朴树与周迅的情绪,媒人是高晓松。 2002年,高晓松在策划自己的影戏《那时花开》 男女主人公,他分别选了朴树和周迅。 这部影戏,其实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于当时而言,风格过于大胆,拍摄手法带着明显的生疏与青涩。 主题也不是大众的,而是沉重的思考,如风光阴,滚滚红尘。 人们之以是对它津津乐道,不过因为朴树与周迅。 那段因戏而起的恋情。 那一年,朴树27,周迅26,都是最好的年纪。 朴树与周迅的相恋,是高晓松意料之中的事变, 这两个人,太多相似之处了。 初见面,是在一间教室。 周迅主动打招呼:我叫周迅,演员。 朴树的沉默依旧,他吭哧了好半天才回复:我叫朴树。 他们同样沉默与孤寂,脑回路清奇,晚上起来看到冰箱,会说“孤独是三角形的” 面对孩子,他们同样不敢要,因不敢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 如许的相似,文艺,清高,寂寞,成熟又纯真, 注定两个人会从戏里走到戏外。 朴树对人,一贯冷漠,但是面对真爱时,却暴露完全不同的模样。 在周迅面前,他的朴拙坦露无疑, 一贯沉默的他,对着周迅能够滚滚不绝地说上三天三夜。 乃至为了让周迅在车上多睡一会,守在车门口。 两个同样朴拙的人相恋有多可怕? 高晓松说,当时两个人在片场,就像连体婴儿,总是腻在一起,视旁人如无物。 乃至惹毛了高晓松,因为开工时间过了很久,两个人却还在你侬我侬,不舍分开。 关于这段情绪,坊间还有个传闻, 据说,当时周迅跟贾宏声还没有分手。 有一天周、贾二人窝在家里看电视, 电视上正在上演颁奖典礼,朴树正是领奖人 让贾宏声吃惊的是,朴树脖子上的项链如此眼熟, 竟然是自己送给周迅的礼物。 贾宏声一气之下,将周迅扫地出门。 这个坊间小道消息,被人传得沸沸扬扬。 后来贾宏声出往返应,说其实不是项链,而是衣服。 而且他也没有把周迅扫地出门。 但是后来他又出来澄清,说周迅朴树在一起的时候,其实他和周迅已经分手了。 孰真孰假,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了。 随着朴树和周迅的分手,这段过往,更是无人在意。 两个人究竟为何分手?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周迅爱上了别人,一个模特, 有人说是周迅常年拍戏,两个人聚少离多。 大众看来,周迅这个精灵般的女人,如玫瑰花一般,敢爱敢恨, 爱时绚烂夺目,来如夏花,恨不得生死相随。 豪情散去时,也及时抽身,不会委曲求全。 只是,朴树,据说被这段情伤得很重 他自闭十年,是否也有此原因? 十年后,朴树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仍是那么朴拙、纯粹。 2013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坦诚自己过去的日子里,其实是抱病了。 过去的十年,他一直在跟自己抗争,抑郁症深深纠缠着他。 谈到过去的十年,他跟鲁豫说:混呗。 李响追问他时,他吞吞吐吐, 终于说了实话:我不知道,对音乐没感觉,我感觉自己在走下坡路 最终,对于那十年,他没有给大众一个具体的说法。 2014年,他带着《平凡之路》回归, 每个人都从歌曲里听到了他的呐喊。 那年他41岁,不惑之年。 对如许一个天之骄子,观众给予了充分的宽容和爱护。 毕竟,他身上的清清白白,是多少人的梦啊。 朴树一如既往地朴拙坦诚, 上跨界之王时,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要来到场节目, 他耿直发言:说实话,我这段时间真的需要钱。 全场,包括电视机前的人们,哈哈大笑。 只有朴树,一脸严肃。 因为他在做MV拍摄,是真的需要钱。 他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笑的,正如人们不理解他怎么能如此耿直 人们习惯了以“假面”示人,习惯了活在套中。 面对如许的人儿,大家反而不知所措,反以为是异类了。 那时节,“朴树缺钱”成为一个居高不下的热搜话题 以至于后来到场别的节目,表现得很共同的时候。 人们都在猜测:朴树,又缺钱了? 再次出现的朴树,一如既往地才华横溢、朴拙纯粹。 带着跟过往的和解,包括对周迅的情绪。 这些年,他身边有了一个视他如宝,容忍他统统的老婆——吴晓敏。 如今,二人已经结婚17年,但可惜的是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 周迅身边,很多人走走停停,李亚鹏、李大齐,2014年,花落高圣远 巧合的是,周迅大婚之日,正是朴树回归之时。 跟平凡人“分手即是仇人”不同,这两个人,分手之后,亦是朋友。 周迅的朋友都在庆贺她新婚之喜时,她却在朋友圈转发《平凡之路》; 朴树演唱会,周迅会送去花篮。 周迅新影戏上映,朴树会去捧场。 高晓松曾说,他跟周迅提起过朴树当年为她守车之事。 周迅笑了,但是眼里含着泪花 如许的两人,太过相似,以是没故意难平,只有知己难逢。 与他们而言,过去的就是过去了,生命的痕迹在,但是未来还是可期。 现在的朴树,出现在大众眼中时,不再是过去的拧巴严肃,更多的是笑呵呵。 他穿着运动裤,骑着小电驴,穿梭在街巷。 有时也会忽然带着乐队,出现在北京街头,有人问他在干嘛, 他说不干嘛,就是想唱给那些早出晚归的人,那些生活特艰辛的人。 而周迅,竣事与高圣远的婚姻之后,没有再婚, 她跟阿雅一起到场综艺节目,聊生活,聊人生,带着光阴的从容。 如许的两个人,在各自的范畴里惊才绝艳。 面对自己的人生,也选择了让自己最舒服的姿势, 不委屈自己,与生活和解,朴拙面对,经心付出。 事过,如春梦,春风吹过了无痕。 或许,这才是众人向往的“少年”。 文|沈千鹤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接洽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