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得知山东一位老汉家中有双枪,于是派工作人员上门收缴。 却没想到,遭到了老者的拒绝,老者的口气十分强硬,称本身是合法持枪,有持枪证的。 平凡人听闻大概会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是老汉年龄太大,老糊涂了吧。 但是等工作人员看完老汉拿出的持枪证后,立刻肃然起敬。 只由于在持枪证上,赫然写着“粟裕将军”四个字,原来老者的枪,是粟裕将军给的。 1 老汉名叫滕西远,身世非常地苦。 家中兄弟四人,大哥和二哥年纪轻轻便参了军,留下本身在家中照顾两个弟弟。 为了让两个弟弟吃饱,滕西远只能选择外出乞讨。他深知,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地主老财对本身的压迫。如果想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只有一个办法,便是让人民翻身做主人。 为了这个理想,滕西远选择了和两个哥哥一样的道路,他安顿好弟弟之后,便到场了革命。 因此个子矮小,皮肤黝黑,因此滕西远又被同志们戏称为“滕黑子”。 “滕黑子”虽然看着小,但是本事一点都不小,年纪轻轻,便立下了战功。 1940年,日军组织了扫荡,对滕西远地点的村落进行扫荡,由于滕西远身材矮小,所以并没有被抓到。 逃出来的滕西远并没有只想着本身,而是探求解救乡亲们的方法,因此一直在周边的村庄徘徊。 此时他遇到了两个与部队走散的战友,三个人一合计,打算先侦查敌情,于是便躲在了一个猪圈的后面,准备搜集谍报。不多时,便见到一个日军鬼鬼祟祟地出现在了猪圈里。 此时猪圈里有一头大肥猪,日军看到后,欣喜若狂,举着刺刀便要刺。此时两个战士瞅定时机,一跃而上,将日军踹倒在地,然后一人一边,将日军狠狠地按在地上,动弹不得。 此时刺刀就在滕西远的手上,他只需要狠心一刀,便能送日军去见阎王。 虽然没有杀过人,但是面对日军,滕西远丝毫不手软,手起刀落,刺刀刺穿了日军的咽喉。 行事干净利落,就连两个战士也对滕西远竖起了大拇指,而其手中的这把刺刀,至今仍被他保存在家中。 2 滕西远成功击杀日军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战友都夸赞他大胆、果断。这让滕西宏大受鼓舞,此时他便暗暗发誓,本身未来肯定要多多杀敌,立下更多战功。 机会说来就来,1940年,日军发起“治安强化战”,打算通过围剿的方式清除八路军的有生气力。 滕西远地点的第四支队,在杨家横和敌军发生了交战。面对敌人的强烈炮火,部队要求组织尖刀班,在敌人的阵型中撕开一道口子,掩护部队撤离。 其时只有15岁的滕西远,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尖刀班,冲在了战场的最前线。虽然个子矮小,但是身经百战。仅这一场战役,便手刃了5个鬼子。 期间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惊险的事情,在战斗时,滕西远的腋窝被敌人刺中,倒在地上血流不止。但是滕西远并没有放弃战斗,而是趁着敌人放松的时候,抓起插在本身身上的刺刀,向着敌人的脖颈刺去。 对方怎么也没想到,面前的小孩战斗力竟然如此顽强,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见了阎王。 这一仗,滕西远彻底打出了名堂,15岁便杀掉5个日军,荣获一等功。廖容标将军亲身给他颁奖,还送给他一把德国驳壳枪,这让滕西远非常地兴奋。 要知道,当年我军物资匮乏,不是所有战士都能配备手枪的,只有军衔达到肯定程度,或者是战斗几年的老兵才有这样的待遇,可见廖容标将军对滕西远有多么的看重。 3 而滕西远也没有让廖容标扫兴,随后的几年时间内,滕西远用这把驳壳枪击败了不少日军。军衔也是越升越快,等到解放战争时期,滕西远已经成为了炮兵连的连长。 1947年,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人民野战军势如破竹,连连拿下山东等地。此时的蒋介石再也坐不住了,其集结了32个旅,统共25万人的部队,打算跟解放军决一死战。 战斗开始后,敌11师很快便陷入了粟裕将军的骗局。滕西远的炮兵毗连到任务,到场南麻战役。 部队抵达柳子峪村后开始休整,却没想到遭遇了敌人两个营的兵力。 对方装备精良,如果硬拼肯定要吃大亏,因此滕西远得出结论,只能智取。 他通过敌军行军的方向,推断出他们是从南麻赶来的,长途跋涉下,早已成了惊弓之鸟。 此时最近的援军离本身还有几里地,在援军赶来之前,本身肯定要拖住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 思前想后,滕西远想出一个好办法,他拿出腰间的手榴弹,拔掉引信,丢在了山谷中。 只听砰的一声,手榴弹爆炸,滕西远对着山谷大吼道:“投降不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 此时的敌军刚刚到场完战斗,早已被解放军吓破了胆子,滕西远的一声吼,彻底将他们震慑住了。 甚至没有查清晰情况,便乖乖缴了械,之后,解放军援军赶到,将这伙敌军全部收编。 此时他们才知道,包围本身的竟然只是一个人,羞愧难当之下,差点找个老鼠洞钻进去。 4 滕西远的机智果敢,很快便传入了粟裕将军耳朵中 粟裕将军对滕西远非常地好奇,因此,他要求见一见这个“滕黑子”。 在表彰大会上,粟裕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将两个营的敌军耍得团团转的战斗豪杰,竟然只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 他郑重地将一等功的勋章交到了滕西远的手中,并授予他“孤胆豪杰”的荣誉称号。眼神一撇,看到了滕西远腰间的驳壳枪,跟随他出生入死,已经变得陈旧古朴 粟裕将军二话没说,直接解下了腰间本身的驳壳枪,亲手交到了滕西远的手上。 “好枪配豪杰,“孤胆豪杰”,配得上这把驳壳枪!” 此次,这两把驳壳枪跟着滕西远走南闯北,其睡觉都带着他们。因此,滕西远也有了个新称号“双枪滕黑子”。 解放战争之后,滕西远还到场了抗美援朝等战役,两把枪也陪着他走过了这段时光,直到退役,滕西远留在莱芜工作,负责城区绿化等工作,这两把枪也被他保存了起来。 1982年,禁枪运动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滕西远也在夷由是不是应该将手中的枪交出去。但思前想后,他无论如何也舍不得。于是他特意找到部队,希望能将这两把枪保存在身边。 听说了老人的事迹之后,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热泪盈眶,因此,6202部队特意破例,给滕西远开了一张持枪证,允许滕西远将这两把枪永世保存。 5 时间来到了1996年,山东老汉持有双枪的消息,传到了本地有关部分的耳朵中。 私人持有枪械是个大事,考虑到老者的年龄,有关部分派出工作人员上门为老汉服务,劝他将两把枪上交。 却没想到老者直接从抽屉里,郑重其事地拿出了持枪证,表明本身持枪是有关部分特批的。 经过查询,正如老者所说的那样,听过他的事迹之后,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肃然起敬。原来这位不起眼的老者身上,竟然还有一段如此传奇的过往。 这位老者正是“双枪滕黑子”滕西远。 如今滕西远已经97岁,依旧在世,且身体健康。 寻常没事的时候,便会拿出本身的双枪,细细擦拭,回想这两把枪的往事。 或者出门散散步,去看望本身已经去世的老战友,怀念当年的战火情。 滕西远甚至还想抽空写本回忆录,将本身当年的遭遇全部记录下来。 退休之后的滕西远,相较于之前,反而忙了起来。 无数如滕西远一样的前辈,是他们的奋斗,才换来了我们的今天。 我们还有什么来由不努力,整天自怨自艾呢?殊不知,我们的今天,是当年前辈们做梦也不敢想的盛世。 生于这个年代,我们更应该时时警醒,铭刻汗青,不能让悲剧在我们,在我们的后代身上重演。 与君共勉。 #粟裕# #抗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