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百花奖影后,很多人会想到陈冲、刘晓庆、斯琴高娃等实力派女演员, 但更让人敬佩的,是新中国的第一位百花奖影后祝希娟, 1962年,她凭借电影《红色娘子军》夺得第一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郭沫若为她题词“南国琼花”,周总理亲自邀请她在颁奖礼上跳舞, 在那个年代,祝希娟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火遍了大江南北。 除了在艺术上登峰造极外,祝希娟还拥有令人羡慕的诚挚爱情, 她与丈夫侯烽民不仅是初恋,而且携手走过58年风雨,是真正的白头偕老, 然而到了晚年,儿女双全的祝希娟却和丈夫双双住进了养老院, 这位名留青史的“国宝级影后”,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背后的原因令人泪目。 01 1938年,祝希娟出生在江西赣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 父亲是上海同济大学的教授,母亲是小学西席,家里一共有3个孩子, 祝希娟年事最小,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姐姐毕业于复旦大学, 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祝希娟从小就饱受了诗书文化的熏陶,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她会和父母姐姐一样成长为一名知识分子, 然而战乱的到来,却打破了一家人平静安稳的生活。 从3岁开始,祝希娟就一直和家人过着四处迁移、居无定所的日子, 由于同济大学多次迁址,父亲也带着家人从浙江搬到江西, 厥后又搬到了广西、云南等地,还在四川宜宾生活了6年时间, 由于长期颠沛流离,祝希娟的哥哥不幸染病去世,一家人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那段充满苦难的岁月里,祝希娟和家人互相依靠,养成了坚强的个性, 抗战取得胜利后,祝希娟随家人搬回了上海,重新开始上学读书。 初中时期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祝希娟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长影厂导演赵丹到学校里为新拍的电影《为孩子祝福》选角, 容貌姣好、活泼机灵的祝希娟被选中,参演了此中一个小角色, 第一次接触拍戏的祝希娟感到非常新颖,也被电影的魅力深深吸引, 这次经历让她爱上了表演,一颗梦想的种子在心里悄悄生根发芽。 1956年,18岁的祝希娟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 天资聪颖的她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收到了上戏的录取通知书, 其时的上戏有黄佐临、陈白尘等一众名师坐镇,还有梅兰芳等戏曲各人授课, 祝希娟在讲堂上刻苦学好基本功,还常常向这些大佬们探究和请教, 她不仅在班上名列前茅,演技也在日复一日的锻炼中得到提升。 1958年,还在读大二的祝希娟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机会, 著名导演谢晋筹拍新电影《红色娘子军》,正在探求女主角的人选, 剧组邀请了很多女演员前来试镜,此中不乏圈内的人气明星, 虽然这些女演员的演技很好,却都不符合谢晋对“吴琼花”的想象, 眼看原定的开机时间就要到了,女主角的人选却迟迟没能定下来。 直到有一天,谢晋受邀到上戏来指导学生们演出, 路过后台的时候,他偶然间看到祝希娟正在和一位男生争吵, 只见祝希娟两手叉着腰,一双圆圆的眼睛不甘示弱地瞪着对方, 她气势强大、声音洪亮,一句句话把对方怼得毫无还口之力, 那一瞬间,谢晋仿佛看到了那个顽强凶暴、勇敢倔强的“吴琼花”。 对着祝希娟的神态和举止一番审察后, 谢晋更加确定这个女孩就是饰演“吴琼花”的不二人选, 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刻上前开口询问:“我的新电影需要一个女主角,你愿意来试试吗?”听到这句话时,正在气头上的祝希娟还有些发愣, 但反应过来后的她高兴地连忙点头,当天晚上更是激动得整夜没能合眼。 02 在正式开拍前,祝希娟跟着剧组来到了海南, 为了更好地相识“吴琼花”这个角色,她开始体验“战斗生活”, 祝希娟拜访了原红色娘子军的连长冯增敏以及其他老战士, 在她们的指导下,祝希娟每天穿短裤、打绑腿,在烈日下操练行军, 那段时间,祝希娟严格要求自己像一个真正的战士那样生活, 不仅脸颊被晒得脱皮,手上也磨出了老茧,还剪掉了从小留着的辫子。 祝希娟白天刻苦训练,晚上还要点着煤油灯查阅历史资料, 她根据书中和老战士们的描述,再结合自己亲身体验生活的领悟, 把“吴琼花”的个性揣摩得入木三分,让自己真正和角色融为一体, 正是有了祝希娟和全体剧组的共同努力,《红色娘子军》才气如此经典难忘。 1961年,《红色娘子军》在正式上映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不仅在全国掀起“娘子军热”,还创下了6亿人观看的盛况, 祝希娟饰演的“吴琼花”一角生动形象,得到了观众的同等喜好。 她获得了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成为了新中国首位影后, 郭沫若亲自为她颁发奖状,从此“南国琼花”的名号传遍了全国, 在颁奖晚会上,该片一共斩获了四项大奖,成为了实至名归的大赢家, 这样的结果是祝希娟和剧组都没有预推测的,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惊喜。 但更让祝希娟意想不到的还在后面, 晚会进行到一半,人群里突然传出了阵阵惊呼,原来是周总理来到了现场, 能邀请到总理亲自莅临,这是至今都没有哪个电影奖项能够做到的, 到了跳交际舞环节,全部女生都激动地围上去请周总理跳舞, 而周总理却笑着说:“我的第一支舞,只和今晚的最佳女主角跳”, 祝希娟顿时又惊又喜,没有学过跳舞的她还不小心踩了总理几脚。 郭沫若的题词、周总理的共舞,那个夜晚让祝希娟至今难忘, 但她并没有沉沦在过去的成就中,而是很快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祝希娟说:“我不过是个普通的演员,可能机会比别人好一点而已”, 怀揣着这样朴素的初心,祝希娟在毕业后进入了上海青年话剧团, 在她看来,无论是拍电影还是演话剧都同样具有挑战性, 她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热情面对每一次演出,在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 此后的几年里,祝希娟的电影奇迹也在节节高升, 她参演的《燎原》《青山恋》《无影灯下颂银针》等多部影片都反响热烈, 1962年,祝希娟还被文化部选为中国电影二十二大影星, 在荧幕和舞台上,祝希娟先后塑造多20多个性格迥异的形象, 尽管所获奖项无数,但她还是以虚心学习的姿态继续默默学习。 03 在奇迹上取得丰硕成果后,祝希娟也迎来了甜蜜的爱情, 1963年,她与初恋候烽民在朋友的介绍下相识相知, 候烽民比祝希娟大3岁,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在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任教, 他不仅是个才华横溢的青年画家,而且外形帅气高大, 他创作的《芭蕉树下的女孩》《鸟语花香》等作品,都在美术界内享有名誉, 而且他风度翩翩、气质高雅,在学校里也是很受欢迎的男老师。 祝希娟和候烽民情投意合,在外人看来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1964年,两人在上海低调完婚,婚后生下了女儿侯兰, 那是祝希娟最快乐的日子,奇迹有成、家庭美满,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幸福很快就要被期间的车轮碾碎了, 1966年,特殊的十年时期到来,祝希娟一家受到了连累, 由于父亲祝元清是“旧社会知识分子”,她也成了打击的对象, 那段时间别说是演戏,祝希娟只要是走在街上就会遭到谩骂。 由于没有一部戏敢找祝希娟主演,她的演艺奇迹也陷入了谷底, 那时,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单元里写检讨,写完还要当众念出来, 在每月的“例会”上,祝希娟还要低着头接受众人的品评和怒斥, 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却不得不一遍遍地检讨自己的“错误”。 处于这样的环境下,祝希娟饱受了精神上的折磨,终日郁郁寡欢, 只有每天下班时,丈夫骑着单车带女儿来接她,她的脸上才会露出一丝笑容, 在年幼的女儿面前,祝希娟总是伪装出一副坚强的容貌, 但夜深人静时,她还是忍不住躲在被子里哭,这一切都被丈夫看在了眼里, 厥后回忆时,祝希娟说:“那时真的是度日如年,感觉日子彻底没有了希望”, 幸好她身边还有丈夫的陪伴和安慰,支撑着她度过了那段灰暗的时光。 直到1976年特殊时期竣事,祝希娟才终于洗刷了冤屈, 听到消息传来时,祝希娟在家里激动地和丈夫抱头痛哭, 那时的她已经年近40岁,人生中最优美的年华已颠末去, 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她实在是错过了太多名贵的时间和机会。 1978年,40岁高龄的祝希娟生下了二胎儿子侯量, 身为高龄产妇的她冒着巨大生命危险,却依然当仁不让, 在背后支持她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丈夫无微不至的爱和照顾, 在她怀孕期间,候烽民承担起家里全部的家务,从来不让她操心半分, 祝希娟厥后说:“多亏有丈夫伺候,我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在月子期间,候烽民也把妻子照顾得很周到,才让她的身体能够迅速恢复。 04 此时的祝希娟年过四十、儿女双全,但她心里对表演的热爱始终不变, 在经历了那么多跌宕起伏后,她也依然有继续前行的勇气, 1979年,谢晋导演再次带着剧情电影《啊!摇篮》找到了她, 由于原定的女主演不幸坠马摔伤,他希望祝希娟可以前来“救场”。 虽然过去了十几年,但祝希娟依然能凭借精深的演技和敬业态度征服观众, 她在片中饰演雷厉风行的教导员李楠,再次收获了大众的喜好和认可, 这部电影在上映后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今还被当做经典翻拍。 1985年,祝希娟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到欧洲访问, 在此期间,她发现欧洲电视对电影市场的冲击力很大,这或许就是我国的发展趋势, 敏锐地察觉到先机后,祝希娟毅然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上海, 她带着百口人南下来到深圳,做起了第一批建设深圳的“拓荒者”。 祝希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建设起深圳电视台,并出任副台长职位, 两年的时间里,她出品了《男性公民》《逾越生命》《最后的贵族》等影视作品, 是她改变了我国本土电视台只播报消息,其余时间转播港台剧的状况, 为了筹拍这些作品,祝希娟四处拉投资,拉不到就自己垫付资金甚至借钱, 深圳电视行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祝希娟等人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 1998年,60岁的祝希娟转眼到了退休的年纪, 但已过花甲之年的她“人老心不老”,依然不愿意停下前进的脚步, 为了开辟国际视野,祝希娟和丈夫远赴美国洛杉矶定居, 在那里,她开始学英语、考驾照,还去学习了好莱坞的影视剧制作过程, 她还成立了美国琼花艺术影视公司,努力为两国电影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从那之后,祝希娟过起了充实而出色的退休生活, 她大部分时间留在国内拍戏,有空的时候就去美国管理影视公司, 此后十几年里,祝希娟出演了《再婚家庭》《送你送到小城外》《命运》等多部作品, 尽管岁月给她带来的皱纹和白发,却永远带不走她那颗年轻的心, 祝希娟总是要求自己跟上期间的步伐,以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 在祝希娟和丈夫的教导下,他们的儿女也成长得十分优秀, 女儿侯兰在洛杉矶完婚成家、奇迹有成,儿子侯量也在深圳成为了一名导演, 侯兰提出让父母留在美国养老,这样方便自己随时照顾他们, 但祝希娟和丈夫以为“落叶总要归根”,于是在2016年回到了深圳, 其时的祝希娟已是78岁高龄,可依然活泼在内地影视圈里。 同一年,祝希娟出演了聚焦空巢老人的文艺电影《大雪冬至》, 正是这一部作品,让祝希娟开始关注“养老”这个话题, 颠末一番深思熟虑和商量探究后,祝希娟和丈夫决定一起住进养老院, 但儿女们得知这个决定时都感到非常诧异,并且连忙找到两老劝阻, 女儿侯兰说:“爸妈,我和弟弟会轮替为你们养老,这个你们不用担心,不然你们儿女双全却要住进养老院,别人都会是以为我们不孝顺了”。 祝希娟看着孩子们焦急的样子,耐心地表明道:“我们决定住进养老院不是由于你们不孝顺,这是我们仔细思量后的决定,两代人住在一起总会有矛盾,我们不想再给你们添麻烦,而且现在养老院设施条件很好,我们在那里也会过得很好的”, 听完祝希娟的话,儿女们才放下心答应了这件事, 事实上,住进养老院后的祝希娟和丈夫,的确过得更加多姿多彩了, 他们每天听听歌、写写字,和其他同龄人一起谈天,日子过得无比舒畅。 侯兰和侯量也时刻牵挂着父母,常常抽空到养老院探望他们, 每到逢年过节,他们就会把父母接出来团聚几天,之后再送他们回养老院, 曾经有记者问祝希娟:“不让孩子为你们养老,是为什么?” 祝希娟回答道:“我们这一代人的养老观念要改变,不能总想着依靠孩子,我们要活得独立自主,减轻孩子的负担,同时要记住人不是为下一代在世,而是为自己而活的”。 很难想象,这样“新潮”的养老观念会来自于一个80岁高龄的老人, 祝希娟的心态从来没有由于年事而变老,反而是越活越变得开放自由, 现在,祝希娟依然关注着我国的文艺奇迹,她心中的光从未熄灭, 今年4月,祝希娟获得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十佳电影女演员这份荣誉, 在颁奖会上,她说:“做一名优秀的演员,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正是由于这份对表演的热爱,祝希娟才气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前进, 纵然经历过期间的洪流,也曾跌落过奇迹的低谷, 但无论何时,她都有重新站起来和继续实验新事物的勇气和胆魄, 现在的祝希娟和丈夫过着幸福安逸的晚年,既享受着养老院的自在快乐, 又能感受到儿女们不变的孝心,祝福他们活得更加康健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