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验亲局,甄嬛派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 皇后话语权被削弱,甄嬛和端妃、敬妃共同协理六宫。 甄嬛能打赢这场仗,离不开姐姐妹妹们的倾力相助。 比如说敬妃,完全是拼命助攻。第一次滴血验亲,结果证明甄嬛和温实初有染。 雍正大为光火,揪住甄嬛的脸,敬妃冲上前去求情。 敬妃向来懂得明哲保身,此次却敢于以身犯险为甄嬛求情,说明她对甄嬛的真心。 和敬妃这种拼命三郎的打法差别,端妃的表现相对低调,但每一次都能切中要害,为甄嬛的翻盘提供了重要保障。 整个滴血验亲局上,端妃一共说了四次话,每一次都是个坑。她分别给玢儿挖坑,给斐雯挖坑,给皇上挖坑,给皇后挖坑。 每一次都是精准无比,妥帖自然,让人击节称赏。 先说第一次。 祺嫔派出玢儿锤甄嬛和温实初有私情,具体表现是,温实初曾私下向甄嬛求亲。 端妃连忙问,“熹贵妃答允没有啊。” 这句话问得好。 看似吃瓜,实则挖坑。 端妃在问之前,就推测出甄嬛不会答应。 因为甄嬛是大家闺秀,但凡她和温实初情投意合,像求情这样的大事,两人不会避开甄嬛父母。 端妃知道甄嬛不会答应温实初的求亲 ,因此她会故意问玢儿。 玢儿自然看不懂端妃的心思,直接说:“没有没有”。 话说到这里,玢儿锤甄嬛,根本没啥意义了。 即便温实初真的向甄嬛求情,那也不过是温实初单相思。甄嬛仍旧没得黑。 再说第二次。 祺嫔派斐雯锤甄嬛。 甄嬛给斐雯挖了个坑,证明她的记忆本来就不靠谱。 斐雯举报甄嬛和温实初有染,可信度遭到质疑。 端妃补刀,指出斐雯的话有漏洞。 假设甄嬛和温实初有染,两人的本能反应,当然会提防他人。然而,斐雯每次都能瞧得见,这不合乎情理。 这里只有一个解释,斐雯特意盯着主子的一言一行。 敬妃读懂了端妃的言外之意,立刻发力,指出斐雯是受人教唆,才会这样盯着甄嬛。 不得不说,端妃解读信息的本领真是太强了。 她不仅看出斐雯的指证不合情理,还看到斐雯不合情理的背后原因——被人当枪使。 下面说说第三次。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端妃的这次谈话,是滴血验亲局最重要的一次发言。 皇后和安小鸟会合火力,要求皇帝滴血验亲,此时的甄嬛已经有紧张局促的神色了。
于是,她一改低调发言的形象,直接下跪求情,“此法断不可行,皇上龙体怎可损伤?” 这句话,厉害啊。 她以关心皇帝的名义,来规避甄嬛面对的风险。 大家都知道,滴血验亲有个最靠谱的方法,雍正用自己的血和六阿哥的血测试。 端妃这句话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她保护了甄嬛,而且在于她看清了雍正的焦虑。 雍正始终没有参与滴血验亲,极可能他也不想拿自己的脸面犯险。 我曾经写文分析过,滴血验亲就是个风险价高,收益不高的局。
雍正最终接受让温太医和六阿哥验血,这样做只能证明温太医不是六阿哥的亲爹,不代表雍正一定是六阿哥的亲爹。 甄嬛和温太医是清白的,不代表甄嬛就是清白的。 端妃的话,确实启发了甄嬛。 甄嬛也要求,滴血验亲的采集样本只能是温太医和六阿哥。 端妃和甄嬛的联手可谓天衣无缝。 滴血验亲,雍正本应成为参与者,然而,她们俩都不约而同地要求雍正成为旁观者。 端妃对甄嬛的帮助,功不可没。 最后说下第四次。 滴血验亲实验失败,皇后自辨清白,说“我已经是皇后,没有须要陷害熹贵妃。” 端妃直接接话,“对啊,你已经是皇后 ,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我觉得,端妃的台词是最难写的。 行事低调,绝顶智慧。这种人要么不说话,要说就放大招。 性格决定端妃不会长篇大论,滚滚不绝。这就要求端妃说的话很短,信息量却很大。 端妃在滴血验亲局的第四次发言,就是一句杀人不见血的狠话。 像雍正这种多疑的人,听到后都会后怕。 雍正的孩子并不多,能成为下一代皇子的,有三阿哥,六阿哥,从未露面的五阿哥,还有出身卑微的四阿哥。 只要甄嬛倒台,六阿哥出局,四阿哥的背景是甄嬛,自然也是覆巢之下无完卵。 端妃的话就是在内涵皇后,打击甄嬛的目的是在给三阿哥铺路,她将来好做皇太后。 如果你是雍正,你会怎么想? 滴血验亲局的最后,雍正当众削弱皇后的话语权,扶植甄嬛上位,端妃和敬妃打配合。 总而言之,滴血验亲局是《甄嬛传》的终极大战。 自此以后,皇后派的权势一天不如一天了。她手里的三阿哥并不是一张好牌,她已经没有逆风翻盘的时机了。 皇后也明白自己的处境,她的宫斗思维从自动进攻酿成了防御性。 端妃的存在,证明皇后有天然的短板,她没有团结优质盟友的本领和智慧。 她选中的打手,祺嫔和安陵容,都属于二三流选手。而甄嬛拥有端妃这样的一流助攻。 端妃愿意帮甄嬛,也是因为甄嬛是个互利共赢的人。端妃喜欢温宜公主,甄嬛就把温宜公主送给她。 当然,人世间向来知易行难。大家都知道互利共赢是维系亲密关系的康庄大道。 然而,我们利欲熏心的本性,却很容易蒙蔽自己的双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