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会死八卦星人 编辑|不会死八卦星人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武士物,世界上唯一一位两次主持奥运会举办的导演,被14万万中国人视为国学大家。 他就是张艺谋,他身上有数之不尽的荣誉,个人口碑却也曾跌落谷底,受到数不清的谩骂。 张艺谋毁誉参半的一生,值得我们细细挖掘。 感情的反叛很多人都说张艺谋是农民出身,其实是错误的。 张艺谋的父亲是黄埔军校的军官,母亲是西安交大第二附院的大夫,算得上书香门第了。 出生于新中国建立次年时的张艺谋,早年就读于西安市三十中学,初中毕业后赶上了知青下乡的浪潮,在陕西偏僻的农村劳动。 也正是当时候开始了与第一任妻子肖华的恋情,两人本来就是初中同学,下乡后又在一个农村相互扶持下自然产生了感情。 在农村下乡竣事后,张艺谋并没有开始自己的导演之路,反而被分配到了非常偏远的一个工厂,从事了搬运的工作。 爱人肖华被分配到了另一家工厂,间隔的长远并没有阻止两个相爱的人,肖华时常跑去给张艺谋洗衣、做饭,生病的时候也一直陪在爱人身边。 看着女儿终日忙碌的身影,父亲心疼之下反对这场恋情,可惜女儿独断专行,最终落了个孑然一身,怪不得他人。 1978年28岁的张艺谋和肖华这一对相恋多年的爱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同年受到爱情激励的张艺谋考进了求之不得的北京电影学院。 张艺谋考上大学后,妻子为了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放弃了自己学习的机会赚钱养家,相隔两地的人,彼此真是幸福而甜蜜。 四年后张艺谋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次年妻子肖华诞下一女名叫张末,此时他在事业与家庭上都十分完满。 可惜一味地付出,回报的却是反叛。 开始自己导演之路的张艺谋,工作十分认真与努力,为了演好《老井》,亲自来到山西体验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艺谋看到了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为了争取拍摄版权,快马加鞭地从山西跑到北京寻找莫言,路上更是被电车夹坏了脚。 第一次见面的莫言和张艺谋,彼此之间的感官都十分好,畅谈后莫言十分满足眼前这个穿着朴实的导演,便决定把《红高粱家族》的改编权和拍摄权一起交给了张艺谋。 当时没有人知道,这部《红高粱》的拍摄,使很多人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为了可以更好地拍摄《红高粱》,张艺谋不止一次前去中戏选取角色,第一次挑中了史可,第二次看中了巩俐。 张艺谋第一眼看到巩俐,便觉得十分适合九儿这个角色,莫言却认为一点都不合适,觉得他看走眼了,这部戏很可能会演砸。 但是事实证明,张艺谋无愧于他“国师”之称。 《红高粱》这部电影,成为了中国电影界八十年代不可超过的高峰,令后人高山仰止,这部电影还在国外引起了轰动,斩获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 那一年巩俐23岁、莫言33岁、姜文25岁、张艺谋38岁,以后的岁月里,这四位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到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部电影不但改变了张艺谋的艺术人生,更是让很多人知道那个张导,也会有一段为爱痴狂的岁月。 恐怕张艺谋也不会想到,他亲手选出来的女演员巩俐,会在以后的岁月里成为他跬步不离的一个“符号”。 自此巩俐成为了张艺谋的御用女主角,两人合作拍摄了一部部经典,虽然巩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人,张艺谋却总能在镜头里把她拍得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时间缓缓流逝,张艺谋从一文不值的摄影师变成了知名大导演,巩俐从一个学天生为了世界级的女星,更是被认为“最美的东方女星”。 时常合作的两人,慢慢地擦出了爱情的火花,8年的时间里两个一路相伴的人走到了一起,他们之间的爱炽热而疯狂。 可是他们却选择性地忘记了,张艺谋背后那个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肖华,与巩俐背后那个叫小杨的男朋友。 肖华在1987年发现巩俐插足自己的婚姻后,就一直希望张艺谋可以断掉这种不正当的关系。 可惜时间流逝,这段婚外恋情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明目张胆,随着张艺谋公开表示:与自己爱人的结合是下乡时的误会。 肖华为了自己那仅剩的尊严选择了离开,仳离后的张艺谋并没有娶与他大张旗鼓相爱八年的巩俐,以结婚证只是一张纸,并没有答应巩俐结婚的要求。 巩俐很多次想要结婚,都被张艺谋拒绝后,赌气一样地嫁给了新加坡的富商黄和祥,为这段爱情画上了句号,巩俐结婚后因为聚少离多,婚姻只持续了13年。 而张艺谋在离开巩俐之后,选择了娶比他小31岁的妻子陈婷,少女时期的陈婷为了嫁给张艺谋,放弃自己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梦想,成为张艺谋背后的女人,给张艺营生了一堆孩子,还因为超生被罚款748万元。 私生活的混乱,使得张艺谋受到观众的口诛笔伐,却也遮掩不了他身为“国师”的种种荣誉。 “双奥”导演2008年国家首次在北京鸟巢举办奥运会,而筹备开幕式这项工作提前两年落到了张艺谋的头上。 当时记者采访张艺谋问他,作为一位国内有名的导演,人生第一次接下这么重要的工作,你不怕吗? 张艺谋却说他怕,但人生可能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一定要牢牢抓住,怎么也不能放手。 之后的张艺谋开始组建新的团队,并对开幕式进行首次策划,效果一度迷失方向,数次崩溃。 奥运会的开场不同于电影,它应该使得中国14万万人都要满足,而不是少数人满足。 两年的筹备时间里,张艺谋和他的团队开了大大小小上千次会议,提交了上百个创意方案,在最终审核上都被他亲自否决。 张艺谋总是在挑剔,在精益求精,他是众人眼中的总导演,却为了细节不出错,所有事情都要一一过问像个场务,共事的人都说张艺谋一直工作从来不打哈欠,好像天生缺失这个功能。 好在一切努力没有白费,收获到了甘甜的果实,2008年夏天,那场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让世界人民领略到了中国式的浪漫。 中国8.4亿观众收看了这场演出,成为了中国史上收视率最高的演出,在美国的收视率更是创下了非美国举办奥运会的最高收视人数。 这一场华丽盛大的开幕式让世界,都记住了张艺谋,很多外媒都评价张艺谋创造了奇迹,他成为了中国的好汉。 2022年又到了需要老将再次披挂上阵为国效力的时刻,张艺谋再次接过来冬奥会开幕式这副重担。 只是与08年不同的是,张艺谋已经到了72岁的高龄了,彩排时经常可以看到,他一脸痛苦趁人不注意往嘴里倒药。 无尽的加班只是常态,不管天气如何张艺谋始终都在彩排的第一线,高强度地工作,使得大家忘记了这已经是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了。 面临巨大压力的张艺谋,一定要做出一个让全国人民满足的创意,正因为有了张艺谋这样极其敏锐、负责、吃苦的导演,才会有两届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 冬奥会的顺利竣事,对于张艺谋来说只是一个短暂的胜利,紧随厥后的将是残奥会开幕式。 可以说今年的春天张艺谋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这种紧锣密鼓的日子对于他来说十分常见,因为他已经持续了40余年。 很多人都在说张艺谋已经江郎才尽,但是只要大家进入他的工作室,看到他个人的作品展示墙,看着他满满当当的作品展示,都会发现这种言论的可笑。 能超越张艺谋的或许只有他自己,他拥有对艺术创作无穷的激情和无尽的探索欲,已经半脚入土的张艺谋,从来都不以年事为借口,止步不前。 从摄影师到演员,再到国际导演;从电影到“双奥”的获取,张艺谋一直都在向前向前继承向前,可能对他而言只要可以向世界高声说出中国故事,一切的付出都是可以担当的。 结语中国连续举办两届奥运会后,已经证明中国不再是从前那个中国了,但张艺谋却始终没有改变,他发自内心对于艺术的追求,那永远不会制止的创新,时刻告诉我们他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经典。 可能减去电影,张艺谋的人生等于零,虽然很残酷但这可能就是他向往的一生吧,对于他来说这种苦,也是一种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