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面”这个词,放在近来的李荣浩和张艺谋身上,再合适不过。 不久前,李荣浩的歌曲《乌梅子酱》火上热搜,也惹出争议。 一方面,这首歌太火了。 它霸占了各大音乐平台的榜首位置。 刷短视频时只要你划拉几下,一定能听到这首歌曲的翻唱。 副歌那句“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已经成了当下年轻人最浪漫的表明。 另一方面,这首歌太俗了。 它的旋律有点像周杰伦的《浪漫手机》。 《浪漫手机》是2005年发布的歌曲。 比起同专辑的《夜曲》《一路向北》,这首歌谈不上多经典。 没想到快20年已往了,类似的旋律竟然成了全网爆款,由此可见华语乐坛有多落寞。 乐评人丁太升就被这首歌惊掉了下巴,评价《乌梅子酱》是“浓厚的中国乡土风,掺杂了短视频平台爆火的元素”。 奇怪的是,李荣浩已往对这类歌曲嗤之以鼻。 接受采访时他直言: “我最讨厌的就是我最红的歌,《李白》和《不将就》,难听、土、受不了。” 短短几年,他却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其实李荣浩不停是有音乐追求的。 2018年他就发表过《耳朵》这样音乐性极强的高级作品,却并不被市场认可。 转折点发生在2019年。 这一年,他担任《中国好声音》的导师。 节目中他为学员选择了一首爆火的网络俗歌《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轻松击败了王力宏为学员精心编排的高级歌曲。 面临争议,李荣浩发文称“音乐没有高低之分”,这番解释也得到了很多年轻一代的认同。 可这之后,尝到甜头的他,也开始朝着下沉市场靠拢,在下沉市场里乐不思蜀。 后来发表的《麻雀》《乌梅子酱》,都是这类迎合下沉市场的作品。 遭遇同样困境的还有周杰伦。 在已往20年里,周杰伦曾开创了华语乐坛的新期间,然而进入2010年之后,他却感觉力不从心。 2016年他发表了新专辑,里面有音乐性拉满的《床边故事》,有炫技之作《土耳其冰淇淋》。 结果两首歌都没火,反倒是顺手写的口水歌《告白气球》火遍大街小巷,甚至上了春晚的舞台。 后来他开演唱会,歌迷现场点歌,希望他唱网络神曲《学猫叫》。 周杰伦明显愣住了,自己给自己得救,“这个歌很fashion喔”。 但面临现场歌迷的“热情”,最终照旧跟着钢琴伴奏“喵喵喵”了几句。 期间变了,周杰伦自己也迷茫了。 在2018年发表的歌曲《等你下课》里,他直接用歌词表达了困惑: “我唱这么走心,却走不进你心里;我唱告白气球,终于你回了头。” 之后他就彻底躺平了,留下华语乐坛一潭死水。 一首首新歌看似网络数据爆炸,其实泛不起一点荡漾。 在电影界,这样的“一体两面”,也在张艺谋身上上演着。 今年的春节档是史上口碑最强的春节档,涌现出了《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深海》这些优秀的作品。 原本大众预估,《流浪地球2》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第一天,《满江红》的票房确实还被《流浪地球2》压着。 可随后它的票房节节攀升,最后压过了《流浪地球2》,拿到了45亿+的票房,也大幅度刷新了张艺谋的单片票房纪录。 影片口碑上,《满江红》的走势也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上映后头两天,影片的口碑非常好,豆瓣开分高达8.0分,很多人看完后高呼: “不愧是老谋子,姜照旧老的辣!” 但随着上映天数增多,本片豆瓣评分却一路暴跌到7.2分,张艺谋也一夜之间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01、要答复这个疑问,我们还得把眼光放到张艺谋身上。 在已往几十年,张艺谋不停是中国电影导演圈里的“大当家”。 他是国产电影的开荒者和破壁人。 从影40多年,他为国产片至少举行过5次颠覆性的创新。 1984年,张艺谋担任摄影师拍摄了《一个和八个》,宣告了第五代导演的集体觉醒; 1988年,张艺谋凭借《红高粱》拿到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这是华语电影首次在三大国际电影节得到最高奖项,《红高粱》之后,国内兴起了一阵文艺片的拍摄热潮; 2000年,张艺谋邀请众星拍摄《英雄》,开创了国产电影的大片期间。 这部影片国内大卖2.5亿,占据了全年票房的25%,至今无人超越; 2008年,张艺谋作为电影导演执导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他也劳绩了“国师”的隽誉。 2016年,66岁的张艺谋拍摄了《长城》。 他的野心很大,邀请了好莱坞当红影星马克·达蒙,要拍一部属于中国的国际大片,让中国元素走向世界。 如果这片成了,他又将开启一个期间,可惜最后拍成了“四不像”。 这部《长城》好像也提前竣事了张艺谋的期间。 之后历年的票房排行榜上,难觅他的身影。 直到今年的《满江红》。 按理说,张艺谋这样的历史级导演,可以或许凭借一部电影,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第6的位置,是值得高兴的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榜单没有张艺谋,反而会让人觉得含金量不敷。 那为什么如今实现了这样的愿景,很多观众却在连连哀叹? 其实只要我们理清楚《满江红》为何成功,以及背后有哪些不敷,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简单来说,《满江红》是一部针对市场喜好的“定制作品”。 这种“定制”,几乎渗透到了创作上的每一个环节。 拆分来看。 观众喜欢明星,于是这部电影的星光到达了峰值。 有最具号召力票房的沈腾,有他在,影片票房打底10亿; 有专攻年轻市场的易烊千玺; 还有雷佳音、张译,都是国民认可度极高的演员,也是当下演艺圈最火的演员。 除了吴京外,电影圈当时最火的五位男演员,影片一下子请来了四位。 观众喜欢大年初一看笑剧。 这部电影的主海报,就是红色大配景,最上方还写着“悬疑管够,笑到最后”。 此中后四个字还调大了一倍。 别的,沈腾的加盟,也是影片笑剧定位的一个重要缩影。 现在的观众还喜欢看悬疑故事。 于是这部电影就把情节全部压缩到一个四合院内。 典型的密闭空间叙事,开局就是死尸,后面人物一登场,你就忍不住想看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 除此之外,影片还靠着人物身份的隐藏,设计了连续反转。 这也是提升故事悬疑性的重要方式。 还有观众热衷于家国情怀。 这部电影片名就是《满江红》,平时只要看到“满江红”三个字一出来,哪个中国人不会心头一震。 靠着这些创作上元素的堆积,影片收割了一大波票房。 但问题来了,这些“定制”严格来说,其实属于创作上的本领。 为了得到更多票房,影片等于在每一条赛道上都走了“捷径”。 当然,作为一部商业片,《满江红》这样操作也无可厚非。 商业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票房。 为了票房,换你当制片人,换你当导演,只要钱够,也会把这些“本领”用到极致。 但当把这统统的“过度商业化”,加附在张艺谋身上,就有些令人疑惑了。 换句话说,如果影片换成其他任何一个导演,不会遭受这样的质疑。 可他是张艺谋。 02、某个角度来说,张艺谋拍摄这部作品时也是煞费苦心。 好比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本领外,他还曾试图用一镜到底完成拍摄; 好比他放弃了之前“大而全”的拍摄手法,这部影片在一个小院落里完成,拍得“小而精”; 好比他之前的作品被诟病形式大于内容,这部影片却拍得跌宕起伏,高潮迭起。 但这些巧思本质上都是“芝麻上绣花”,是商业技法的娴熟运用,并没有跳脱出商业片拍摄的范畴。 本质上都是低头迎合商业市场,冲着高票房使劲儿的。 这和当年他高昂着头颅,开创一个期间的大创新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当年张艺谋的电影,可不只是一部电影。 他是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是电影品质的标杆。 他的作品能创造全新的电影语言。 好比《黄土地》中的构图,《红高粱》里的色彩,《菊豆》里的野性,《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暗示,这些都对后来的电影导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也能捧出一个个影坛新人。 好比早期的巩俐章子怡,后期的倪妮和周冬雨,谋女郎也为华语电影不断输送着奇怪血液。 多少年后,虽然电影本身变得含糊,这些电影背后的创举反而会长期弥新,影响整整一个期间。 显然,《满江红》不具备这样的魔力。 以前的张艺谋也不会为了票房,“迎合”得云云彻底。 他最早先拍的那些电影,别说是剑指票房了,偶然候为了上映还得多次修改。 即使后来转型拍的商业大片《英雄》,输出也算饱满,故事背叛上更不会有这些明显的迎合观众的“本领”。 可如今72岁的他,却为了票房,也走上了这些“谋利取巧”的路。 就好比一个顶级国宴大厨,现在不研究菜品,反而开始朝着“卖相”“酸辣”的浅显方向使劲儿。 你在芝麻上镌刻出再精美的花,当下看也许“有点意思”。 但随着时光流逝,当电影本身蒙上风尘后,它终究还只是一粒芝麻。 张艺谋全部的本领,全部的努力,无非是让“一部商业片”变成了“更轻易卖座的商业片”,放在时间长河里,无足轻重。 当然商业片永远是电影市场的主流。 一部电影,可以或许汇聚一大批当红影星,把一部商业片的本领性拉到了极致,用国民级的号召力在春节档里斩获高票房,这些都无可指摘。 但放在张艺谋身上,总会让人感觉有些扫兴,甚职苄些掉价。 03、如上所述,张艺谋的《满江红》,李荣浩的《乌梅子酱》,周杰伦的《告白气球》,本质上都是迎合下沉市场的作品。 这些作品有着“接地气”的表达,即使很俗很土不高级,但在如今的期间潮流下,却能被不少群众喜欢。 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也确实能帮助创作者,从市场上实现即时回报。 但另一方面,我们要知道,艺术这条路,依然必要有人不断去探索。 作为普通群众,当然可以凭借个人喜好自由选择。 但是作为站在船头的顶级文艺工作者,他们身上负担的使命,是引领一个期间的审美。 特别是对于张艺谋这样的门面人物。 中国电影圈有无数双年轻眼睛,著名的,无名的,在看着张艺谋,想从他身上取经。 如果以后他们也“走捷径”,都使用本领过度地商业化,从形式上迎合观众,矮化自己的艺术审美。 短期内能得到巨大的收益,但恒久来看,一定会损害自己的创作能力,也阻挡了中国电影的良性演变。 所以,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张艺谋这次拍摄《满江红》的实验,也许斩获了超高票房回报。 但皮哥照旧要说,72岁的张艺谋,并不是一个好的榜样。 在好莱坞,七十多岁的斯皮尔伯格依然在探索技术创新,一部《头号玩家》拍得有场面,有新意,有深度。 同样是高龄的伊斯特伍德,也没有想着用本领证明自己的“票房能力”,而是继续发掘好的故事,研讨在现实主义题材之上。 某个角度来说,张艺谋就是中国的斯皮尔伯格,或者伊斯特伍德。 皮哥依然赞赏张艺谋前年在拍摄《悬崖之上》时的种种求变,不管是谍战题材、镜头语言照旧叙事方式上。 那才是一代电影巨匠对待商业片,应该探索的方向。 不急不躁,不谋利取巧,不急功近利,每一步都踩得很实。 12亿票房里,每一分都是观众对他的认可和感激,影片也为之后的国产电影提供了名贵的创作开导。 相比之下,《满江红》这部电影,注定会给他的导演生涯,留下一个最大的遗憾。 张艺谋的创作道路,仍旧还长,未来他还会拍多部电影作品,甚至电视剧。 作为观众,我们等待他可以拾起自己昔日的“傲骨”,不要为了讨市场欢心,把作品拍得云云之“轻”。 别让“张艺谋”这个璀璨的名字,再变得含糊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举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319A06KX2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