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娱乐圈 查看内容

《父母爱情》:江德华嫁给贫寒的老丁,却为何从没有因钱财发愁?

2025-4-10 19:54| 发布者:admin| 查看:21| 评论:0

摘要:江德华嫁给老丁这么多年,却从没有因为钱财而发过愁,穷得叮当响的她是怎么做到的呢?在《父母爱情》里,安杰喝咖啡的精致和江德华啃地瓜的着实形成了鲜明对比。要说这剧里最会过日子的,还得数这位大字不识的农村妇

江德华嫁给老丁这么多年,却从没有因为钱财而发过愁,穷得叮当响的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父母爱情》里,安杰喝咖啡的精致和江德华啃地瓜的着实形成了鲜明对比。

要说这剧里最会过日子的,还得数这位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江德华。

别看江德华整天风风火火,她可是把经济学原理玩得明显白白的主儿,硬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靠着"情感投资"和"资源置换"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江德华这辈子就没赶上过好时候,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嫁人没几年丈夫就失踪,婆家拿她当免费劳动力使唤。

那时候她连军属补贴都拿不到,要不是江德福按月寄钱,估计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这段经历让江德华明白个道理:吃饱穿暖就是好日子,钱不是省出来的,是"关系网"织出来的。

所以她到了哥哥家当保姆,表面上天天围着锅台转,现实上早把这份工作当成了终身养老保险在经营。

在哥嫂家那些年,江德华可不止是带孩子做饭,安杰坐月子她伺候得比月嫂还专业,家里来客人她招呼得比管家还殷勤,连江德福的衬衣领子都熨得能当镜子照。

这些活计看着不起眼,可攒下的都是实打实的人情债。有次安杰想给德华涨工钱,她死活不要,反倒说"你们管我吃住就是工钱"。

这话听着着实,其实聪明着呢!不要现钱要股份,今后这家人的好日子就永远有她一份。

要说江德华最厉害的投资,还得数她嫁老丁这步棋。

当时岛上谁不知道老丁家穷得叮当响,连狗皮褥子都是德华从哥哥家顺过去的。

可江德华看准了老丁的潜力股属性,虽然现在是个穷教员,但好歹是吃公家饭的。

结婚时她带去的嫁妆都是实用货:搪瓷脸盆、棉花被褥、铁皮暖壶,这些东西放现在不值钱,但在计划经济时代比黄金还着实。

更绝的是她跟哥嫂演了出双簧,三天两头往老丁家搬米面粮油,嘴上说是"吃不完的",其实变相给老丁家搞物资运送。

江德华持家过日子绝对是个高手。天天天不亮就去赶海,捡返来的海蛎子能当荤菜,海带晒干了能炖汤。

老丁练字的宣纸舍不得买,她就让侄女江亚菲从单位捎旧报纸。有回安杰炒股赔钱,她当面没说什么,转头就跟老丁嘀咕:"咱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这话听着像抱怨,其实是在给家里财务定规矩。厥后老丁去世,她二话不说搬回哥哥家,表面上是侄子侄女孝顺,实则是早就算计好的退路——前半辈子在江家积攒的"亲情积分",这时候正好兑换成养老保障。

最让人佩服的是江德华的"关系经济学"。她给安杰当了半辈子保姆,换来的不仅是吃穿不愁,更把江家上下打造成了她的后援团。

江亚菲结婚后三天两头往姑姑家跑,江卫国当兵返来先给姑姑捎特产,连最挑剔的安杰都承认"这个家离了德华早散了"。

这种非货币化的情感储蓄,可比存折上的数字牢固多了。暮年她住回江家老宅,看似是无奈之举,实则是完成了从打工者到股东的富丽转身。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10A06Q9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图文热点

  • 市领导春节前夕分赴各地开展走访慰问 把党
  • 今天22时10分,湖州正式进入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